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76更新:2025-09-11 11:43:25
今晨戛纳电影节的获奖名单终于揭晓,作为一部充满激烈竞争的年度盛事,本届结果却意外唤起了时光倒流的错觉。当役所广司斩获最佳男演员奖时,观众仿佛被拉回《失乐园》《鳗鱼》的黄金年代,而他身着的工装细节更是让这份回忆愈发清晰。
当《失乐园》的剧照与最佳导演的荣誉同时出现,陈英雄的名字是否让你瞬间回忆起《青木瓜之味》《三轮车夫》等经典作品?这位导演的创作脉络似乎始终萦绕着东方叙事的诗意,而如今的获奖时刻,恰似对过往艺术追求的回响。这个导演的名字,你是否已经许久未曾提及?
此次颁奖典礼不禁让人回想起,过去华语电影曾呈现出的百花齐放与包容万象的盛况。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华语电影时?作为连续多年缺席国际舞台的华语电影,今年终于实现了关键性突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仍难以预见,未来是否能够持续迎来属于华语电影的高光时刻。
本届戛纳电影节的华人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尽管主竞赛单元仅有《青春》一部影片入围,但中国电影人参与的热度却不减。据统计,今年预计有250位中国电影从业者前往戛纳,较去年的55人增长近5倍。这种现象或许也印证了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从业者渴望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红毯上频繁出现的华人面孔中,不乏久未现身的"山东大妞"张雨绮,以及昔日的戛纳常客范冰冰,他们的出席为电影节增添了独特的东方魅力。
近年来,新生代演员们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其中蒋梦婕与关晓彤的复出备受关注。蒋梦婕的造型在亮相时曾引发广泛讨论,而关晓彤的近况同样牵动粉丝心弦。
最令Sir感到啼笑皆非的,莫过于巩俐此次以品牌方代表身份现身戛纳。令一些不了解内情的网友误以为她是在“蹭红毯”,这种认知显然低估了巩俐的实力。她何需“蹭”?且不说1993年凭借《霸王别姬》斩获金棕榈大奖时,仅一袭白衬衫搭配黑西裤便展现出无可挑剔的身材与气质。此后更成为首位担任戛纳影展华人评审的演员,2004年还斩获电影节特别大奖。更不用提她曾担任柏林与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主席的履历,早已证明其在国际影坛的权威地位。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巩俐以演员或评审嘉宾的身份共计十九次踏上 Cannes 红毯。当这位“中国面孔”频繁现身戛纳时,实际上正映射出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仅凭“是否携带作品”来评判“是否值得赴戛纳之约”,显然过于片面。而除了红毯之外,我们或许更应关注另一种从容——比如,当某位演员匆匆奔向戛纳街头,只为赶上开幕式的那一刻。
若在街头漫步,或许会偶遇朱一龙独自置身于电影场景中。凭借《河边的错误》入围“一种关注单元”的他,恰好印证了今年戛纳电影节华语影片的亮眼表现。包括王兵的《青春》、魏书钧的《河边的错误》、陈哲艺的《燃冬》、耿子涵的《小白船》等长片,以及舒慧的《一个散步的夜晚》与潘越的《夏日副本》两个短片。尽管未斩获奖项,但从已公布的口碑反馈来看,华语影片似乎已摆脱以往的“紧张感”。在《河边的错误》片场,魏书钧透露朱一龙提前四十天抵达,专门练习射击、穿戴90年代服饰以迅速融入角色。剧照中,他已完全褪去“朱一龙”的标签,取而代之的是凌乱发丝与疲惫眼神。面对镜头时,朱一龙坦言“我只是在走路,不觉得在演戏”,这种状态或许正是角色最真实的呈现。
以周冬雨与刘昊然主演的《燃冬》为例,影片中两人演绎的三段情感互动场景曾引发广泛讨论。这些充满张力的戏份不仅成为社交媒体的热议焦点,也让年轻演员在面对角色时卸下了部分心理包袱。当我们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尝试以更开放的态度去感受、去体验,或许能发现全新的视角。
更进一步来看,当代电影创作呈现出令人瞩目的格局。在"一种关注"单元中,获奖影片如《如何做爱》《尸袋》等以先锋的题材设定吸引眼球。主竞赛单元则汇聚了维姆·文德斯的《完美的日子》、努里·比格·锡兰的《枯草》、陈英雄的《多丹·布法内的欲望》、是枝裕和的《怪物》、阿基·考里斯马基的《枯叶》、肯·洛奇的《老橡树》、韦斯·安德森的《小行星城》、南尼·莫莱蒂的《未来的太阳》、托德·海因斯的《五月十二月》等佳作。其他单元亦不乏亮点,如金知云的《蜘蛛网》、北野武的《首》、佩德罗·阿莫多瓦的《奇怪的生活方式》等。
每一部作品都承载着影迷的年度期待。其中,87岁的肯·洛奇自1979年起便频繁现身戛纳电影节,从《致命档案》到《石雨》,再到斩获费比西奖的《土地与自由》,以及59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的《风吹麦浪》,他保持着约每两年一部的创作频率。最新作品《老橡树》以矿难为背景,却更深层地探讨了伤痕累累的人们如何彼此取暖、重拾希望。
78岁的维姆·文德斯则贡献了《德州巴黎》《柏林苍穹下》《咫尺天涯》等经典佳作,其纪录片作品如《地球之盐》《皮娜》《乐识士浮生录》更是被奉为大师级作品。今年,他凭借《完美的日子》助力役所广司摘得最佳男演员奖。
是枝裕和堪称奖项收割机,2018年《小偷家族》斩获金棕榈大奖,去年《掮客》让宋康昊获得最佳男演员,今年《怪物》又使坂元裕二拿下最佳编剧奖。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同时斩获酷儿金棕榈奖,这种荣誉本身是否也是一种剧透?
而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回归同样引发关注。这位芬兰导演以劳动人民与工厂为主题,距离上一部作品已过去六年。此次新作《枯叶》延续其一贯风格——喜剧外表下藏着深沉的孤独感,最终斩获陪审团奖,豆瓣评分达8.3分,场刊评分3.2分(满分4分)位列榜首。除了感动,更令人唏嘘。
国内影迷尤为期待的王兵,其作品《青春》作为唯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纪录片,耗时五年拍摄,时长三小时三十分,聚焦上海务工青年群体。影片中纺织机的轰鸣声贯穿整个青春历程。面对"命运"这一提问,王兵指出:东方语境中的命运既包含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隐喻着对强权势力的妥协。
据《银幕》场刊第二天公布的评分,《青春》以2.7分暂列当日榜首(后被《坠楼死亡的剖析》《枯叶》超越),虽未得奖却引发广泛讨论。至于Sir最期待的81岁马丁·斯科塞斯,其新作《花月杀手》汇聚莱昂纳多、德尼罗、费舍三位奥斯卡影帝,改编自大卫·格雷恩畅销小说。影片将FBI警探调查印第安人小镇连环命案的故事,升华为具有现代共鸣的史诗叙事。该片烂番茄新鲜度达96%,堪称斯科塞斯作品中的佳作。
然而,最终大奖仍被两位新锐导演作品摘得——金棕榈奖授予茹斯汀·特里叶执导的《坠楼死亡的剖析》,这是戛纳电影史第三位女导演获此殊荣的时刻。影片以丈夫坠楼身亡、妻子成最大嫌疑人为主线,在庭审过程中揭开两人婚姻生活的伤疤。这种极具张力的叙事手法,使得影片在烂番茄获得满分评价,外媒评价为"一场漂亮的坠落"。
评委会大奖得主《利益区域》展现了A24公司以打造“高质量恐怖片”为卖点的典型风格。影片通过极具反差的叙事手法,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烈背景与军官及其妻子在营区边缘建造房屋、栽种花草的日常形成鲜明对照。这种表面平静的生存状态与深藏其下的人性异化形成强烈冲击,妻子在死亡阴影中执着于营造生活美感的举动,恰恰揭示了人性中令人不寒而栗的“盲点”。该片在烂番茄网站上获得了100%的新鲜度评分,印证了其在叙事层次与主题深度上的成功。
《时代》杂志评论称,这是一部震撼人心且难以忘怀的大屠杀题材电影。《Deadline》影评人Pete Hammond表示:“我从未见过一部无需直面暴力与苦难的影像,却能在情感冲击力上超越传统表现手法的影片。”在华语影评人评分体系中,该片亦以优异成绩位列榜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艺术突破或许折射出电影界对艺术边界探索的深层讨论。正如前作《钛》在戛纳电影节引发的争议,有人质疑新生代创作者是否在挤压传统电影人的空间,但事实上,戛纳始终致力于推动电影形式的革新。尽管该片可能仍存在某些未臻成熟的表达问题,但其独特的影像语言与深刻的主题诠释,最终使其斩获金棕榈大奖。
毕竟,正是有了“可能性”,才孕育出“未来”。当谈及戛纳,Sir不禁回想起几个月前贾樟柯在论坛上的发言。彼时他正在剪辑作品,忽然有观众与他探讨安东尼奥尼与巴赞的电影理念,令他深受触动。他说:“在北京从事电影创作五六年,再没人与我讨论过这两个名字。”“每天听到的都是票房高低的数据……”最终他感慨道:“我真的很想谈艺术。”这句话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或许正因许多电影从业者与影迷内心都怀有相似的渴望——我们真正深入探讨电影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少。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毕竟符合电影艺术标准的华语作品本就稀缺。创作内容同质化严重,故事常受市场干扰,能够展现国人电影水准、兼具新鲜感与思想深度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仅以今年为例,又有多少华语电影的品质能与《漫长的季节》这部剧集相提并论?
但这也折射出一种主观态度。以Sir为例,我们不禁思考:如今谈及安东尼奥尼、巴赞等电影大师,究竟有多少人愿意驻足聆听?面对"老古董"的嘲讽,人们往往选择关闭页面,转而沉浸在短视频的喧闹中。正因如此,戛纳电影节才成为我们少数能够"理直气壮"探讨这些经典导演的窗口。而更值得玩味的是,今年前往戛纳的华语影人数量达到去年的五倍之多。从"实用性"角度看,无论是卖片还是买片,实际成果仍显低迷(毕竟缺乏可供输出的作品,引进片也面临市场疑虑)。但至少,这证明了我们有意愿主动走向国际舞台。例如《银幕》今年的场刊中,就出现了胡歌新作《驯鹿》的剧照,这种现象或许预示着某种转变。
《脐带》入选2023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青年电影推广计划",并受邀在法国戛纳电影宫进行展映。对于华语电影人而言,戛纳早已成为一种深植心底的"念想"。曾经我们曾在国际电影舞台大放异彩,享受聚光灯下的荣耀与声名,更以坚定的信念认为中国电影具备独特的震慑力。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世界舞台的重心转向亚洲(今年主竞赛单元七个奖项中亚洲占据四个),我们却因各种制约始终难有突破。这似乎开启了新的轮回:产业规模扩大,票房屡创新高,但电影的艺术价值是否也随之回落?或许正因如此,中国电影重新踏上走出去的征程,在当下语境中参与国际竞赛,才显现出别样的意义。它至少表明,我们未曾遗忘这个舞台,依然执着于电影艺术的"念想",依旧怀有"很想谈艺术"的热忱。这是一场全新的挑战,而这一切,才刚刚拉开帷幕。令人回味的是今年的戛纳主海报,阿兰·卡瓦利埃的《狂乱》传递出"难以捉摸、大胆且不受约束"的意象。表面看似指向叛逆、愤怒与对规则的挑战,实则是偏离主流的"异类"表达。但若细品其中,或许正是源于对自由与野性精神的向往,才让这张海报绽放出如此灿烂的笑颜。
第76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如下:金棕榈奖由茹斯汀·特里叶凭借《坠楼死亡的剖析》获得;评审团大奖授予乔纳森·格雷泽的《利益区域》;最佳导演奖由陈英雄摘得,其作品为《多丹·布法内的欲望》;最佳女演员奖归属米尔维·迪兹达尔,获奖作品是《枯草》;最佳男演员奖由役所广司获得,代表作是《完美的日子》;最佳剧本奖颁发给坂元裕二,作品为《怪物》;评审团奖授予阿基·考里斯马基的《枯叶》;短片金棕榈奖由弗洛拉·安娜·布达的《27》获得;一种关注大奖归属莫莉·曼宁·沃尔克的《如何做爱》;金摄影机奖由范天安凭借《金色茧房》获得。
本文中所引用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