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深受其害!人工智能竟成犯罪“帮凶”?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62更新:2025-09-10 17:55:20

近年来,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进步,越来越多的个体在日常工作中开始体验AI技术带来的革新。然而,这一趋势也催生了新的社会问题,部分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实施侵权行为的现象愈发突出。2024年上半年,知名导演陈坤以80后身份对"文刻创作"提起诉讼,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团队自主研发的AI生成技术制作的《山海奇镜》预告片,该案件成为首例引发广泛关注的AI作品版权争议事件。

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昀锴在近期接受采访时指出,此类行为可能构成对原告多项著作权的侵权,具体包括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以及署名权。他特别强调,被告在作品发布过程中突出强调的原创性声明,实际上可能对原告的合法权益造成实质性影响。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进步催生了新型犯罪模式,其中利用AI技术实施的违法行为日益增多,对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在"AI换脸"技术滥用领域,其引发的诈骗等犯罪行为尤为突出。为遏制此类乱象,全国公安机关去年以"净网"专项行动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针对AI技术滥用的打击行动,重点查处身份证照片等敏感信息泄露的犯罪源头,成功侦破79起利用深度合成技术实施的诈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15名。

调查显示,公众普遍对AI技术可能引发的风险存在较大忧虑。部分受访者指出,AI换脸技术已被不法分子频繁应用于诈骗活动,例如通过将受害者的面部替换成老人亲友的模样,诱导其信任并实施财产诈骗。

近日,一起涉及AI技术滥用的案件引发广泛关注。犯罪嫌疑人白某某作为某互联网公司技术员,利用AI“一键去衣”功能生成近7000张深度伪造淫秽图片,通过网络平台以每张1.5元的价格进行售卖,非法获利逾一万元。该系列图片涉及多名女性,且部分内容与学生、同事存在关联。经侦查,白某某因涉嫌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被依法提起公诉,2023年4月,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对本案公开开庭审理。

李昀锴被认定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其行为涉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图像并在线销售牟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若情节严重,刑期将提升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罚金;若情节特别严重,则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奇安信集团近日公布《2024年人工智能安全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利用AI深度伪造技术实施的欺诈事件激增3000%。其中AI换脸诈骗成为新型犯罪手段,严重冲击了传统"眼见为实"的信任原则。某用户曾遭遇QQ被盗好友突发借款请求,对方要求通过视频通话进行身份核实,但视频中"好友"的真实面容经检测为AI合成影像,险些造成财产损失。

近日,深圳警方成功摧毁了一个利用AI换脸技术实施网络犯罪的团伙。该团伙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被害人个人信息,借助人工智能换脸技术伪造虚假不雅照片,进而以威胁方式向受害者索取钱财。据受害人吴先生回忆,他曾收到一条包含本人与女性裸照的彩信,信件中附有勒索信息,察觉异常后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李昀锴明确表示,案例中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尽管诈骗分子借助了人工智能技术,但其核心犯罪目的仍为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相应罚金;若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当数额特别巨大或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犯罪防控工作面临诸多难题,亟需公民个人、内容生成平台、行业监管部门及政法机关等多方协同应对。我国始终将数据安全风险防控置于重要位置,相关监管政策亦随之加速完善,相继出台《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特别明确将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AI技术传播违法信息的行为纳入网络暴力犯罪范畴,并规定对此类行为实施从重处罚。

在李昀锴看来,技术难题终究需要技术手段来破解。他指出,尽管当前尚未出台专门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法规,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已将其列入立法议程,预计不久将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