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女首富,该不会是穿越过去的吧?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90更新:2025-09-10 10:14:11

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离世,大清王朝风雨飘摇,动荡的前夜已然来临。此时,一篇犀利的文章在被誉为“华北第一报”的《大公报》上刊出,直指时弊,笔锋如刀,对封建帝制进行了尖锐批判。此文作者年仅25岁,正是才气横溢的吕碧城。

图片

她是百年前令人惊叹的非凡女性,13岁从贼匪手中救下母亲,20岁成为近代中国新闻史上首位女编辑。曾直言批评慈禧太后,担任过大学校长,出任袁世凯秘书,后投身商界成为民国时期最富有的女性之一,与秋瑾并称"女子双侠"。其传奇人生仿佛穿越时空的现代女性,令后人难以置信。然而,这位民国女侠如今已逐渐淡出大众视野,但百年前她以勇猛无畏的一生,早已为后人留下无数启示。

吕碧城出生于鲁迅之后两年,同样深受那个动荡时代的熏陶。与鲁迅不同的是,她的家族背景更为显赫——祖上为徽商巨贾,父亲吕凤歧是光绪三年进士,后任山西学政(相当于教育厅厅长),家族在政商两界皆有深厚根基。父亲续弦后,吕碧城作为排行老三的女儿,在书香门第中成长,与三姐妹皆通诗文。章士钊曾赞誉"淮南三吕,天下知名",而其中最负盛名的,正是被誉为才女的吕碧城。

五岁那年,吕碧城与父亲在庭院柳荫下纳凉,父亲吟诵"春风吹杨柳",她灵机一动对出"秋风打梧桐"。父亲惊异之余,更惊叹于这个幼女的才思敏捷。

图片

七岁便能挥毫绘制巨型国画,十二岁已展露诗词书画的惊人天赋,其词作更是传遍四方。当时文坛名士樊增祥读罢吕碧城的词篇,击节赞叹:“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翠衣轻羽,紧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这般气势磅礴的词句竟出自一女子之手,令人惊叹。词学大家龙榆生更称其为“凤毛麟角之才女”,并誉其为“近三百年来最后的词人”。

图片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彻底改变了吕碧城的人生轨迹。1895年,其父吕凤岐雨后登山时意外坠崖身亡,留下年幼的五位母女。家族中觊觎遗产的族人趁机勾结匪徒,劫持吕碧城母亲与妹妹逼迫交出家产。为保全尊严,母女二人毅然服毒自尽。这场劫难却意外唤醒了吕碧城的独立意识,13岁的她临危不乱,秘密致信父亲生前挚友求援。江苏布政使沈寿昌接信后立即派遣人手营救,成功挽救母女性命。虽保住了性命,但吕家财产损失惨重,更令她们心碎的是,曾订婚的未婚夫汪家不仅未施援手,反倒因见其家道中落而解除了婚约。退婚之耻对少女而言犹如公开羞辱,这份打击使吕碧城终生放弃婚恋。

在经历家族变故后,母亲带着四名幼女投依靠亲弟弟严复。寄人篱下七年期间,吕碧城虽在诗中写道"剩有幽兰霜雪里,不因清苦减芬芳",但内心始终渴望改变。恰逢舅舅秘书的夫人方太太赴津考察新学,吕碧城鼓起勇气请求同行。却遭舅舅怒斥"女子岂能抛头露面",被锁于阁楼。但自幼聪慧果敢的吕碧城迅速脱逃,独自登上前往天津的列车,在途中得到佛照楼旅馆老板娘的援手。抵达后,她及时致函已到《大公报》的方太太,方才获得救援。这份机缘令《大公报》创办人英敛之惊艳于她的才华,当即邀请其担任编辑,开创了中国新闻史上女性参与编辑的先河。

吕碧城在《大公报》任职期间,仅用三日便完成《满江红·感怀》的创作,其"思想极新,志趣颇壮"的文风引起广泛关注。正值弱冠之年的她,已历经家族变故、财产损失、婚约解除等重重打击,却始终保持着不屈意志。面对清末动荡时局,她提出"四万万人合力救国"的主张,特别强调"二万万女子不可忽视",力主实现男女平权。1904年6月,一位身着男装却留着女发的访客——革命家秋瑾到访《大公报》。两人因《满江红》的词作结识,后世称其为"女子双杰"。虽观点有所不同,吕碧城反对女性完全模仿男性,认为应通过平等教育获得独立人格,但依然继承秋瑾遗志,积极倡导妇女解放,创建北洋女子公学,培养出邓颖超、许广平等杰出女性。

1912年,吕碧城受聘为袁世凯总统府秘书,成为政坛唯一的女性。然而洞察袁世凯复辟野心后,她毅然辞官赴沪经营茶业,迅速积累财富。自此开始跨国求学,担任《时报》特约记者,同时历时七年环游欧美,著有《欧美漫游录》传播新思想。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她敏锐的国际视野,更坚定了其改革信念。从才女到革命者,从编辑到实业家,吕碧城的人生始终在突破桎梏。

图片

“剩女”?“胜女”!在吕碧城被提及的语境中,婚姻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这位出身名门的才女,不仅拥有财富与自由,更以独立个性吸引诸多权贵目光。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子李经羲等名流子弟皆曾慕名而来,却难入她法眼。有人看好她与袁克文的才子佳人配对,试图撮合这段姻缘,她却轻笑回应:“袁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偎红倚翠耳。”

吕碧城对传统婚恋观早有清醒认知。袁克文曾以“甘于做妾、甘于淡泊”为择偶标准,要求女子“不可不羁、不可无礼”,这与她追求精神共鸣的价值观形成鲜明对立。面对诸多追求者,她坦率坦言:“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尚显青涩,汪荣宝虽为人品端正,却也已成家,诸宗元年事已高,须眉皆白,显然不般配。”

她明确表示,择偶标准在于文学地位而非物质条件,因此难以觅得契合的伴侣。即便被退婚后的经历让她更坚定这一信念,却也赋予她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这位终身未嫁的奇女子,凭借自身才学在欧美上流社会游刃有余,曾于奢华酒店长居半年,令西方宾客误以为她是某位东方贵族小姐。

一次受邀参加著名富商“西帕尔德夫人”家宴的契机,更展现了她的机锋。当理发店小妹传授与富人相处之道时,她只淡淡一笑,在结账离场前反问:“你知道吗?我比西帕尔德夫人还要富呢!”这既是对世俗偏见的嘲讽,也是对独立人格的宣言。

图片

吕碧城晚年始终致力于慈善事业,直至61岁离世前,她仍以独特方式践行理念——将遗体火化后,将骨灰与面粉混合制成小丸,撒入大海喂鱼。这份超越时代的生死观令人惊叹,展现出开阔洒脱的生命境界与自由恣意的个性精神。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她如同迅猛的豹子般勇猛前行,以清醒的判断、炽热的信念和不妥协的姿态开辟道路,越走越宽广。无论外界如何指指点点、瞠目结舌,她始终以广阔的胸襟和精彩的人生诠释何为真正的不虚度。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