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崛起、“刀郎”成顶流,音综2024集体“哑火”?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00更新:2025-09-03 07:14:03

2024年的音乐行业呈现出亦平静亦惊喜的格局。相较于往年席卷市场的"神曲"现象,"玩抽象"、"接地气"等新概念逐渐成为文娱领域的核心议题。《歌手2024》以全开麦形式引领舞台类音乐综艺节目变革,不仅重塑了观众对音综的期待,更带动了海外音乐人来华演出的热潮。然而,这种创新形式也使该节目成为年度最具话题性的音乐综艺载体。海外音乐人通过户外音乐节、试听会等多元形式在中国市场展现艺术生命力,其作品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文化共鸣。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通过动画《双城之战 第一季》主题曲《孤勇者》、披哥浪姐等舞台综艺IP催生的热门作品,在2024年鲜有重现。取而代之的是草根音乐人在生活化场景中获得关注,如烤串摊主郭有才以真挚情感演绎的情歌成为网游热门曲目,河南说唱代表《工厂》mv则通过朴实叙事引发网友情绪共鸣。

2024年,人们熟悉的音乐热度制造模式似乎失去了原有的效力。行业在关闭传统路径的同时,也悄然开启新机遇:刀郎在2023年发布《山歌寥哉》后,2024年的演出市场为其注入了强劲动能,将银发经济的版图延伸至音乐领域;AI音乐工具Suno的兴起则推动互联网涌现大量AI创作内容。一边是市场冷清,一边是新技术、新受众与新审美驱动的创新浪潮,2024年的音乐行业仍呈现出承前启后的格局。

综艺男团、海外艺人等新势力正加速涌入演出市场,为内容与形式注入新鲜活力。中国演出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演出总票房突破216亿元,其中演唱会及音乐节贡献了179亿元,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四川位列票房前五。在这股浪潮中,海外音乐人、视听盛宴以及综艺衍生的男团、女团成为率先发力的群体。当选秀节目式微时,这些偶像组合的“出道舞台”转向了脑力与体力的挑战赛道,为内娱带来全新气象。

以《种地吧》出身的“十个勤天”和《明星侦探学院》的“院人”为例,他们在2024年暑期旺季通过演唱会形式亮相,将“试炼场”与“见面会”合并。尽管缺乏专业经验,这些综艺男团却未采用渐进式策略,而是直接举办大规模音乐演出。此举引发多重争议:例如“十个勤天”演唱会涉嫌抄袭鹿晗的主视觉设计;演出过程中耳返、话筒等设备频繁故障,甚至出现舞台升降台威胁人身安全的事故;有现场粉丝透露,成员因耳返问题做出摔耳返的失态举动。

与此同时,海外音乐人演出在2024年迎来集中爆发。滨崎步、藤井风、Jessie J、Charlie Puth、James Blunt等艺人纷纷登陆中国舞台,引发社交媒体圈层热议。这一趋势预计将在2025年持续深化,届时One Republic乐队的演出及EDC雏菊电音节等场景中,海外艺人将逐步成为常态化参与者。新技术与新玩家的交融,正在重塑音乐市场的生态格局。

音乐节相较传统演唱会展现出更强的市场敏锐度。自五一开始,国际音乐人阵容的扩充为户外音乐节注入了全新活力,Molchat Doma、Shame、Travis、YOASOBI、yama等知名乐队的加入,使演出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特色。试听会作为创新形式,意外实现了国际音乐人与地方文旅的深度融合,以Kanye West在海口五源河体育场的演出为例,这位47岁的音乐人在原本非必须开麦的试听会中即兴演唱表演,将时长延长至三小时,引发社交媒体热议。该场演出不仅售出4.2万张门票且5100万元票房收入,更带动海口实现3.73亿元旅游消费,完成文旅形象重塑。线下演出市场2024年的核心关键词为"试探",全开麦直播形式既为《歌手2024》带来革新契机,也引发对市场可持续性的思考。节目通过引入海外音乐人"贴脸开大"的突破性内容,配合"守国门"的文化叙事,使传统音综呈现出竞技赛事般的观赏体验。数据显示,节目第二期中插硬广数量激增,新增十余家品牌合作。但歌手系列IP的长远发展仍面临核心挑战:全开麦虽能为音综带来短期突破,但终究无法成为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当新鲜感消退后,唯有保持内容创新、精准把握受众审美、构建可持续产业链,才能实现IP的价值延续。

除《歌手2024》外,2024年音乐综艺市场整体呈现低迷态势,这种沉寂源自观众反响层面而非内容供给的不足。作为综艺市场的核心品类,全年播出近40档音乐综艺,以综n代节目如《歌手2024》《我们的歌 第六季》《天赐的声音 第五季》《声生不息大湾区季》等为代表,而尝试创新类型的节目则大多反响平平。歌手IP衍生出的《下一站歌手》也未能延续往日热度,高产量与低曝光的矛盾映射出音综市场长期面临的创作瓶颈。创作者们从内容创新、类型突破、主题重塑等维度持续探索,但无论是深耕传统形式的综n代,还是尝试新赛道的创新项目,都面临难以突破的困境。音乐综艺已进入深度探索阶段,除依赖头部资源的天时地利人和外,或许需要调整创作方向才能破局。值得关注的是,短剧领域近年来积累的适老化内容经验,正逐步渗透至音乐领域。随着短剧在文娱市场不断开疆拓土,其以新颖题材触达不同年龄层观众的模式,预示着公众对优质内容与新型媒介的双向需求持续增长。中老年群体的逐渐壮大也成为关键变量,例如年底刀郎被乐迷"造神"现象中,父母辈、祖辈成为核心支撑力量。从9月成都演唱会至今,刀郎的'山歌响起的地方'巡回演唱会大麦网预约量突破330万,广州、南京、澳门等城市陆续成为巡演热点,济南、上海等地亦在筹备中。值得关注的是,短视频平台上的六旬老人展现的生命力超越年轻人,相关账号引发年轻群体共情。这些现象印证了银发族对精神文化内容的强劲需求,将为文娱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在AI音乐技术持续演进的背景下,县城文学意外成为网红经济的新切口。当观众逐渐识破互联网造星套路,真实性的内容开始占据主导。以说唱领域的现象级案例为例,河南说唱之神的《工厂》、郭有才在抖音翻唱《诺言》的视频均以"真"取胜。前者以城市工业风貌为创作背景,后者则凭借朴实无华的演唱风格与生活化的表演场景,展现独属中国的说唱文化特质。有评论指出:"黑怕文化源自美国,但在没有街头、社区、黑帮、贫民窟的中国,大山与小县城造就了别样的说唱基因。"郭有才的走红更印证了这一点,其烤串摊主身份与撕裂嗓音的表演形成强烈反差,意外成为地方文旅新名片。同样,创作者李哲在打造《若月亮没来》时,也将家乡小县城的烟火气融入音乐创作。

与2024年互联网热门话题的"贴近生活"特征形成对比,AI科技领域正加速实现实际应用。如果说2023年音乐科技的关键词是激烈竞争,那么2024年则呈现出创作者深度应用AI工具的态势。如今网友只需输入音乐风格、流派等基础参数,数秒内即可获得完整曲目,这一技术突破已催生大量社交媒体内容。部分掌握Suno等AI工具的用户甚至通过音乐创作实现经济收益。在跨界合作方面,AI音乐人"柒月"与奥运冠军吴敏霞联袂演绎《追逐的幸福》为巴黎奥运会造势;《奔跑吧》等综艺节目中频繁运用AI生成音乐进行现场表演。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起,AI孙燕姿、AI周杰伦等用户自发创作的二创内容持续涌现,有视频平台博主通过AI生成的音乐配以AI插画,单年广告分成最高突破10万美元。

根据《2024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最新数据显示,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音乐创作工具已为数字音乐市场带来超150亿元的新增产值。随着技术渗透深化,越来越多音乐人开始将AIGC视为创作辅助工具,显著提升了音乐生产效率。这类由AI生成的音乐作品已广泛融入影视、广告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如果说前两年AI创作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边界,那么2024年,AI创作已全面渗透社交媒体生态。短视频平台上,宠物演唱视频引发热议:"先笑后怕"的观感源自AI技术——用户仅需录制宠物短时视频,系统即可生成包含拟人化口型的演唱内容。当小猫小狗以人类姿态演绎歌词时,"恐怖谷效应"悄然显现。值得关注的是,单条AI生成的宠物演唱视频累计播放量已突破70万次,印证了AI创作正以最具亲和力的方式触达互联网用户。在技术迭代与市场变革的双重驱动下,2024年音乐行业成功应对了线上线下市场的多重变革,而2025年的走向仍充满期待。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