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81更新:2025-09-10 17:27:58
战火纷飞,书声不息。纪录片电影《同学们》以抗日战争时期南粤地区师生坚持教学的感人故事为核心,自上映两个月以来持续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在社会各界高度期待下,该片于9月5日在北京凤凰国际传播中心举办北京首映礼,为观众呈现这段历史时期教育精神的动人篇章。
在《同学们》纪录电影的公映礼现场,嘉宾合影记录下这场文化盛事。活动上,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兼运营总裁李奇发表致辞,与会者包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兼驻会副主席张宏,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国家一级演员金萍,凤凰网总编辑邹明,中山大学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主任兼校友会秘书长黄瑞敏,中山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陈平原,《中国青年报》前总编辑陈小川等各界代表共同观影。映后交流中,电影总制片人黄海波、音乐总监捞仔、制片人屈洪波、项目策划兼编剧顾蕾等主创团队与嘉宾展开深入对话。
影片聚焦抗战时期中国高校的迁徙与坚守,展现40余所中高院校师生在粤北地区艰苦办学的历史。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方的清华、北大、南开等大学南迁至昆明组建西南联大,而岭南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等华南高校则迁移至粤北,在战火中延续教育薪火。这种跨越南北的教育传承,孕育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学术精神与爱国情怀。
为还原这段历史,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凤凰卫视电影台、韶关市委宣传部等十余家单位联合摄制了这部纪录片。制作团队历时四年,从2020年筹备至2024年6月正式上映,深入走访抗战办学遗址,修复珍贵历史遗迹,并通过实地采访当年亲历者及其后人、跟拍现况、海外寻访等方式,获取大量一手资料。影片采用docudrama(搬演)手法,以专业演员重现历史场景,在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呈现出一部富有历史温度与人文厚度的纪录电影。
凤凰卫视集团执行副总裁兼运营总裁李奇在电影《同学们》首映礼上发表致辞,阐述了该片的创作初衷。作为凤凰卫视电影台的首部作品,该片从立项到制作完成全过程凝聚着凤凰人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精神。主创团队通过系统性的史料搜集、实地采风及多轮论证,历经严谨制作流程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影片采用分区域发行策略,自6月起从粤港澳大湾区启动,目前已在广州、深圳、韶关、肇庆、阳江、佛山、梅州、上海、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举办多场首映活动,覆盖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韶关学院、成都七中等多所高校及广州市知联会、韶关疾控中心、风度北社区党委等政府机构与企事业单位。其中中山大学北京校友会特别组织包场观影,以致敬母校精神与先辈风范。这部86分钟的纪录电影不仅是对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教育先驱精神传承与革命情怀的生动再现,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特别呈现了师生们投筆从戎、共赴国难的感人故事,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及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在观影后分享了四点深刻体会。首先,他指出《同学们》最令他动容的是那些教授、学生、知识分子以及当地农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奋斗意志,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对民族存续至关重要。影片通过展现抗战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激发当代青年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作为的内生动力,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次,张宏强调该片在史料价值与史学意义方面表现突出,特别是对民国时期岭南教育史的还原。影片中呈现的院士学者、农业专家、音乐才子、诗坛名家等历史人物群体,填补了许多观众的认知空白,这些跨越时代的文化瑰宝应当通过影像形式鲜活呈现,以持续激励后人前行。第三,他特别肯定影片在纪录片创作上的突破,通过创新性地融合历史影像与现时画面,既保持了历史真实感,又赋予了作品新的艺术生命力。在处理情景再现时,创作者避免了冗长叙述,而是以精准的画面语言唤起观众对历史情境的深度共鸣。第四,张宏对影片的音乐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与影像的配合堪称完美。开篇音乐即营造出强烈的时代氛围,通过动静结合的配乐设计,将观众情绪自然带入历史语境。尤其在黄昏光影与抒情旋律相得益彰的场景中,在场观众普遍感受到如诗如画的艺术感染力,这种视听协同对整体叙事起到了关键性的升华作用。
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对纪录电影《同学们》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特别称赞主创团队在深入挖掘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成功完成了这部作品,认为其具有"功德无量"的意义。饶会长指出,影片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与图片,巧妙融合情景再现、画外音及旁白等手法,构建出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整体",使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同时,影片配乐也展现出独特的神圣感与宗教氛围。他期待更多纪录电影创作者能够广泛深入地搜集史料,致力于历史还原,创作出兼具温度、深度与广度的高质量纪录作品。
北京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陈平原表示,尽管他深入研究了多所高校在抗战时期的办学历史,但发现华南地区院校在粤北办学的相关史料相对匮乏。为填补这一历史空白,他特别关注电影作品;如何通过影像还原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场景、展现人物风貌,需要史学家与文学家的协同合作,而影片在情景再现与纪录片风格的融合上投入了大量创作精力。
作为凤凰网的总编辑,邹明在媒体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他负责领导凤凰网的整体内容策略,推动新闻报道的创新与多元化发展。在任期内,邹明注重提升媒体的专业性和影响力,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新闻平台。同时,他还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为媒体融合发展贡献智慧。邹明的领导风格强调团队协作与技术驱动,推动凤凰网在数字化转型中不断前进。
在主创交流环节中,凤凰网总编辑邹明谈及观影感受时表示,该影片令他深感震撼,甚至在某些情节处潸然泪下。他认为这部作品成功唤起了观众对初心的思考,清晰阐释了"我们为什么学习"这一根本命题,为当代青年注入了积极向上的力量。而《中国青年报》前总编辑陈小川则用"读书神圣"四字高度概括影片核心价值,强调其对阅读文化的精神引领意义。
著名音乐人、纪录片《同学们》音乐总监捞仔近日分享了观影体验。他表示,自己在广州生活工作十六载,首次听到影片所呈现的故事,内心深受震撼;同时坦言该片极具感染力,而如何用音乐诠释这段历史,是他肩负的重要使命。令他印象最深的是马思聪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仍坚持创作《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种不屈精神不仅令人敬佩,更成为其音乐创作的激励源泉。在谈及配乐创作时,捞仔透露制作周期漫长且历经多次修改,导致音乐设定需反复推敲。他特别强调创作难点体现在两方面:既要精准还原特殊历史时期的氛围,又要寻找一种更易被大众接受的音乐表达方式,这种平衡艺术性与传播性的挑战尤为关键。他还指出,纪录片配乐与商业片配乐存在本质差异,前者需保持克制与理性,后者则侧重情感渲染与戏剧冲突。谈及接拍项目的契机,捞仔表示源于与导演顾蕾的深厚情谊,最初并未过多考虑,仅认为是一部普通纪录片,却在深入了解后意识到其承载的特殊意义。“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应当让更多人铭记前辈们在动荡时代坚守教育理想的信念,他们的执着与希望正是推动后人不断追求知识的精神动力。”他最后总结道,《同学们》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揭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关于教育价值的永恒命题。
《同学们》电影主创团队合影中,左一为总制片人黄海波,左二为中山大学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主任、校友会秘书长黄瑞敏,右二为策划兼编剧顾蕾,右一为著名 music人、音乐总监捞仔。据悉,影片后续将在全国多城开展包场观影活动,观众可通过关注官方渠道获取最新动态;同时诚邀各高校、企业及机构联合举办专场放映,共同追忆战火岁月中的热血坚守,探寻与母校历史的深层联结。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