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15更新:2025-09-02 13:38:05
上映第五日,《南京照相馆》在猫眼平台的票房预测已突破32亿元大关。令人惊讶的是,影片首日票房预测仅有13亿元。预测迅速攀升,得益于观众给予的强劲口碑支撑。观影前,我内心充满忐忑。面对这一严肃题材,曾担忧年轻导演申奥能否驾驭。然而,影片最终呈现的效果令人惊喜,申奥导演以近乎完美的表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毋庸置疑,这部影片的票房成绩已然突破32亿大关,我甚至认为它应当创造更高的票房纪录。因为唯有通过真实感十足的影像与故事,才能带观众重回1937年寒冬的南京,直面那段沉痛的历史。但必须承认,并非所有人都能深刻铭记这段伤痛记忆,若缺乏具有震撼力的影视作品,三十万这个数字或许会被刻意淡化,"勿忘国耻"也仅停留于口号层面。
历史书籍中零散的文字记载,终究无法与一部优秀的电影相提并论,因其能够以更具象的方式呈现历史的真实面貌。《南京照相馆》的价值正体现在其对历史影像的独特诠释上。影片从一开始就展现了独特的叙事优势,创作者精准把握住了极具张力的切入点。开篇便以一组精心设计的剪辑手法直指核心——当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日军的枪声也在此时响起。暴行与影像的同步呈现,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侵略者施暴的时刻,正是相机捕捉真相的瞬间,这种并置手法揭示了电影创作的核心意义:唯有影像才能将历史真相铭刻于世,让历史不再被遗忘。
影片的主线故事围绕着吉祥照相馆展开,邮差阿昌因意外事件被迫为日军摄影师伊藤冲洗照片,与躲藏的照相馆老板老金及其家人相遇,同时演员毓秀也因特殊原因暂住于此。在战争阴霾下,这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被迫结成临时同盟,共同面对生存危机与道德困境。
与此同时,他们深刻认识到为日军洗印照片实为帮凶行为。这些影像记录着侵略者对平民实施的暴行,揭露了日军暴虐的罪证。为了留存真相,他们希望将这些记录带出重围,让世界见证南京的灾难。影片中,老金巧妙策划,将记载日军屠杀罪行的照片底片,与市民平日拍摄的生活影像底片进行调换,最终成功将罪证传递出去。看似简单的情节,却在导演的镜头下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观众能深切体会到每个角色面对的生死抉择。在血与火的威胁中,没有人能真正置身事外,当目睹生灵涂炭的惨状时,所有人都会陷入难以遏制的恐惧。阿昌、老金与毓秀,三人的命运在那一刻被紧紧缠绕。
以小人物视角映照历史伤痕的创作手法并不鲜见,但真正让故事打动人心的关键,在于能否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南京照相馆》正是凭借这种真诚的创作态度,成功塑造出一组有血有肉的历史群像。剧中每个角色都承载着深刻的人性光辉,这份生命力既源于真实历史的厚重积淀,也得益于主创团队对细节的执着打磨。无论是老金在冲洗底片时哼唱的童谣,还是阿昌为毓秀专门拍摄的剧组照片,这些充满人性温度的瞬间都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当我们认同那些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便更能深切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冲击。他们竭尽全力争取生存机会,却终究难以抗衡残酷的命运,这种小人物的悲剧,恰是宏大历史伤痛的缩影。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场景,莫过于日军摄影师伊藤在得知自己拍摄的胶片被公开传播后所经历的心理崩溃。他疯狂搜寻证据,却惊恐地发现所有底片已被替换,这一情节将普通民众曾经安逸的生活片段与战争带来的惨状形成强烈对比——照相馆里定格的幸福时光与血泪史交织呈现,令人震撼不已。
那些未经官方许可却流传后世的照片,最终成为揭露历史真相的无声证言。而真正令人深感痛惜的,是那些泯灭人性的暴行、死不认错的傲慢与无耻。影片对伊藤这一角色的塑造堪称点睛之笔,导演刻意回避了为侵略者开脱的叙事路径。人之复杂性毋庸置疑,但在呈现南京大屠杀这一沉重题材时,若执意强调日本士兵的"人性",实则令人不齿。这种克制的创作态度,恰是影片最值得称道之处。
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不得不被提及。在《南京照相馆》问世之前,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中,该片堪称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个人认为,《南京!南京!》并非粗制滥造之作,但确属争议性颇强的作品。相较于陆川之后的多部口碑不佳之作,这部作品虽非彻底失败,但其存在的争议与不足,或许比那些被广泛批判的影片更为引人深思。
陆川在拍摄《南京!南京!》时提出要“摆脱符号化”的创作理念,旨在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他指出,过往的影视作品往往侧重于呈现屠杀的残酷事实,习惯性将日本士兵塑造为纯粹的恶魔形象,导致中日双方都被贴上单一标签。陆川认为,若始终以妖魔化的视角描写历史,过度渲染仇恨情绪,恐怕难以获得国际社会对战争记忆的真正共鸣。因此,他试图通过电影展现日本士兵在魔鬼形象之外的人性维度。影片最终以多重视角构建了群像叙事,其中日本士兵角川的形象承担了重要叙事功能。导演通过大量细腻的细节描写,深入刻画了角川作为普通个体的情感与挣扎,从而实现对历史人物的立体呈现。
影片在四十分钟处呈现日寇对平民的大规模屠杀场景时,导演通过细致的镜头语言,首先将镜头聚焦于角川的面部特写。画面中,角川眼中闪烁着泪光,神情悲痛,这种表现手法巧妙地将他塑造为战争中的受害者,而非施害者。陆川似乎试图借此角色传达一种复杂的历史观,暗示日军阵营中也存在具备良知的个体。从电影技法角度看,这一角色塑造具有高度感染力,几乎能够让观众产生共情,但笔者使用'几乎'一词,源于作为中国观众的身份,难以对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角色彻底产生情感共鸣。影片海报上'可以宽恕,但绝不能遗忘'的标语,恰与此处的视觉表达形成微妙呼应。
令人难以置信的宽恕姿态,究竟建立在何种前提之上?这种对历史的轻描淡写,是否意味着在试图抹去战争留下的伤痕?当30万无辜生命被剥夺,当侵略者以枪炮践踏人道主义准则,所谓的宽恕是否只是对暴行的姑息?《南京照相馆》则以更尖锐的镜头揭示了人性的扭曲,导演通过伊藤这一角色,巧妙地展现了侵略者虚伪的外表下隐藏的野蛮本质。那些被当作道德标本悬挂的仁义礼智信,最终沦为遮掩罪行的幌子,而侵略者对平民的残忍暴行与对历史的刻意篡改,恰恰印证了这些价值的虚伪性。即便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他们仍试图掩盖罪行,甚至在战后长期拒不认错。
这正是他们的真实面貌。这种拍摄手法是否属于"符号化"?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日本士兵的形象并非简单的符号化呈现,而是被刻画得层次分明,展现出伪善、怯懦与残暴交织的复杂特质。中国人物像同样摆脱了扁平化塑造,毓秀从开头学习日语到最终拍摄行刑场景,展现出完整的成长弧线;阿昌则从最初求生本能蜕变为毅然赴死的精神境界,这种转变极具说服力。
尚未观影的朋友们,不妨走进影院体验《南京照相馆》这部作品。作为首部完整呈现这段历史的影片,其深刻的历史质感值得广大中国观众广泛观看。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