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62更新:2025-09-10 13:19:50
《下一战歌手》开播三期后,整体数据表现较为平淡。据酷云数据显示,三期直播收视率均未突破0.5的门槛,其中最新一期收视率刚达到0.3;网络播放数据方面,单日最高播放量约5000万,这一数值仅为同期《披荆斩棘2024》的一半。无论是社交媒体热度还是播出数据,都未能达到外界对节目延续上半年《歌手》系列热度的期待。这种表现情况,也与当前主流音乐综艺的整体发展趋势相契合。
尽管面临‘爆款难’的行业困境,2024年音乐综艺的产出数量却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云合数据去年Q3的统计显示,75档上线综艺中,音综占比达12%(共9档);而据不完全统计,仅7、8月便推出11档音综,春、夏两季度总数量更是超过30档。音乐综艺这一类型已连续十余年保持高产量,市场早已呈现过剩状态,为何至今仍持续追求规模效应?其背后的商业逻辑究竟是什么?又有哪些资本在押注这一领域?
业界普遍认为2024年是综艺行业复苏的关键节点。一方面,《歌手2024》等节目成功实现内容破圈;另一方面,招商环境逐步改善,头部项目‘裸播’现象已大幅减少。今年音乐综艺的井喷式发展,与整体行业环境密不可分。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以综N代为主的模式不同,当前从传统电视台到流媒体平台,均加速布局全新综艺项目,代表性作品如《奔赴!万人现场》《闪光的夏天》《乐来乐快乐》《闪亮星电音》等。
综艺导演六六在采访中透露:“近年来,综艺节目开发模式普遍采取先招商后立项的策略,因此音乐类综艺的增加往往建立在具备稳定招商基础之上。”招商负责人欣泽进一步解释:“今年音乐综艺的开发呈现出蓬勃态势,尤其省级卫视表现活跃,这与地方招商的回暖密切相关。”具体项目中,既有江苏卫视《音乐缘计划》、浙江卫视《乐来乐快乐》《闪光的夏天》、东方卫视《音你而来》等由资深平台打造并联动在线媒体共同开发的成熟IP,也包含河北卫视《袅袅余音又一村》、内蒙古卫视《歌从草原来》等立足地域特色、探索差异化定位的创新尝试。
“市场逐渐复苏,音综品类率先受益。”欣泽指出,“相较于真人秀,音综在制作成本控制和项目启动门槛方面更具优势,同时相较于其他内容形式更容易引发观众关注。当前市场回暖的背景下,音综的创作空间尤为广阔。”另一位制片人麦麦则强调,尽管网络平台上的热度表现相对平平,但音综在电视端始终保持着稳定的收视表现,“在家庭场景中,电视常作为背景音存在,而多数观众已形成观看音综的习惯,因此优质电视音综往往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近期播出的音综系列节目收视数据普遍优于平台平均水平。据酷云数据显示,《天赐的声音》第五季更新日收视率维持在0.38左右,单日峰值达0.42;《我们的歌》第六季更新日收视率稳定在0.2以上,单日最高收视率记录为0.39。
需注意到,音乐综艺节目(音综)本质上具有强烈的粉丝属性。由于内娱缺乏成熟的舞台类综艺节目,偶像们的曝光度往往依赖音综,进而引发相关话题讨论。这种粉丝互动效应也构成了音综的额外价值。许多偶像与平台存在绑定关系,其出道往往依托平台选秀机制,当前更需要通过平台资源获取曝光。这也被视作一种商业策略,部分音综虽体量不大,但可通过"音乐 "衍生内容实现粉丝专属运营,例如推出会员限定环节。除偶像艺人外,具备招商价值与流量影响力的音乐人则在音综集中上线的背景下备受青睐。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参与录制音综节目达4至5档的音乐人包括梁龙、袁娅维、白举纲等,参与2至3档的则有薛之谦、张碧晨、毛不易、单依纯、陈楚生、薛凯琪、"小鬼"王琳凯及潘玮柏等人。
随着节目密集上线,众多顶流艺人汇集,但实际产出的爆款作品却寥寥无几。麦麦分析称,电视台更倾向于通过邀请具备话题度的音乐人维持观众基础,而网络平台则面临不同挑战。年轻化受众对程式化内容接受度较低,即便借助流量艺人背书,平台仍需精算内容投入产出比。因此电视端多形成长期稳定播放的标志性栏目,相较之下网络平台更注重内容新鲜度,每年都会推出大量新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湖南系"双平台"运营模式仍需持续内容创新,这体现在今年推出的《歌手2024》中,其采用全开麦直播形式引发市场关注,特别是"五旬老太守国门"等话题凭借反差感持续发酵,展现出独特的传播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内容策略所展现的浓厚娱乐化倾向,已逐渐成为音乐综艺的显著特征。正如六六所言,今年《歌手》通过刻意制造争议话题,将节目置于更广阔的舆论环境中,因此在推广新人时往往面临观众多元审美取向带来的评价分化,黄宣、张钰琪等选手在引发热议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复杂的质疑声音。相较于过往音乐综艺的行业价值定位,《歌手2024》作为现象级节目虽具备话题性,却难以体现对新人新作的实质推动作用。这种困境实为当前音乐综艺领域的普遍现象——从早期以大众参与为核心的《超级女声》《星光大道》,到2012年《中国好声音》开创专业音综时代,此类节目始终承担着为行业输送新星、推广新曲的核心功能。梁博、袁娅维、金志文、吉克隽逸、张碧晨等知名音乐人皆源自《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其影响力至今仍持续发酵。
当时,随着在线音乐平台逐渐取代实体唱片店,传统音乐推广方式逐渐失效,音乐综艺节目为行业新人开辟了新的传播路径。然而,行业环境的持续变化使得音综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影响力。麦麦指出:“短视频的崛起改变了音乐审美和传播逻辑,导致以低效、传统、大众化为特点的音综渠道式微。当市场对综艺节目的音乐性需求减弱,制作方为追求热度便只能强化娱乐属性,这种转变最终演变为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其实早已被观众察觉。例如,为了制造话题性,音综普遍采用翻唱经典老歌的方式,相较于新歌更容易引发关注。歌手苏见信曾因《天赐的声音》第三季节目内容过度依赖翻唱而宣布退出,但后续并未出现明显改善。
在音乐综艺节目领域,引入专业乐评人已成为一种常见策略,通过现场辩论制造话题热度。同时,"熟人"现象日益凸显——曾凭借音乐才华在音综中崭露头角的创作者,逐渐演变为节目的常驻面孔,与各平台流量艺人搭配形成娱乐导向的拼盘模式。这种"求稳"的音综发展路径,在部分长寿电视台的内容赛道中尤为明显。
尽管每年仍能呈现若干高质量舞台,但整体来看,音乐综艺对新人的培养和新歌的推广成效有限。在网红歌曲泛滥的当下,音综不仅未能提供多元选择,反而成为热门歌曲和歌手的传播渠道。对此,行业已探索多种破局之道,垂类综艺的开发成为重要方向。无论是聚焦说唱文化的《中国新说唱》,还是展现乐队生态的《乐队的夏天》,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年轻观众的参与热情,实现了对音乐人和作品的推广。
然而,垂类综艺也面临明显挑战。一方面,并非所有音乐类型都适合综艺化改造,如说唱和摇滚等具有独立文化属性的音乐形式,其内容更具爆发力。以《我们民谣2022》为例,虽然尝试挖掘民谣音乐,但未能形成广泛影响力。另一方面,小众音乐类型的内容创作资源有限,若全行业趋之若鹜,极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怪圈。
业界曾探索多种综艺创新路径。一方面通过音乐内容的深度挖掘,如聚焦场景沉浸体验的《奔赴!万人现场》《闪光的夏天》以及主打原创创作的《音乐缘计划》等;另一方面则尝试引入打新舞台模式,包括《舞台2023》《来看我们的演唱会》和《朝阳打歌中心》等项目。然而,这些尝试尚未产生实质性突破。
麦麦指出,这些内容实际上揭示了音乐行业在高度分化市场环境下的困境——当下的创作方向始终难以精准契合观众偏好,究竟是深耕小众领域的裘德,还是追逐流量的‘XX少女’,抑或打造爆款神曲?节目方尚未给出明确答案,观众也因此陷入迷茫,不清楚究竟该关注何种类型的内容。与此同时,部分节目尝试通过融合多元元素开拓‘音乐 ’赛道,例如庾澄庆主持的音乐访谈秀《乐来乐快乐》,以公路探访与现场创演为核心的《乐在旅途2》,以及聚焦大学生音乐游学的《翻滚吧!音浪》。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尝试仍未触及观众的核心需求。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节目正在通过不断强化音乐流量的商业价值来提升话题热度,这种竞争态势正演变为一场愈演愈烈的娱乐至死的军备竞赛。
本年度《说唱梦工厂》与《乐来乐快乐》两档音乐综艺均邀请周杰伦参与,但其实际效果却呈现出争议性。尽管周杰伦本人出场的几集成功提升了节目热度,然而过度围绕其展开的营销动作与内容致敬,反而在观众口碑上产生了负面效应。当前音乐综艺节目在创新方向上的探索,仍处于未定论的阶段。欣泽指出,市场本质并不复杂,观众对《歌手2024》前期的热烈反响已清晰传递出对音乐内容及综艺形态的期待——追求真实呈现、重视艺术价值,而非依赖剧本包装的真人秀模式。遗憾的是,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综艺制作,尚未能有效满足这种需求。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