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抓娃娃》票房大卖动了谁的奶酪?央视都看不下去为其发声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26更新:2025-09-11 07:22:11

《抓娃娃》上映仅三天便突破8亿元票房,这一成绩充分证明其作为暑期档现象级影片的实力。尽管其中有三天点映场次的票房贡献,但工作日连续多日单日票房过亿的表现,依然展现出观众对这部影片的高度认可与热烈追捧。

暑期档的沉寂局面因《抓娃娃》的强势上映而被打破。尽管《默杀》已斩获9.7亿票房,但其走势仍不及《抓娃娃》。该片预计突破10亿大关,但鉴于已上映16天,后续表现或难以匹敌新片的热度。值得注意的是,《默杀》拥有15亿的预测票房,实现目标难度不大。下周将有《死侍与金刚狼》和《异人之下》两部新片上映,这为《默杀》提供了额外的时间窗口。同时,电影的下映时间也可能存在延期。

电影《抓娃娃》的预测票房已突破37.58亿,豆瓣13万观众打出的7.5分评价印证了其在喜剧类型中的优异表现,口碑排名位列90%同类影片之上。该片的票房成功再次彰显开心麻花团队的市场号召力,不仅让沈腾在与吴京的累计票房对比中保持领先优势,更使马丽个人票房突破200亿大关,成为华语影坛票房最高的女演员。

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多方受益的佳作,《抓娃娃》成功提振了院线市场,男女主演的票房号召力再进一步,影迷也终于迎来了值得欢笑的优质影片。然而,随着其票房表现亮眼,争议声也随之而来。部分评论将影片与《楚门的世界》进行对比,认为其试图传达更深层的寓意和教育意义,但最终未能令观众信服。

有评论者指出,电影《抓娃娃》的故事情节存在争议,认为其核心设定——“大号练废了,想让小号按自己人生走一遍”——构成了对孩童的过度操控,批评沈腾饰演的富豪角色因自身挫败感而强制灌输个人梦想,这种叙事被质疑具有教育暴力倾向。同时也有观点认为,由于该片提前上映导致市场排片格局变化,其他影片的票房空间被压缩,原本有望取得佳绩的院线布局因此遭受冲击。

在这场争议中,真假陆川展现了一种‘自我规制’的微妙姿态。7月16日,其社交账号针对《抓娃娃》的票房成功发表评论,认为这种现象反映了文化领域的某种困境,并批评麻花电影属于质量参差的低俗喜剧类型。

尽管未对《抓娃娃》展开具体优劣分析,但文字中流露出的不满情绪足以引发共鸣。作为知名导演,陆川的这番言论迅速登上热搜,或许他未曾预料一句牢骚竟会掀起如此风波。为此,7月17日他通过公司账号发布声明,称账号遭恶意盗用并已删除相关差评,同时祝愿暑期档电影票房取得佳绩。

随后,陆川在其个人账号上发表声明称,老沈与他关系密切,称其为兄弟,而小史曾是前作男主角之一,且为亲弟。尽管陆川试图将责任推给平台,但平台并未因此采信,并迅速澄清,盗号事件纯属虚构。同时,平台还明确指出用户发布的内容已由本人主动删除,相关账号登录、发文及删文设备信息完全吻合。

陆川的处境可谓自揭伤疤。近年来其创作成果平平,尤其《749局》历经五年沉淀仍被诟病为口碑炸弹,单从片名便能预见其质量。尽管《九层妖塔》斩获6.81亿票房,但豆瓣评分仅为4.4分,令人质疑其艺术价值。更耐人寻味的是,他竟公开贬低13万影迷打出7.5分的《抓娃娃》为烂片,这种底气似乎源自对自家作品的模糊认知——毕竟,他引以为傲的《九层妖塔》在观众眼中也不过是中规中矩之作。

毫无疑问,此次事件对陆川在演艺圈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为回应舆论争议,央视主动出面澄清,通过《中国电影报道》官方账号邀请猫眼CEO郑志昊进行专业解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片虽以喜剧形式呈现,但其核心价值在于引发观众对现实社会、教育体制、亲子关系及人生抉择等深刻议题的思考。

该作品巧妙地以喜剧形式呈现,使观众在轻松氛围中感受到电影的艺术魅力,并深入思考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这种将严肃议题包裹在喜剧外衣中的创作手法,恰恰体现了电影叙事的智慧。当观众被幽默情节吸引时,背后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却能引发深度共鸣,这样的观影体验难道不足以定义一部佳作吗?尽管《抓娃娃》的创新手法触动了传统影片和资本利益,引发广泛争议,但其票房成绩与观众口碑的双重认可,恰恰印证了优质内容终将获得市场的青睐。

凭借优异的票房表现,《抓娃娃》已基本确定暑期档冠军地位。导演陆川的极力宣传为影片带来了显著的观影热度,综合当前市场态势,该片有望成为本年度暑期档票房最大赢家。建议观众把握机会,在假期观看这部热门作品。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