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98更新:2025-09-11 13:35:54
瑞典籍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再度执掌戛纳评审团主席之位,这位以极快速度斩获双金棕榈奖的电影大师,其权威地位已获得电影节官方认可。在近日举行的记者会上,戛纳艺术总监蒂耶里·福茂特别强调,奥斯特伦德是本届评审团的首选人选(PlanA),从未考虑过其他导演接替这一重要职务。
在电影节正式开幕之际,我们于电影宫见到了这位年轻的双金棕榈得主。本次采访聚焦于新任主席的评审理念,他谈及工作时展现出的热忱与憧憬,同时回忆起2018年担任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审的经历,特别提及当时王家卫主席留下的深刻印象。本届电影节风波频发,先是主竞赛单元入围作品《回归》的导演卡特琳·柯西尼陷入性侵争议,开幕影片《杜巴利伯爵夫人》主演约翰尼·德普的出席也引发舆论风波。面对这些话题,鲁本逐一作出回应,强调将坚持就片论片的原则,确保评审团决策不受外界干扰。他还透露了下一部作品的筹备计划,并坦言自身对三度斩获金棕榈奖的渴望。整个访谈过程如同观赏其电影作品般,措辞严谨中偶尔流露出诙谐的笔触,既展现出对"取消文化"与"身份政治"等议题的敏锐思考,又以轻松方式化解了严肃话题的沉重感。这位以社会活动家视角解读电影的评审,认为影片需与现实社会保持紧密关联,同时承担质疑与回应的使命。六部作品、两次金棕榈的创作经历,展现其对欧洲电影生态的独特见解。当被问及钟爱的华语电影时,他脱口而出的答案令人意外……
01 重回戛纳,为了“没有共识”的奖单
凤凰网娱乐:这次来到戛纳做评审团主席,现在的感受如何?会感到紧张吗?
鲁本:当你参与主竞赛时,确实会感到非常紧张,但现在我仅仅是为上台演讲这类场合感到紧张。我认为作为评审团成员,相比在主竞赛单元展映电影要轻松得多。
凤凰网娱乐:大家都很好奇,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率领评审团展开工作?
鲁本:我认为,担任评审时最重要的是避免追求所谓的共识,不应让成员们互相取悦。我希望评审团成员能够勇敢表达真实想法。在讨论过程中,有人试图在他人面前表现得更好,因此我们往往忍不住说些俏皮话,却忽略了直觉的重要性——我真心希望评审团能依据直觉做出决定,因为他们拥有截然不同的经历。所以我会努力营造氛围,让大家敢于说出“愚蠢”的见解,并尝试用不同方式表达对电影的看法。我也希望他们能摆脱“威望”的束缚,坦诚表达意见。在讨论时,我会要求成员轮流发言。评审团不应受到任何人影响,我们已决定不阅读任何影评;但同时,讨论也不能过于个人化,应保持在合理层面。电影的目的是引发新思考,若彼此意见分歧,这不应成为冲突的根源,我们应该讨论电影本身。我不清楚之前几年戛纳的评审讨论方式,有时会出现有趣的动态,某些人更强势、有更强发言权,有些人则更爱表达。但我希望消除这种现象,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表观点。过往的评审经验给我带来启发,例如王家卫,他在北京电影节担任评委时,以优雅、得体的方式展现了对评审成员的尊重。我之前认识三位评审团成员:德尼·梅诺谢、布丽·拉尔森和保罗·达诺,他们代表了注入电影行业的新能量。虽然目前还不熟悉所有评审,但通过观影讨论,我会更快了解他们,与团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我回忆起过去在其他评审活动中遇到的伙伴们,他们就像多年的老朋友。因此,能够认识他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对我而言,戛纳电影节需要嘉奖一部能够激发思考、引发问题的电影,即使存在内容分歧。它让人走出影院后仍无法停止讨论。我认为好电影的关键在于观影体验,观影后激发的表达欲才是核心。若观看内容无需后续思考或讨论,就没有必要走进电影院,你可以在家通过电脑观看。因此,我难以预测金棕榈得主会是什么样子,因为每年情况都在变化,电影的创作背景也不同。例如,当我拍摄《游客》《方形》和《悲情三角》时,希望创作一部狂野却富有娱乐性的作品,因为我对欧洲乏味的艺术片感到厌倦。但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新作品,或许低调却极具突破性,情感力量猛烈。不过戛纳的一部获奖佳作是法国电影《山村犹有读书声》。在华语片领域,娄烨的《苏州河》也是一部令人惊艳的作品。
02 谈电影节竞赛:说不想比赛的人,都是在撒谎
凤凰网娱乐:你曾表示想成为首位获得三座金棕榈奖的人。
鲁本:是的。
凤凰网娱乐:那么这意味着肯·洛奇没有机会了吗?
鲁本:并非不可能!(现场爆笑)言归正传,若你拍出了最好的电影,自然会赢得金棕榈奖。这就像竞技体育,竞争是一种积极方式,能促使自己表现得更好。因此,当我进入电影学院时,遇到一些艺术家非常鄙视竞争,他们总是声称——哦,不,我不是在竞争,我只是遵循自己的创作理念,与一切无关——他们在撒谎!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形式化竞争。你可以利用竞争的积极面促使自己进步。那些达到行业顶峰的导演,他们的竞争力极强,否则无法站上国际舞台。因此,当我谈到作品《娱乐系统已崩溃》时,目标就是获得第三座金棕榈奖。我们能够把握手中机会,尝试看似难以实现的事情,即连续三部作品揽获金棕榈——这需要将自我要求设得极高,但无疑会提升作品水平。
凤凰网娱乐:费里尼获得金棕榈奖后表示不再参与竞赛,但80多岁的马可·贝洛基奥却表示想继续参赛。你对此有何看法?当你90岁时,还会参与竞赛吗?
鲁本:这个我已做出决定。是的,我希望!
凤凰网娱乐:你认为在内容、叙事信息和美学的较量中,哪一部分会是更重要的评选标准?
鲁本:这很难割裂评价。有时,新导演作品中迸发的能量比技巧更重要;而有时,老导演虽技艺高超,但原始力量消失,你会觉得他们的电影缺乏紧迫感,因为叙事对资深导演而言已变得过于轻松——这种紧迫性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认为,若感受不到这种紧迫性,就无法断言这是一部好电影,因此技巧有时候并不重要。
凤凰网娱乐:有些制作方担心在戛纳电影节上,影评人对展映电影过于苛刻,甚至不敢在这里展示新作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鲁本:当然会发生这种情况。我认为在争夺注意力方面,人们的态度愈发极端。影评人要么高呼“金棕榈应当颁给这部杰作!”,要么贬低为“真是一部烂透的电影”。这种做法往往忽视了作品中的细微差别,但人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才能引起关注——当然,这也是社交媒体时代的症结,媒体记者们也需应对这一问题。
在斩获金棕榈奖的《悲情三角》引发广泛讨论后,欧洲艺术电影的创作模式成为焦点。鲁本指出,欧洲电影在获得国家基金支持时往往缺乏对市场规律的考量,这种体制既赋予创作者更多自由,也导致作品与观众产生脱节。他特别强调:虽然公共资助体系让电影更具实验性,但美国电影在商业运作中展现的观众吸引力值得借鉴。当欧洲导演不断重复哈内克式的表达时,观众逐渐感受到创作的单调——这种纯粹形式化的拍摄方式忽视了与观众的情感连接。因此,他在自己的三部作品中力求创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既要满足娱乐性,也不能背离内容的社会价值。
谈及青年导演的创作方向,鲁本坦言已有部分创作者受到自己的影响,但缺乏具有说服力的代表作。他转而讨论戛纳电影节的评选标准:评审团始终专注于电影本身,而非导演身份或作品背景。对于卡特琳·柯西尼的《回归》引发的争议,他认为这类讨论不应影响对电影艺术的评判。他指出,MeToo运动等社会事件推动了对文化结构的重新审视,但过度聚焦个人责任反而会掩盖更深层的文化问题。以瑞典为例,那些陷入"取消文化"的演员需要承担个人后果,同时背后的社会文化体系也需反思,这体现了个体与集体责任的辩证关系。
鲁本进一步剖析了当代电影的社会功能:在"身份政治"盛行的时代,电影正在重塑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他列举了《婚姻生活》引发丹麦离婚率上升等有趣案例,说明艺术作品具有改变现实的潜力。他认为,戛纳评审团需要在商业考量与社会价值之间保持平衡,这种辩论本质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探讨。他强调:当电影被置于更宏大的社会语境中,创作者才能真正触及深层议题,这种视角的转换正是电影作为文化载体的核心意义。
鲁本在接受凤凰网娱乐采访时谈及新作,坦言将尝试以电影界的评委生态为蓝本来创作下一部作品。他透露这仍处于构思阶段,因为观察媒体、公关团队与导演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是戛纳和奥斯卡等大型电影节的公关操作,令他深感震撼。这些公关手段的夸张程度令他着迷,因此未来若涉及电影行业题材,他更倾向于聚焦于公关与媒体的博弈。他计划以《娱乐系统崩溃》为名,讲述一个发生在长途飞行中的故事:当飞机娱乐系统突然失灵,乘客们必须在长达20小时的航程中直面无聊。他提到类似心理实验的“无聊挑战”,参与者需在封闭空间内静坐无事,时长6至15分钟,而人们往往认为这种无所事事的处境极其可怕。这与他设想的电影场景形成呼应——当一位乘客坚持要求使用iPad时,母亲的回应将形成戏剧张力。他更强调片中将采用实时拍摄手法,让观众如同亲历“无聊的挑战”般感受时间流逝的压迫感,甚至可能仅持续3分钟。该创作灵感源自英格玛·伯格曼的《豺狼时刻》,其中角色因无法入睡而将一分钟视为漫长时光。面对凤凰网娱乐询问是否故意制造争议,鲁本承认自己已准备好承受批评,直言"这正是我想要的挑战"。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