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IP短剧化:先爆改,再爆卖?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24更新:2025-09-03 04:42:13

弹幕视频网站资深用户小明在获悉《亮剑》原班人马推出短剧的消息后,内心掀起激烈碰撞:一边渴望化身二营长驾驶意大利炮冲向平安县城解救秀芹,另一边却不忍直视演员阵容中缺失李云龙的独立团。这种矛盾情绪折射出短剧行业的发展轨迹——从最初被质疑的边缘形态,到如今独立成内容消费的新赛道。随着经典IP改编浪潮的推进,短剧不仅突破了负面标签的束缚,更通过内容流量的创新分配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亮剑》作为军旅题材的标杆作品,其2005年央视首播时创下的收视纪录(首周平均11.42%,峰值达13.7%),以及至今仍保持9.5分高分的豆瓣口碑,让观众在期待与抗拒间产生强烈共鸣,推动短剧领域进入新的变革周期。

2010年前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崛起,《亮剑》中具有标志性的台词与经典片段逐渐在各大网络平台引发热议。借助用户自主创作内容的持续创新,该剧还催生了诸如“意大利炮”“二营长”等流行网络用语,不仅赋予了《亮剑》在数字时代强大的传播生命力,更使其演变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网络IP。从影视制作方的视角出发,选择《亮剑》这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民级IP,本质上是看重其在市场中的号召力——无论是进行翻拍还是改编,都可以在成片上线前通过社交媒体制造话题,吸引初始流量。实际上,当“《亮剑》原班人马拍摄短剧”的消息传出后,迅速引发全网关注。在抖音平台上,相关热点话题吸引了827.8万用户观看;微博上,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多个官方账号发布相关资讯,并同步使用#亮剑原班人马拍短剧山河回响#的话题标签;而在以《亮剑》粉丝为主的B站,有UP主创作了反映观众对“原班人马拍短剧”这一消息态度的混剪视频,精准把握了粉丝群体的期待心理。

然而,据惊蛰研究所观察,这部近期引发热议的微短剧尽管集结了《亮剑》的原班主演阵容,但与经典军旅剧《亮剑》并无直接关联。根据公开资料,《山河回响》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方式,其中一条聚焦于电台情报员与战友在危险环境中执行情报传递任务,另一条则展现2025年大学生意外接收到来自86年前的历史求救信号。这种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早在2000年便出现在美国科幻电影《黑洞频率》中,而韩国tvN有线台于2016年推出的电视剧《信号》也采用了相似的情节框架。

值得关注的是,短剧《山河回响》似乎与特定主题密切相关。202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7月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悬崖》《亮剑》《闯关东》等经典热剧将集中重播,同时《马背摇篮》《怒刺》等抗战题材微短剧也将同步上线。资料显示,该剧由新华社与陕西广电联合指导创作,并计划于2025年8月13日在红果短剧及新华社客户端同步播出。值得注意的是,《亮剑》原班人马拍摄短剧的行为,可能更多是平台的市场营销策略,而非实质性的IP改编或翻拍摄。然而,这种借鉴经典IP的创作手法在短剧推广中成效显著,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据惊蛰研究所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十余部经典影视作品被改编为短剧形式,涵盖《大话西游》《还珠格格》等二十年前的经典IP,以及《隐秘的角落》《庆余年》《新闻女王》等近年来引发广泛讨论的热门剧集。尽管观众担忧经典IP被短剧过度消费,但从实际改编来看,这些作品往往并非简单复刻原作。例如去年9月上线的《庆余年》系列短剧,分别以"少年风流"和"帝王业"为题,讲述的是影视剧的前传故事;而《隐秘的角落》改编的短剧《朝阳光升》则聚焦主角朱朝阳成年后的全新案件,展现他在复杂困境中摆脱嫌疑的叙事。

从这些故事设定可以看出,尽管短剧根植于经典IP,但其剧情走向与原版"长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经典IP的"长改短"并非网友所认为的魔改翻拍,而是对原故事背景的创新演绎。由于借助原著IP的设定基础,却讲述全新故事线,这类短剧反而成功激发了原剧粉丝的跨平台追看热情。以《庆余年之帝王权谋》为例,该作品聚焦于不受圣宠的诚王世子李云潜(原为《庆余年》中的"庆帝"),在叶轻眉、五竹等角色协助下展开夺嫡之路,最终成就千古一帝的传奇。短剧在时间线上不仅填补了原著未展开的细节,为粉丝"填坑",更巧妙植入如叶轻眉的"巴雷特狙击枪"等经典元素,唤起观众怀旧情感。

在《庆余年之帝王业》中出演男主角李云潜的演员,此前曾在原版《庆余年》电视剧中饰演关键角色燕小乙,并积累了较高人气。尽管有观众认为同一IP衍生作品中由同一演员扮演不同角色可能引发角色混淆,但该演员稳定的表演状态与原班人马的联动效应,反而催生了诸如"庆帝李云潜化身燕小乙"等热议话题,有效提升了短剧的热度。数据显示,该剧上线72小时即突破6000万播放量,相关话题累计播放量达3亿次。截至一年多后,该剧在抖音平台的总播放量已超过8300万。

这充分表明,短剧改编并非对IP资源的过度开发或依赖情怀营销,而是基于短剧独特的叙事方式,在原有IP框架内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故事。随着短剧进入主流市场,IP改编已成为其核心内容创作模式。然而,早期被改编的IP多集中于网络文学领域,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厉总,你找错夫人了》《幸孕宠妻:战爷,晚安!》等现象级短剧,均源自网络小说。近年来为何短剧改编方向发生转变?核心在于网络文学IP普遍存在情节夸张且缺乏新意、故事发展路径单一、角色形象符号化等问题。而制作方考虑到作品将通过电视台及主流长视频平台传播,因此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改编潜力的IP。相较传统影视作品,短剧凭借灵活的播出渠道、更包容的内容尺度,以及短剧APP的兴起,成功开辟了除传统媒体外的传播路径。这使得大量网文IP得以快速影视化,为制作公司与短剧平台争夺市场份额提供了持续的内容供给。

当前,短剧领域正积极引入经典IP资源,这一趋势的形成既源于行业向精品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也与视频网站等传统内容平台加大市场争夺力度密切相关。据新华网数据显示,自2024年起,微短剧市场规模呈现持续扩张态势,在主管部门分类分层审核及"微短剧 "专项行动的政策引导下,产业正从单纯追求流量转向注重品质提升。《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指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占整体网民比例的52.4%。行业研究机构预测,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4.4亿元,实现稳健增长,或首次超过电影市场体量。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3月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进一步攀升至6.62亿,半年内增长幅度达14.8%。

近年来,短剧行业迅速崛起,催生出庞大的内容市场。从原创IP开发到影视内容制作,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和平台纷纷布局这一新兴市场。随着行业发展从追求高流量向重视内容质量转型,部分平台已开始提前谋划布局。2024年7月,湖南广电举办芒果短剧“星火计划”暨编剧研讨活动,芒果TV、风芒传媒以及上海恒璨文化宣布将联合打造三部琼瑶经典IP的系列化短剧改编项目,计划在3年内完成。此外,芒果系还与马伯庸旗下东阳行庸影视、饶雪漫工作室展开短剧合作。今年一季度,《还珠格格》短剧已完成备案。与此同时,爱奇艺于3月联合星空华为和欢乐时光影业推出“百部港片微剧计划”,拟对《猛龙过江》《纵横四海》《精武门》《英雄本色》《倩女幽魂》《新上海滩》《河东狮吼》《警察故事》等百余部港片经典IP进行短剧化改造。

在去年底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微短剧大赛启动会上,红果短剧首次推出面向全行业的精品短剧合作计划——"果燃计划"。该计划通过"投资扶持"与"精品推广"双轨模式,旨在推动优质短剧的创作与传播。其中,"投资扶持"提供最高200万元的资金及流量资源,定向支持优质项目;"精品推广"则采用"保底收入 分账分成"的合作机制,吸引优质内容入驻平台。从政策导向到平台战略,短剧行业正逐步向精品化发展。经典IP改编既延续了短剧内容创作的传统路径,又为宣发推广和社交媒体营销提供了流量基础,成为当前及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经典IP多次被改编呈现在短剧领域,观众对内容的高包容度与期待值反而为创作提供了容错空间。然而,IP授权成本的上升与制作门槛的提高,使得制作方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更需强化对项目的把控能力。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