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伞少女》导演沈杰 五大关键词解读影片幕后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56更新:2025-09-11 09:39:31

在暑期档的黄金时段,动画电影往往能展现出最佳的观赏契合度。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到《长安三万里》,这些年度现象级作品均诞生于这一时期。随着观众对暑期档期待的不断提升,"黑马动画"的出现成为热议焦点。在探讨"黑马"之前,不妨先关注刚刚上映的国风二维动画电影《伞少女》。影片上映前夕,包括《大圣归来》《大鱼海棠》《深海》《青蛇劫起》在内的诸多国漫佳作纷纷为其造势,展现了动画创作者们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当前动画电影市场中,三维技术占据主导地位,而优秀的二维动画作品则显得尤为稀缺。二维动画需要动画师逐帧手绘完成画面,这种制作方式既耗时又费力,却蕴含着独特的工匠精神。这种创作特质恰好与《伞少女》所呈现的故事线产生共鸣,成为其区别于其他动画电影的显著特征。

在《伞少女》的世界观中,每一件器物都孕育着独特的"物灵",这些灵体被精心收置于念物阁内。随着时间流转,物品与原主人之间的情感在时光中悄然沉淀,逐渐升华。念物阁的工匠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默默修复着每一件器物,他们手中的工具不仅延续着物品的生命,更将那些未能圆满的遗憾悄然补全。

在1905电影网《对话》节目中,导演沈杰谈及《伞少女》的创作初衷时表示,正是被"万物有灵"的叙事设定所吸引。此次创作过程如同与时间赛跑,早在项目启动之初便明确了上映时间,工位后方悬挂着的倒计时牌成为他日常工作的见证,"每天看着时间都会感到格外紧张"。通过五个关键词,追溯这部电影耗时六年的创作历程。

动画电影《伞少女》作为前传故事,基于左小翎编剧、知名画师魏莹打造的原创漫画《伞少女梦谈》。原作构建了"万物有灵,皆能化形"的奇幻世界观,凭借细腻的画面表现与独特的叙事结构,自发布以来便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导演沈杰对故事进行了时间线重构,将电影定位为原作世界观形成的背景篇章。

早在《伞少女梦谈》漫画于2018年正式上市之前,沈杰与团队便已接触到该作品的故事大纲,并审阅了魏莹绘制的部分彩稿。他们很快便被其吸引,萌生了将其改编成电影的想法。彼时漫画尚未连载,反而为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然而,团队也担忧这一改编可能与后续剧情产生冲突,因此决定通过延续漫画中已有的几个小故事,打造一部前传作品,以此进一步完善世界观设定。

青黛的成长历程成为电影《伞少女》的核心叙事框架。为确保电影与原画在视觉质感上的统一,原作编剧深度参与电影大纲的创作,为沈杰及其团队提供了诸多专业建议。美术顾问魏莹则全程参与电影创作,亲自指导场景设计与色彩搭配。历经长时间的筹备与调试,电影于2022年正式启动分镜绘制工作。

二维动画创作在市场中始终处于稀缺状态,其核心特点在于耗时耗力。然而,每位热爱绘画的人,都曾经历过二维绘画的启蒙阶段。当前市场对二维动画原画师的需求尤为旺盛,这类人才往往需要五到六年的项目积累,方能产出高质量作品。沈杰此前曾参与《大护法》《昨日青空》等动画项目的创作磨炼,此次正式转型为导演。

出于对二维绘画的热爱与信仰,沈杰带领团队始终选择手绘创作方式。基于此,电影《伞少女》的创作流程采用分段推进模式——在明确剧情段落后,画师团队即开始绘制工作,整个流程处于持续迭代优化之中。

《伞少女》的制作过程中汇聚了多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其中一支团队向沈杰透露,仅他们负责的部分便涉及超过十万张画纸。例如电影开场展现物灵飘散的镜头,短短5至6秒的时长就需要绘制500多张画面,使得整体制作量级较常规番剧高出5到6倍。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电影采用4K分辨率作画,当画面清晰度提升后,所有场景设定必须通过更细致的工艺进行完善。

团队在前期策划阶段尚未明确故事主线时,便已坚定地确立了展现非遗制作工艺的核心目标。

团队成员深入查阅了大量关于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的资料,其中一位策划更是系统整理了多达200页的文献,通过观看各类纪录片、收集相关图片与文字资料,对其进行逐一记录与分析。经过反复比对与筛选,最终团队将研究重点聚焦在了绒花这一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工艺上。

沈杰为深入研究绒花工艺,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细致解析其制作技艺与流程。他特别提及制作过程中毛线被向下梳理时发出的沙沙声,认为这种声音具有独特的治愈效果。在持续探索中,沈杰对传统工艺产生了更多艺术构思,曾坦言这种呈现方式颇具挑战:"但若能将其转化为二维艺术形式,定会呈现出别样的美学意境。"正因导演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让绒花制作过程成为影片中最令人屏息的视觉亮点。

李云霄在电影中的精彩演绎,特别是她献唱的原创越歌《月中仙》,成为许多观众关注该片的重要契机。这段剧情在导演沈杰看来极具挑战性,而监制沈敏则因在戏曲《新龙门客栈》中目睹李云霄的出色表现,萌生了合作想法。"李云霄在戏曲《新龙门客栈》中的演绎令人印象深刻,是否可以尝试跨界合作?"在与小百花越剧团沟通后,双方对这一创新尝试表现出高度认同,越剧团成员纷纷表示支持,迅速通过了创作计划。

李云霄的加入为《伞少女》创作团队注入了全新活力,双方在合作中激发出诸多创新机遇。"李云霄老师从专业视角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沈杰表示。过去在设计过程中,团队成员更侧重于视觉表现,而李云霄则敏锐指出其中存在的实际应用问题,特别在表演适配性方面提出了关键建议,帮助团队完善了创作方向。

当整个故事创作完毕后,团队将完整内容交予李云霄。在表演环节,需由李云霄先完成创作,随后团队依据其表情特征进行画面绘制。为确保呈现效果,李云霄会在正式录制前持续向导演确认该段情节在动画中的具体场景,据此完善《月中仙》的舞蹈编排。尽管柳小婵的人物设定早在前期便已完成,但李云霄巧妙地将戏曲舞台上的水袖艺术融入其中,使角色焕发出独特的生命气息。

商业影响力的扩大不仅得益于李云霄的加入,动画电影《伞少女》更因一位特殊配音演员引发热议。青年演员陈少熙凭借综艺《种地吧!少年》获得大众关注,而导演沈杰最初对他的了解仅限于试音时的音色契合度。"我们从众多试音中选中了这个声音,与节度使的角色非常匹配。"沈杰表示,直到正式录音阶段才发现陈少熙其实拥有丰富的配音经验。如今电影上映,陈少熙的加盟已被视为推动动画电影市场突破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强调IP传播的当下,作品的出圈效应始终是衡量成败的关键指标。

作为一名导演,我或许不会过多考量市场因素,更倾向于将心思集中在作品本身的打磨上,力求呈现一些前所未有的创意。《伞少女》作为沈杰首次担任导演的项目,他对票房表现有所担忧,毕竟该IP背后仍有许多未实现的创意构想。

在《伞少女》的初期筹备阶段,创作团队便将该项目纳入长期IP开发计划,明确其作为前传故事的定位。随着漫画篇章的逐步丰富,团队也预留了拓展空间,计划通过单独创作支线故事或开发漫画衍生角色的独立电影来深化世界观。然而,对于主创沈杰而言,当前最核心的关注仍在于观众反响,他希望通过收集观众反馈,持续优化后续作品,无论这些作品是《伞少女》的续集,还是其他新项目。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