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37更新:2025-09-02 14:56:29
2025年7月16日午后,位于北京丰台区的某影院正在放映最新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作为周三工作日场次,影厅内观众数量较少,但仍可见部分家长携子女入场。影片放映超两小时半接近尾声时,现场已几乎无观众,多数带孩子的家长在观影过程中提前离场。该片由追光动画出品,自7月12日上映至7月21日清晨,累计票房达到1.46亿元,而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预测,最终总票房或将止步于3.43亿元。这一成绩成为追光动画近年来所有作品中表现最弱的一次。
自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开启国产动画电影新篇章以来,行业进入迅猛发展期。《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长安三万里》等作品凭借精良制作实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至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更登顶全球动画票房榜首。这一系列成功激发了市场对《聊斋:兰若寺》的期待,但影片最终成绩未达预期,暴露出动画产业高速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影片在票房表现上的波动,实则暗含发展规律。2023年暑期档,追光动画出品的《长安三万里》以18.24亿元票房引爆市场,其成功塑造的大唐气象与诗词意境成为行业标杆。作为同为传统文化题材的《聊斋:兰若寺》,凭借4年制作周期和超1亿元成本获得高度关注。影片采用说书人视角,通过五个独立故事展现蒲松龄笔下的志怪世界,其中谢君伟、邹靖等主创团队的参与更凸显项目规格。
《聊斋:兰若寺》展现出多重创作尝试:《画皮》中"恶心"一词引发女性主义讨论,采用古画风格呈现视觉突破;《聂小倩》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时期,创造时空穿越的叙事新意;《崂山道士》则以毛毡质感画风塑造独特审美。然而这些创新尝试导致影片呈现碎片化特征,五个故事在儿童向与成人向间切换明显,使得不同年龄层观众难以形成共鸣。家长群体反映的观影中途离场现象,正是这种受众割裂的直观体现。
追光动画总裁于洲曾公开表示,自2019年起公司战略聚焦年轻受众,这一定位与《聊斋:兰若寺》的创作方向产生错位。尽管影片在艺术表达上颇具诚意,但豆瓣6.6分的评分印证了市场对于内容取舍的质疑。这种现象折射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深层矛盾:视觉技术的突破性进步与题材创新的滞后性形成鲜明对比。
2015-2025年这十年间,中国动画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彩条屋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条,追光动画则以持续创作构建稳定输出体系。这两家龙头企业凭借充足资金和专业团队,在"特效 传统文化"类型片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从《大圣归来》打破海外影片票房纪录,到《白蛇》系列实现发丝动态效果,《长安三万里》的水墨渲染技术,以及田晓鹏在《深海》中开发的水墨粒子效果,技术革新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这种发展路径也显现出隐忧。据陈亦水、朱祎晨在2025年5月的研究显示,2015-2025年间国产动画票房前30名中,传统文化题材占据主导地位。前10名中更包含《哪吒》《白蛇》《长安三万里》《姜子牙》等作品,显示出市场对神话传说类型的持续偏好。这种单一题材格局,使得"武士"与"诗人"等角色成为票房保障,而其他文化元素的市场接受度仍需突破。
从左至右:《长安三万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浮生》这类现象并非偶然。回溯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空前热度便揭示了观众对经典神话故事的深厚情怀。此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再次印证了这一路线的市场价值。即便在1999年,《宝莲灯》作为首部商业动画电影登上舞台时,依然选择"沉香救母"这一传统叙事框架,并巧妙融入孙悟空与二郎神杨戬等经典角色,最终取得票房佳绩。随着创作意识的觉醒,动画人开始寻求突破,追光动画自创立之初便致力于原创探索,2016年接连推出《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三部富含中国元素的原创作品。然而这些创新尝试的市场表现却相对平淡,部分作品甚至未能实现盈亏平衡。直至2019年,这一趋势发生转变,追光动画的《白蛇:缘起》斩获4.69亿元票房,而彩条屋打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以50.35亿元的票房成绩,超越《战狼2》成为年度票房亚军。"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源自哪吒的台词,迅速成为大众文化符号,标志着传统故事改编在当代市场的强势回归。
过去数年间,两大行业领头羊依旧延续“优质特效加传统故事”的成功路径。追光动画打造的《白蛇2:青蛇劫起》《白蛇:浮生》《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长安三万里》,以及彩条屋推出的《姜子牙》,仍然在“封神宇宙”、白蛇传说与古典诗词的世界中反复深耕,收获了可观的票房数据。然而,市场反馈显示,此类现代题材动画的受众认可度却相对有限。尽管《哪吒重生》尝试融入朋克风格的现代叙事,将哪吒塑造成一位骑摩托车的叛逆少年;《青蛇劫起》则构建了青蛇在修罗城的奇幻冒险,但多数观众认为这些创新显得杂乱无章,难以契合传统审美习惯。
创新的道路充满挑战,无论创作者投入多少热情,无论视觉技术发展到何种高度,市场偏好与大众审美始终是票房的关键变量。当高水准动画作品持续涌入市场,观众的期待值也被不断抬高。即便是投入高成本并尝试创新的《聊斋:兰若寺》,也未能成功激发观众兴趣。这种过度依赖传统文化的市场格局,成为当代中国动画人面临的现实困境——他们的创作逐渐局限于观众审美“最大公约数”的安全区域。
在主流市场之外,仍有一群动画创作者坚持原创探索。虽未能斩获票房佳绩,但《大鱼海棠》《深海》《雄狮少年》等作品凭借独特风格成为中国动画原创精神的象征。相较于2016年《大鱼海棠》尚存日本经典动画的影子,后续两部作品已展现出鲜明个性:《深海》聚焦青少年抑郁心理的深层探讨,《雄狮少年》则以现实笔触描绘底层青年的生存困境。这些作品在艺术表达与商业运营间实现了某种平衡,而另一些追求突破的原创动画则遭遇冷遇。如《大护法》以暴力美学与隐喻叙事赢得赞誉,却因叙事晦涩被部分观众批评为“难以理解”;刘健执导的《大世界》《艺术学院1994》两部全手绘2D动画,更以成人视角的摇滚气质与黑色幽默挑战市场,尽管《艺术学院1994》凭借柏林电影节提名与明星配音吸引关注,其票房表现却令人失望。
刘健导演的动画电影《大世界》与《艺术学院1994》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另一类以"稳妥型"市场策略为主的动画电影则持续占据票房高地。这类作品多源于知名原创漫画或电视动画IP,凭借既有的观众基础、符合家庭观赏需求的内容定位以及萌系角色设计,成为各档期的票房常青树。其中《熊出没》系列在2015至2025年间国产动画票房Top30中占据10席,已形成特有的观影仪式感,许多家长将带孩子观看该系列视为年度必选。2025年暑期档同样呈现情怀IP的强势表现,如7月中旬上映的《罗小黑战记2》凭借3天破亿的票房成绩,以及即将于8月登场的《非人哉:限时玩家》,持续吸引着怀旧观众群体。
在当前中国动画电影领域,作品类型已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尽管市场对于这些影片的评价存在分歧,但观众群体中尚未出现普遍认为存在令人失望的作品的案例,也少有人对创作者的诚意提出质疑。正如影评人梅雪风所言:“动画创作者们展现出的探索精神、对电影核心价值——情感的尊重、以及超越真人电影的视觉想象力与制作执行力,仍让我们对动画电影的未来充满期待。”相关研究显示,从《中国动画电影这十年》到《十年跬步:新时代‘国漫复兴’语境下动画电影的类型化探索(2015—2025)》,学术界持续关注该领域的发展轨迹。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新闻周刊》在2025年7月28日发布的专题报道《聊斋:兰若寺》遇冷,亦折射出中国动画电影在十年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