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奇”片来了,好看到失语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79更新:2025-09-14 20:39:16

当Justine Triet凭借《坠落的审判》斩获戛纳金棕榈奖,成为该届电影节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导演时,这一突破性成就在中国电影爱好者群体中引发了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另一位以女性视角闪耀戛纳的导演,其最新作品也悄然进入观众视野,持续释放着独特的艺术能量。

意大利女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因执导作品《幸福的拉扎罗》在2018年戛纳电影节斩获最佳编剧奖而广受关注。尽管其最新影片在本届戛纳未获任何奖项,却意外成为影评人眼中最具价值的"遗珠"。她的创作始终散发着女性特有的轻盈气质,却深深植根于意大利电影诗史般的厚重底蕴,以独特手法打破舞台与银幕的艺术边界。

今天,让我们聚焦这部作品——《奇美拉La Chimera (2023)》,由阿莉切·罗尔瓦赫尔执导,卡梅拉·科维诺、马可·佩特内罗与阿莉切·罗尔瓦赫尔共同执笔剧本。影片汇聚了乔什·奥康纳、卡罗尔·杜阿尔特、文森佐·内莫拉托、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及阿尔芭·罗尔瓦赫尔等主演,类型涵盖喜剧、爱情、奇幻与冒险。该片由意大利、法国和瑞士联合制片,主要语言为意大利语与英语,于2023年5月26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2024年3月29日在美国正式上映,时长130分钟。故事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的托斯卡纳,主人公亚瑟作为英国人,尽管意大利语表达能力有限,却因在盗墓领域展现出的"超自然感知"能力而被当地盗墓团伙尊为领袖,带领着自己的专业团队展开秘密探险。

虽然亚瑟在盗墓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精通各种地下遗迹的探查技巧,但他遇险时反应迟缓的弱点却频频暴露。某次行动中,当警方突然发起突袭时,众人皆因警报响起而仓皇逃窜,唯有亚瑟因行动迟缓被当场捕获。在同伙们集资为他缴纳保释金后,他搭乘返程火车时与邻座女子谈笑风生,却意外被车厢内穿梭的商贩打断。对方一边推销各类货物,一边戏谑地指出亚瑟身上仿佛带着刚出狱的特殊气息。

得知此事后,亚瑟勃然大怒,猛然挥拳击向摊主,这一幕令在场的几位女子惊恐万分,纷纷慌忙逃离。

盗墓小队的成员们在火车站广场的角落等待着即将下车的亚瑟,然而当他们目睹这位同伴在危难时刻选择独自撤离,众人顿时怒火中烧。亚瑟愤然转身,头也不回地径直离去,留下满地的沉默与不满。

由于距离遥远,亚瑟最终搭乘了队友的车辆启程。然而归来的他却始终拒绝与小队汇合,而是独自前往昔日恋人贝尼亚娜的故居。这座曾经辉煌如今颓败的宅邸中,仅剩贝尼亚娜的母亲——落魄贵族芙洛拉,以及现任管家伊塔利亚,三位人物在时光流逝中保持着微妙的相处状态。

伊塔利亚对亚瑟的不期而遇瞬间心生悸动,待寒暄完芙洛拉家族苛刻的亲戚后,他独自重返简陋的栖身之所。夜深人静时入梦,那抹红色始终萦绕心头——贝尼亚娜身着绯色针织长裙,一缕纤细的红毛线自毛衣缝隙垂落,另一端却深深扎入泥土,仿佛将两人的羁绊永远铭刻于大地之间。

亚瑟将之前隐匿的赃物交还给小队,却遭到对方极力挽留,希望他继续参与更大规模的犯罪行动。尽管内心早已抗拒与他们共谋,但在节日庆典的欢庆气氛中,他与小队成员重聚,最终在推拉之间妥协,同意再次合作。

在狂欢节的喧嚣中,一位老人悄然现身,向他们透露自己在托斯塔纳地区发现了一处伊特鲁里亚文明遗址。作为该地区最古老的文明,伊特鲁里亚文化甚至早于古罗马文明的兴起,因此成为亚瑟小队执着探索的焦点领域。

小队成员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盗墓与销赃的勾当,而亚瑟与伊塔利亚之间的情愫也在悄然滋长。然而,贝尼亚娜的梦境如影随形,反复在他脑海中浮现,仿佛某种未解的谜团在悄然召唤。

暮色中的海滩派对正进行到高潮,亚瑟的手正抚上伊塔利亚的肩头,却在这时感受到一股来自海底遗迹的神秘召唤。他猛地收回触手,转身朝着墓穴的方向走去,步伐坚定得仿佛被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牵引。伊塔利亚瞳孔骤缩,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突然意识到自己竟被这个看似普通的年轻人藏有盗墓者身份的秘密。她踉跄后退,声音因愤怒而颤抖,咬牙切齿地威胁道要将两人绳之以法。

这次探险终于揭开了谜团,他们发现这绝非普通的墓穴,而是一座神庙。墙壁上陈列着无数伊特鲁里亚文明的陶器与容器,最令人心惊的是中央矗立的女神雕像。那双镌刻着神秘纹路的眼睛栩栩如生,恰似梦境中贝尼亚娜凝望的眸子。当亚瑟凝视着这双深邃的瞳孔陷入沉思时,同伴却突然挥动铲具,将雕像的头颅劈落尘埃。

洞口狭小,唯有如此才能将神像运出。就当同伙们准备对女神身旁的兽首下手时,警笛骤响,一支队伍疾驰而至。众人惊慌失措,却见那群"警察"竟是盗墓者伪装的,他们一边咒骂,一边抱着神像仓皇撤离。而亚瑟因行动迟缓险些被落下,却意外发现追捕者并未现身——原来这起"警报"不过是盗墓集团设下的陷阱,真正的执法者早已在暗处静候多时。

无论盗贼身份如何,这些文物最终的去向却始终指向同一个人——斯巴达克。当这位神秘人物浮出水面时,世人发现她并非年迈体弱的学术界老者,而是位思维敏捷、精明能干的商业才女。她以极具创意的视角,为那尊缺损的女神像赋予新名“无头的动物女神”,并在游轮拍卖会上通过精心策划的营销手段,将其塑造成堪比“断臂维纳斯”的艺术珍品,完美诠释了残缺美学的独特魅力。

亚瑟的团队悄然现身,斯巴达克意识到自己苦心经营的商业骗局即将暴露,遂决意夺取这尊珍贵的女神雕像。

斯巴达克坚持要求先进行验货,亚瑟解开手中的布匹,展露出那尊被包裹的神像。他驻足凝视着那双熟悉的眼睛,随后毅然将神像投入深海。

交易以失败告终,小分队成员在返程列车上与亚瑟决裂。亚瑟神情恍惚地在火车维修车间徘徊,记忆如碎片般涌现——出狱当日列车上相遇的乘务员、美艳的女子、街头小贩,此刻仿佛穿越时空而来,围着他追问墓中那些瓶瓶罐罐的归宿,以及那个小巧铃铛的下落。

亚瑟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却发现亲手搭建的小窝棚已被无情拆除。他径直前往芙洛拉的住所,却得知伊塔利亚早已离开——那个被社会定义为"逃亡"的决定,源于她偷偷藏起孩子的真实身份。芙洛拉在震惊中爆发,将伊塔利亚彻底驱逐。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亚瑟在街头偶遇那个被遗弃的幼童,当他整理好破碎的生活碎片时,竟与伊塔利亚在废弃铁轨旁重逢。她们用柔韧的意志编织出一个只属于母亲与孩子的乌托邦,在锈迹斑斑的轨道间搭建起新的庇护所,让流离失所的亲情重新找到了栖息之地。

告别过往的亚瑟收到旧日同僚的再度邀请,选择协助众人探寻古墓位置。在完成挖掘工作后,队友示意他先行探入墓穴。

亚瑟刚踏入墓穴深处,身后便传来巨石坠落的轰鸣。墓穴入口在身后骤然闭合,黑暗中他摸着潮湿的岩壁艰难前行,忽然发现头顶垂落着一根猩红丝线。他使出浑身力气去扯那根线,却在瞬间被某种力量拽向地面——正是贝尼亚娜,她正以梦中相同的姿势在石缝间拉扯着红线。当缠绕的线绳断裂时,亚瑟竟凭空出现在她面前,两人在幽闭的墓室中相拥而泣。

‘奇美拉’这一词汇源自希腊神话,原指拥有狮头、羊身与蛇尾的火焰吐息怪物。在生物学领域,它被用来描述由不同生物基因或组织融合形成的‘嵌合体’现象;而在文学与艺术语境中,却演化为象征‘荒诞构想’或‘虚幻憧憬’的隐喻。对于那些渴望通过盗墓牟取暴利的探险者而言,这种奢望构成了他们的奇美拉;对于亚瑟王而言,寻找已故爱人的执念,则成为他心中无法实现的奇美拉。

在《幸福的拉扎罗》纽约电影节首映前的采访中,导演阿莉切·罗切瓦赫尔曾谈及当代意大利如同"奇美拉"般呈现出的矛盾特质——它是古老文明与现代工业的复杂交织体。这位生于意大利的创作者指出,本国的时空结构具有独特的叠合性:天然气站可能毗邻罗马时期的排水渠,现代设施与历史遗迹在物理空间上形成奇妙的共存关系。她强调,现实世界与时间的关系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充满层次的立体建构。这种时间的交织塑造了她的观察视角,使她意识到当代社会被多重历史时空所填充,个体需在错综复杂的当下寻找自身定位。"我的视觉感知正是在这种时空混沌中逐渐形成的,"她说道,"要在交织的时间网络中确立个人坐标,这既是创作的命题,也是存在的命题。"

阿莉切·罗切瓦赫尔作为德国裔导演,始终将身份认同作为其作品的核心议题。在《奇美拉》中,她通过构建多语言语境深化这一主题,揭示意大利身份本质上的多元性。影片中伊塔利亚这个名字的音译暗合"意大利"的含义,这位从衰败贵族宅邸逃逸的女性,在拥抱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于工业轨道旁建立起类似伊特鲁里亚文明的母系氏族社会。这种对古老文明的浪漫化重构,彰显了导演独特的历史观照视角。作品中细腻而诙谐的叙事风格,恰是女性导演特有的表达魅力。

影片结尾以诗意化的手法呈现亚瑟之死,狂欢节场景中意大利民族文化的热烈氛围则隐约浮现着现代派大师费里尼的艺术印记。

若你亦为这部蕴含神秘与灵性的影片所深深着迷,不妨亲自走进阿莉切的影像世界,领略她纯粹心灵中流淌的诗意魅力。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