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救不了中国电影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93更新:2025-09-03 01:08:11

近年来,有两件事几乎成了娱乐圈的“安全出口”——批评中国足球和影评中国电影。当《哪吒2》的票房热潮尚未退去,154亿的票房数据仍映照着行业现状,新的影片却已充斥着26个明星拼盘的《酱园弄》和依赖抖音高光切片的《无名之辈3》。这种现象令人深思:一部《哪吒》的离去,并未改变中国电影的深层轨迹。导演饺子曾坦言,影片的成功并非源于特效堆砌,而是回归了电影制作的本质:完整的叙事架构、引发共鸣的幽默元素与深刻主题,以及每一分钱的投入都精准转化为观众可见的成果。而154亿的票房背后,反而折射出更荒诞的现实——当资本主导的流水线式制作成为常态,一部真正用心打磨的作品却能带来指数级的回报。过去几年,电影圈流传着“剧本3个月、拍摄2个月、后期1个月、上映前1周疯狂营销”的速成法则,资本在百日之内便可完成成本回收。相较之下,《哪吒》的制作周期长达一年,平均每个镜头渲染耗时200小时,总计2427个镜头。因经费紧张,请不起专业动作指导,导演饺子亲自上阵示范,甚至笑称“我没学过表演,但还好,我是个影迷”。这种匠人精神与资本效率的碰撞,恰是当前中国电影产业亟待反思的命题。

图源:《哪吒2》幕后纪录片《不破不立》中展现的坚持,令人不禁想起华语电影最为辉煌的时期。那个时代,电影创作如同一场艰苦修行——李安在拍摄《饮食男女》时每日工作超过十六到十八个小时;《黄金时代》剧组则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哈尔滨取景,连录音设备都要用五层毛巾包裹保温;为完成《一九四二》的剧本,冯小刚与刘震云耗时两个月重走逃荒路。导演们拼命创作的同时,演员们同样付出了极大代价。老一辈武打演员坚持不用替身,惠英红在《烂头何》中单个镜头便需承受四十余次重击,甚至"打几拳后冲出去吐,吐完再回来继续被打"。张国立为真实演绎灾民形象,曾连续数日以饥饿到腿脚发软、言语迟缓的状态拍摄,多次濒临昏厥,最终电影杀青时体重下降24斤,还患上严重低血糖症。

正是这些作品,让我们见证了《活着》中坚韧的生命力量,《霸王别姬》里感人至深的诀别场景,《卧虎藏龙》中竹林间荡气回肠的武侠意境……彼时只道是寻常。而今2024年,电影总票房已回落至十年前水平,观影人数更是锐减近2亿。与此同时,以‘1胎生出99子’为名的创新短剧,凭借其突破传统基因学的叙事方式,强势席卷市场,甚至超越了电影的票房表现。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行业论坛上,《哪吒2》的出品方光线传媒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长田坦言:"如今制作的电影大多偏离了观众需求。"这种现象映射出一个循环往复的周期规律:老一辈坚持艺术创作的导演逐渐淡出,中生代开始复制成功模式,而投机者则打着各种主义的旗号涌入市场。他们将女性议题异化为毒鸡汤,把底层苦难包装成景观展,依靠微博热搜制造话题热度,各自庆祝所谓的"辉煌"。至于评判标准,早已显得无关紧要。究其原因,市场扩张带来的巨额收益让从业者迷失方向,他们或许忘记了:正是五代、六代导演对艺术的执着坚守,才真正培育了中国电影的审美基础。正如黑泽明在《蛤蟆的油》中所言,丑陋的蛤蟆照镜子时会因恐惧而分泌油脂。对中国电影而言,每个舆论场都像一面镜子,《哪吒2》《酱园弄》《无名之辈3》等作品都折射出这一现状。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未能发展出韩国电影的深度叙事,也未能继承中国台湾电视剧的艺术传统,反而陷入了"1胎99子"式的无脑短剧漩涡。因此,我们失去的并非哪吒本人,而是那个充满勇气与匠心、专注品质而不媚俗的黄金制片时代。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