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上热搜,老艺术家也“晚节不保”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16更新:2025-09-11 13:01:19

作为一名易动情的观众,我本就容易在追剧时落泪。然而今年《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第一个让我泪目的竟是龚琳娜。这位早已功成名就的艺术家,平日里总以充满活力的形象示人,却在第一公演前夕,用近乎赤诚的言行主动向美依礼芽传递温暖。当她坦露内心深处的伤痛与挣扎,试图给予这位陷入自我怀疑的选手力量时,那份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谁能想到,那个以《忐忑》惊艳乐坛的龚琳娜,竟也曾默默承受自卑的重量长达数十年?这种反差与真诚的碰撞,让所有观众都意外地看到了她柔软的一面。

图片

她哽咽着否认自己曾穿过粉色衣物,语气中透露出恐惧与抗拒。这种抗拒不仅源于对粉色象征意义的排斥,更来自深植于骨髓的自我否定——那是一种被社会规训压迫的自卑情结。连年幼的弟弟都更讨喜,家人时常在她面前提及的比较,将这份焦虑推向更深的维度。在资本与社会的双重凝视下,女性的容貌焦虑如同毒藤般蔓生,既隐秘又尖锐,像一根刺扎进心里,随着岁月沉淀渗入血肉。然而龚琳娜却以清醒的自我认知和无畏的勇气,在这场集体性的审美困局中开辟出独特的道路。

01 自卑的歌唱家

龚琳娜的成名之路始于一首看似荒诞的歌曲《忐忑》。当她以夸张的妆容和癫狂的曲风闯入公众视野时,意外触发了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密码。这种被戏称为"神曲"的作品,如《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等,不仅成为她的标志性符号,更在争议与追捧中重塑了大众对她的认知。在质疑声中,她始终保持着对艺术本质的执着追求,将个人经历转化为独特的音乐表达。

图片

许多人因此产生误解,认为她并非出自正统渠道。事实上,她接受的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堪称系统而严谨的传统培养。

图片

龚琳娜自幼便踏上了音乐之路,5岁登台表演,10岁斩获“民族杯”少儿组一等奖,12岁赴法国参赛,随后进入北京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凭借优异成绩被保送声乐系本科。毕业后,她顺利入职中央民族乐团,成为体制内的一员。这段看似顺风顺水的成长轨迹,实则暗藏她对自身容貌的长期困扰。家人总说她长相普通,圆润的面容、细小的眼睛、突出的鼻梁和模糊的轮廓,在少年宫的舞台上显得黯然失色,连演出机会都只能被动接受。当弟弟降生后,家人更将她与弟弟对比,称弟弟的容貌如同郭富城般出众,甚至戏言“两人换个脸就好了”。多年后回忆起这些话语,她仍会不自觉地落泪。

为了弥补外貌上的不足,初入乐团的她沉迷于模仿流行歌手的造型。常年穿着细高跟、定制服装,聘请化妆师,每月开支几乎吞噬了全部工资。甚至因电视台工作人员的一句苛责,她选择拔除两颗牙齿换上假牙。然而这些外在的改变并未带来真正的自信,舞台上她始终战战兢兢:担心显老、显胖,忧虑表情不佳,唯恐裙装不够精致。即便如此,她依然无法超越那些更具外形优势的歌手,逐渐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无意义的外貌焦虑。

正当她迷失在“比美”执念中时,一场偶然的演出成为命运的转折点。2002年,与友人相约观演时,她被舞台上演奏巴伐利亚琴的德国男人老锣深深吸引。这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的艺术家,虽拥有德国血统却执着于中国音乐,他坦言“我的文化心跳是中国的”。演出结束后,龚琳娜跟随友人前往后台,主动添加了老锣的联系方式。两人首次约会便充满艺术家的浪漫——在音乐餐吧里,老锣弹琴她歌唱,压抑多年的龚琳娜终于在音乐中找回了久违的酣畅,整整三个小时的倾情演唱让她如释重负。

图片

老锣深谙龚琳娜内心的挣扎,曾带她现身德国音乐节。她素颜简装,以最自然的姿态吟唱无国界的旋律。当台下观众在音乐中释放天性时,龚琳娜被这场纯粹的音乐盛宴震撼,直言"现场乐队取代伴奏带,表达取代表演,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两人共同创作的《自由鸟》中,她用嘶哑的嗓音唱出:"我不是那只自由鸟,只能在狭小空间乱跑......无法感知你们神奇的思想......"。

对龚琳娜而言,老锣不仅是知己,更像打开新世界的窗口。这位音乐制作人给予了她突破自我的勇气,让她得以挣脱传统框架,化身真正的自由鸟。2004年,29岁的龚琳娜毅然决然辞职,这一决定让父母与她僵持三年。在德国森林的木屋中,她抱着孩子在山坡等待老锣归来,清冽山风拂面时,一句《小河淌水》自然流淌而出。这让她重返苗寨采风,在夜半和歌中触摸到中国声乐的原始脉搏。

她尝试将多年所学的声乐技巧彻底解构重组,不断质疑又不断突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她重新发现中国艺术的本真。这一经历与杨丽萍当年的顿悟惊人相似——被舞蹈团排挤的艺术家也在云南山野寻得孔雀舞的精髓。2010年人民大会堂的《忐忑》惊艳全场,谁曾想这竟是精心设计的练声曲?老锣融合花旦、老旦、花脸的唱法,创造独特的实验音乐形式,打破传统民歌的桎梏。

《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帝江混沌》等作品接连问世,最近更是将抖音神曲重新演绎。那些看似粗粝的旋律在她诠释下焕发新生,还曾将屈原、李白、杜甫的古诗词搬上舞台。然而大众往往难以理解这些创新,将它们视为"忐忑三部曲",冠以"哗众取宠"的标签。舆论浪潮中,她曾因在音乐综艺演唱《九歌》遭到最低分,落泪离场。但真正让她心酸的,是看到陈楚生以《有没有人告诉你》获得认可。

这种失落并非源于自卑,而是更深层的遗憾与动力。她始终相信艺术需要真诚的探索,这也成为她坚持创作的源泉。十年间,47岁的龚琳娜早已告别对容貌的执念,那些曾让她羞涩的岁月沉淀为宽广胸襟。在最新的《这三年,我终于不自卑了》文章中,她分享着研究古籍、采风创作的心路历程——从《山海经》汲取灵感,带着少数民族民乐传承人直播,教授观众体会民歌之美。

图片

我相信龚琳娜并非追逐流量或效仿娱乐圈某些吸金现象,而是以自身之力推动中国民乐发展的真诚表达。如同席琳·迪翁对美国流行乐的贡献、普契尼对意大利歌剧的传承、BLACKPINK对K-pop的革新,她希望中国国乐能涌现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符号。这正是她频繁参与综艺节目、持续扩大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我想做那只早起的鸟,不停欢腾,持续刷存在感,只要还有开口的机会,我就会继续唱,也带着大家唱,一直唱下去。"她说。因为"说不准,就能埋下一颗种子,未来或许会悄然发芽呢?"这番话道出了她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深切期许。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