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78更新:2025-09-01 20:51:08
曹保平的电影中,人物往往呈现出躁动不安的特质。这种不安情绪可能源自现实困境下的本能挣扎,或是内心愧疚与绝望交织的产物,亦可能是对扭曲社会环境的无声控诉。在影像语言上,他偏好采用动态的拍摄手法与紧凑的剪辑节奏,通过奔跑、追逐等场景展现角色与命运的对抗。特别的是,这种风格并未陷入孤高脱俗的窠臼,而是植根于现实土壤,在犯罪、悬疑等类型框架中注入深刻思考,既保证了艺术深度又兼顾了娱乐性,更暗含对人间疾苦的悲悯。
《脱缰者也》作为一部喜剧片,其融合犯罪元素的尝试面临双重挑战。当喜剧与犯罪题材相遇时,若缺乏精准把控,极易陷入叙事风格的失衡——要么过度夸张导致严肃主题失焦,要么流于轻佻削弱故事深度。这恰好印证了犯罪片惯常呈现的冷峻悲壮或苍凉豪迈基调,而欲将喜剧元素融入犯罪叙事,本质需借助黑色幽默的解构力量或神经喜剧的荒诞逻辑。影片以癫狂喜剧的风格展开,人物情绪始终处于亢奋与混乱交织的状态。核心情节始于马飞在绝境中构想的极端方案:通过绑架外甥李嘉文勒索姐姐获取拆迁款,但其搭档猪头肉的蠢萌特质不断制造意外——李嘉文两次逃脱、杀手六子的登场与消亡、黑恶势力杨保全的突然介入,最终在混战中形成蝴蝶效应般的结局。这种叙事策略虽然构建出复杂的情节网络,却使喜剧风格略显轻浮。苏联学者巴赫金提出的"狂欢"理论揭示,喜剧本质源于对日常生活中矛盾与局限的重新审视,其创造力不仅来自语言技巧的玩味,更植根于对现实荒诞性的深层解构。
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脱缰者也》的喜剧元素呈现一定的局限性,其笑点设计更接近舞台小品或相声的粗粝风格,部分幽默桥段过分依赖天津方言特有的简洁节奏与市井趣味。然而影片中塑造的马飞女友矇矇这一角色却展现出独特的喜剧生命力——这位出身空乘的纤细女性兼具泼辣性格与果决行事风格。她因误判马飞频繁坐头等舱为接触金主的契机,这种认知错位产生的荒诞感恰成为角色性格的注脚。当马飞陷入债务危机后,矇矇却在意外怀孕与单眼失明的双重困境中面临理性与情感的撕裂,这种戏剧性矛盾衍生出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冲突场景。但遗憾的是,该角色在叙事结构中始终游走在功能性配角的定位,其塑造深度与情感层次未能充分展开。影片后期展现的矇矇经历流产仍不离不弃、马飞精神状况恶化后仍保持情感联结的情节,虽体现了喜剧片对情感慰藉的常规功能,却也暴露出角色发展维度的狭窄。
《脱缰者也》作为一部喜剧片仍存在明显短板,其价值未能充分实现。观众对优质喜剧的期待不仅局限于表面的幽默,更渴望在笑声中感受到人物性格缺陷或认知局限所引发的深度命运转折。这种具有社会观察意义的喜剧形式,才能在娱乐之余引发观众的自我反思。影片在犯罪题材的呈现上同样存在不足,虽然剧情围绕具有表演性质的绑架案展开,但核心的犯罪逻辑链条在喜剧元素的干扰下显得松散,导致犯罪类型片的完成度未能达到预期。犯罪题材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其一聚焦普通人在极端情境下的被迫犯罪,如面临生存威胁或生命危险时不得不铤而走险;其二则围绕职业罪犯展开,需通过道德框架为其行为提供合理性,例如针对更恶之人或获取不义之财。马飞的犯罪行为勉强可归入前者,但作为被父母溺爱的独子,在母亲尚在世的情况下,其生存困境并未达到必须犯罪的临界点。若能坦诚相告50万元高利贷的现实,通过情感共鸣寻求家庭支持,情节发展应更具说服力。影片将犯罪动机建立在略带勉强的逻辑基础上,这种薄弱的叙事结构直接影响了整体剧情的可信度。
犯罪题材影片的核心魅力在于通过环环相扣的剧情设计与意外反转,构建起令观众欲罢不能的悬疑氛围。《脱缰者也》在叙事结构上力求呈现这种艺术追求。然而,从马飞绑架外甥李嘉文的情节展开伊始,观众便已察觉这不过是场精心设计的闹剧:马飞虽对二姐马慧心存嫌隙,却始终未突破情感底线;其默契搭档猪头肉与情绪化女友矇矇的设定,更显角色在犯罪逻辑中的荒诞性。这种人物构建的先天缺陷导致剧情发展缺乏张力,绑架者缺乏明确动机,受害者群体亦缺乏有效的反抗能力。
尽管影片对主要角色的刻画略显单薄,却精准捕捉了人物的核心特质:马飞被简化为"混不吝"的象征,六子则被塑造成"无脑残忍"的代表,而猪头肉与矇矇的设定更凸显了角色在戏剧张力下的鲜明个性。当这些具备强烈反差的角色汇聚,意外的喜剧效果油然而生,令人忍俊不禁。值得注意的是,马飞14岁时因误会被二姐马慧视为盗窃,这个童年往事既构成了人物关系的伏笔,也折射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道德判断的严苛标准。
影片的核心冲突始终围绕"金钱"展开,呈现出一幅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如何扭曲人性的众生相。从矇矇对马飞"富豪"身份的迷恋,到马飞因债务与杨保全结怨、因拆迁款与姐姐们反目,再到大姐夫的绝症骗局与收废品老人的拐卖幻想,这些情节构成了一幅极具讽刺意味的社会寓言。因此,影片承载着对特定历史时期物质主义浪潮的批判性观察,试图通过犯罪叙事勾勒出时代精神的复杂图景。
德国哲学家舍勒指出,"爱"在人类存在中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奠基作用,是认知世界并作出意志行动的前提条件。他提出的"爱"的四重类型论——感官之爱、生命之爱、精神之爱与信仰之爱——为理解人物行为提供了哲学维度。在电影中,这些爱的层次秩序被转化为对人性的剖析框架:当感官欲望与物质利益凌驾于生命价值之上,当精神追求被功利主义所取代,角色的道德困境便显露出深层的社会批判意味。
电影《脱缰者也》中的角色普遍展现出对物质与感官的过度执着:马飞将精力投入跑车与手机等消费符号,猪头肉与六子则将目光锁定在财富积累上,大姐夫沉溺于养鸽子的个人癖好,杨保全则被酒色财气所裹挟。这种集体性的精神匮乏折射出当代社会的价值困境——当物质享受成为衡量人生的核心标准,个体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精神境界的追求便逐渐被边缘化。影片通过角色对"感官之爱"的局限性,暗含对"生命之爱"的呼唤,展现了一种在批判现实的同时寄托人文理想的叙事策略。
片名"脱缰者也"蕴含着深刻的隐喻体系:字面意义指向绑架事件的失控演变,深层则象征着传统家庭伦理的崩塌与江湖义气的消逝。导演借由这场荒诞的犯罪故事,揭示了市场经济冲击下社会价值体系的动荡:旧有道德规范被解构,新生秩序尚未确立。尽管影片在剖析时代变革的复杂性方面略显不足,对人性异化的探讨也略显浅显,但其对社会症候的精准刻画依然具有现实启示意义,恰如其分地切中了当下时代的文化痛点。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