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30更新:2025-09-14 11:51:22
清末时期,京城赫赫有名的传统药铺当属白家百草厅,其名声远播,从达官贵胄到市井百姓皆以之为信赖之选。光绪六年,白家二少奶奶诞下麟儿,此婴未曾啼哭,越是刺激,越是露出笑容。白家家主白萌堂也感到诧异,随即挥笔为他取名“白景琦”,寓意深远。
白景琦这一角色由杜雨露饰演,自2001年家族剧《大宅门》在央视首播以来,便成为跨越代际的国民级形象。该剧以17.74%的惊人收视率创下年度收视纪录,让从60后到90后的观众群体对这位复杂多面的主人公耳熟能详。
《大宅门》凭借9.3分的豆瓣高评分,在国产电视剧中稳居TOP 20榜单,其成功不仅为后续作品铺平道路,更直接催生了《乔家大院》《闯关东》等系列剧的创作。
这部开创性力作《大宅门》在最初遭遇了奖项的冷遇,七年时间才迎来转机——导演郭宝昌荣获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终身成就奖。领奖时他坦言:"每次提起《大宅门》几乎没什么高兴的事儿,它被所有奖项拒之门外。能够拿到这个奖,我很意外。"尽管未收获主流奖项,却持续引发广泛关注,至今仍保持着高人气、高收视、高口碑的"三高"纪录,这是《大宅门》的第一重传奇。
多年后回望,这部作品蕴含的传奇远不止于此。第二重传奇体现在演员对角色的极致投入上:50岁的斯琴高娃为饰演二奶奶白文氏,两个月内减重16斤。开机仪式上,她因对角色的极度投入而跪地谢恩,选角导演亦被她的诚意打动,随之跪地回应。这种超越常规的表演态度,成就了荧幕上令人难忘的经典形象。
二奶奶白文氏的饰演者斯琴高娃曾说:“一个好的角色对演员而言,恰似一段人生。”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值得演员全力以赴地投入。蒋雯丽最初坚定选择白玉婷这一角色,但郭导最初坚持让她出演杨九红,后来在多方协调下,最终促成她饰演心仪的角色。白玉婷的造型需符合特定年代感,演员需用烧红的火钳烫发,每次造型都可能让头发受损,但蒋雯丽毅然决然剪短发以契合角色形象。相较之下,三爷白颖宇的饰演者刘佩琦则展现出另一番执着,为出演此角色连续拒绝12部戏,甚至在父亲去世时也未能见最后一面。
当谈及“三爷”角色,有句流传甚广的话:“《大宅门》里的三爷,少给钱也演。”郭宝昌导演力排众议选中刘佩琦,而白景琦这一极具挑战的角色则更为特殊,郭导筛选完所有男演员后,最终由陈宝国出演。当时已是40岁的陈宝国需通过特殊化妆手段将面部皱纹拉平,拍摄期间还需服用药物维持健康,甚至在病榻上仍坚持前往片场。作为第五代导演代表的郭宝昌深知:“演员一生可能仅有一次机会遇见这样的角色。”
郭宝昌为剧组立下铁律,要求所有演员片酬上限为一万一集,而贯穿全剧的两位主演仅获8000元一集。即便当时已小有名气的陈宝国,也为剧本和导演放弃既得利益,将已到账的9万元片酬掷于桌面。其他特邀演员更是分文不取,如张艺谋从大连专程赶来拍摄,不仅未索要报酬,更自掏腰包为助理垫付差旅费用。郭导的这些规定为剧组营造出独特氛围,使拍摄期间不存在耍大牌、旷工等乱象。
《大宅门》的创作历程堪称传奇,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姜文、陈凯歌、田壮壮等人集体出镜,甚至为出演配角剃发。张艺谋曾表示:“到了您这儿,我的头发都交给您了。”这份对艺术的纯粹追求,让剧组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超越商业考量的纯粹性,也成就了中国影视史上一段独特佳话。
在电视剧《大宅门》中,张艺谋客串出演大太监李莲英,其表演展现出十足的奴才姿态,弯腰屈膝的动作与昔日扮演老黄牛形象时的忠厚气质形成鲜明对比。该片段中,郭导亲自剃去头发上阵与他搭戏。张艺谋表示:"陈凯歌来捧我的戏,我就再捧他。"有趣的是,陈凯歌最初仅需剃去鬓角,但因认为效果不够真实,主动要求剃光头完成角色造型。
在《济南府差役》这部作品中,陈凯歌担任饰演者。田壮壮为了诠释醉酒日本军官田木这一角色,特意饮用整瓶二锅头,全然不顾自身健康,最终因过度饮酒而陷入昏迷。拍摄结束后,他仍在醉意中不省人事。回溯二十年前的1982年,田壮壮、张艺谋等人以毕业作品《红象》亮相,该片由郭宝昌担任审查工作。这部影片后来被公认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处女作,其能否获得认可完全取决于郭宝昌的专业判断。当时身为广西电影制片厂艺术中心副主任的郭宝昌,专门负责影片审查,正是他的支持让张艺谋这样的大龄毕业生获得宝贵的创作机会。此后田壮壮拍摄《一个和八个》时遭遇审查困境,郭宝昌再次挺身而出,给予关键帮助。
1984年,广西电影制片厂迎来了陈凯歌执导的《黄土地》拍摄项目,该片由张艺谋担任摄影指导,何群负责美术设计。尽管厂方投入了44.26万元制作经费,但影片上映后票房表现不佳,成本未能回收。然而,正是郭宝昌力排众议的支持,使得这一艺术实验得以延续。同年,张艺谋还参与了另一部重要作品《一个和八个》的摄影工作,该片同样由郭宝昌推动立项。
郭宝昌对第五代导演群体曾有深远影响,多年后这群创作者已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中坚力量。作为回报,他们在郭导每年举办的纪念聚会上达成共识,决定共同参与《大宅门》的拍摄。制作过程中,郭宝昌担任艺术指导,张艺谋负责摄影,姜文出演重要角色,而田壮壮则担任执行导演,侯咏承担具体拍摄工作。这种跨领域的艺术合作堪称史无前例。
关于《大宅门》的创作历程,有"三毁四写"的典故流传。剧本质量之高,足以吸引众多顶尖人才投入其中。以姜文为例,他曾表示在家阅读剧本时,甚至会在早晨上厕所时翻看。但当他真正捧起《大宅门》剧本时,却觉得"这内容不适合在厕所阅读"。他坚持在洗漱后泡茶静坐研读,不采取连贯阅读方式,而是反复推敲剧本的后续发展。这种严谨态度源于对剧本的敬畏,他坦言:"郭导的剧本值得认真对待,即便无法出演七爷,参与任何角色都值得。"
《山东知府》剧本的创作灵感源自郭宝昌16岁时的深刻感悟。幼年时,父亲沿街乞讨最终饿死路边,母亲无奈将他转卖至富贵人家。在宅门中饱受出身卑贱之苦的他,成年后重返故地,目睹家族兴衰与命运沉浮,最终将这段深植于个人经历的往事转化为文学创作。
《大宅门》初稿历经八年创作完成,却在1962年因被认定为"给资本家树碑立传"而遭禁毁。文革期间,郭宝昌被下放到干校,在恶劣环境中进行第二次创作。每日被揪出来批斗,生活朝不保夕,稿子一旦被发现便可能危及生命,他最终选择亲手将其付之一炬。从干校返回后,尽管尚未摘掉"反动派"的帽子,他仍秘密进行第三次创作,但因与妻子感情破裂,新作再度被妻子焚毁。三度创作三度毁稿的经历,促使郭宝昌在45岁时萌生将小说改编为剧本的想法。
导演郭宝昌在完成第四轮创作后,放下笔的瞬间,内心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他仿佛看见自己心中相伴数十载的二奶奶、三爷、七爷等人物纷纷离去,这种离别感让他不禁质疑未来的人生方向。有些作家终其一生笔耕不辍,留下洋洋洒洒的著作;而另有一些人,仅凭一部作品便足以证明自己曾真实地活过。
《大宅门》的创作历程可谓跌宕起伏。在剧本成型后,寻找投资便成为巨大挑战,尤其当一位电影导演转向电视剧制作,更显异常。整部剧的拍摄过程如同其故事背景般充满变数,历经四年未能觅得投资方。直至某个月份,剧组才最终完成组建。谈及当年的种种阻碍,导演仅以“肮脏”二字概括,不愿多言。1996年首次开机后,因不明原因遭遇阻碍,随后主演陈宝国的罢演更使拍摄陷入停滞,最终项目归属权再度回到导演手中。
彼时,他每日出门前总陷入犹豫,妻子轻声劝道:“你去吧,万一对方不是骗子呢。”抱着一线希望踏入剧组,归家后却总带着失望的神情向妻子诉说:“我告诉你,今天我又遇到一个骗子。”这般经历竟延续了整整四年。他仿佛穷尽所有可能,将剧本递给了形形色色的演员,从志在必得的明星到籍籍无名的新人。直到有位老领导将他引荐给中央电视台的俞胜利,这位导演与姜文一样,在翻开剧本的瞬间便被其深深吸引。
俞胜利对剧本的执着长达二十日,期间他先是反复审阅剧本内容,随后撰写推荐信,从审读意见到对剧本深度、广度的剖析,乃至探讨其哲学内涵,字数累计超过万字,可见其投入程度之深。当获得上级认可后,他果断联系郭宝昌,而郭导最初对俞胜利的印象却颇为负面。他曾评价他:“俞胜利的脸总是像寡妇般冷峻,缺乏表情,显得难以亲近。将剧本交给他审阅,我也没抱太大期望。”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俞胜利的狂热程度竟与郭宝昌的预期截然相反。
俞胜利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大宅门》剧组从审查到播出的所有筹备工作,包括设备采购、资金筹措等环节。面对郭宝昌的质疑,他以"寡妇脸"的姿态回应:"我不是问你能不能做到,而是问你如何能做到,我来负责。"最终,几乎动用央视全部资源,仅用一个月即组建起完整剧组。后人评价俞胜利不仅成就了《大宅门》,更以超乎常人的魄力被称作疯子与傻子,却也是不可多得的才子。剧组开机前的会议上,郭宝昌发表讲话时久久伫立,情绪激动至哽咽,最终以"《大宅门》不拍,我死不瞑目。谢谢各位了!"作为结尾。
在《大宅门》的拍摄现场,导演郭靖宇曾感慨道:“中国演员若对京剧有所了解,便能更好地诠释角色;若完全不了解戏曲,就难以真正融入人物。”面对京剧艺术日渐式微的现状,他决定以传统京韵大鼓与京剧唱腔作为主题曲的音乐基础,并在背景音乐中融入二胡、月琴、唢呐、单皮鼓等京剧特色乐器。为确保这些传统元素的精准运用,郭靖宇邀请了作曲家赵季平担任音乐顾问,赋予作品浓厚的京味儿特征。
赵季平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位深耕中国传统音乐的作曲家成功为郭宝昌打造了充满京韵特色的音乐。郭宝昌自幼便沉浸于京剧世界,五岁起在养父宅邸耳濡目染,与京剧相伴半生,始终保持着浓厚兴趣。受《大宅门》中京剧元素启发,斯琴高娃后来拜入陈永玲门下,系统研习《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经典剧目。正如王珮瑜所言:‘世间只存在两种人,一种是热爱京剧的,另一种则尚未意识到自己对京剧的热爱。’
探讨《大宅门》的非凡魅力,其核心价值可归于信仰与人情两大维度。郭宝昌以坚定的信仰投入毕生心血创作《大宅门》,他曾言:"我写出来了,拍出来了,终于松了一口气,即便在生命尽头也无憾。"而剧中人物的塑造,则因真挚的人情味获得广泛共鸣——所有接触过剧本的创作者都愿意倾力合作,追求艺术品质的极致。在如今荧屏充斥着各种雷人神剧的时代,这部作品以真实厚重的历史质感显得尤为珍贵。剧中最具争议性的三爷角色,表面圆滑实则坚守道义,虽与世俗善巧为伍,却在民族大义前敢于斥骂汉奸,展现出复杂而深刻的性格层次。
在《大宅门》的叙事中,无论是被称为三爷的白颖宇,还是白景琦,亦或是无名无姓的白文氏,他们都是历史长河中鲜有人提及的普通百姓。这群人与我们当代人并无二致,正是推动历史进程的中坚力量。剧中展现的不仅是家族兴衰的传奇,更是通过这些平凡个体的命运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光谱——他们既可能胸怀家国大义,也可能深陷道德困境;既保有铮铮铁骨,也难免蝇营狗苟。在善恶界限模糊的乱世中,这些鲜活的生命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存在的意义,其真实而立体的生存状态,恰是历史最动人的注脚。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