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一梦》雷死人,不妨碍“穿书剧”造出古偶新标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88更新:2025-09-03 08:14:19

两天前,有位群友上传了段视频,内容是对演员在拍摄此类戏份时为何难以笑场表示困惑。

这个视频引发了我对古偶剧的浓厚兴趣,不禁好奇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竟能以如此抽象的剧情吸引关注,被戏称为行为艺术。然而,这背后或许只是对传统叙事形式的突破性尝试。值得关注的是,《书卷一梦》也因此意外出圈,让我这个古偶剧爱好者意外接触到了新类型——穿书剧。这类作品的核心在于主角穿越至小说、剧本或漫画等虚构文本的世界,其叙事逻辑往往抛开现实合理性。从虞书欣主演的《永夜星河》到近期热播的韩剧《我夺走了男主的初夜》,这些作品均属于穿书题材的创新探索。

若回溯更早的时间线,赵露思的成名作《传闻中的陈芊芊》、李钟硕主演的韩剧《W-两个世界》均属穿书题材。此类作品虽共享"穿越"的设定框架,但每部剧均有其独特的叙事策略。《书卷一梦》的创新之处在于以解构视角重新诠释古偶题材,通过夸张手法讽刺诸如"爱的魔力转圈圈"等经典桥段,巧妙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喜剧风格进行碰撞。

《开端》与《死神来了》融合的穿书剧设定,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主角穿越后对原著的深度认知。在故事中,现实世界的女主身处一个被番位男主完全碾压的境地,作为十八线小糊咖的她不仅在作品中戏份极少,更背负着凄惨的人设。她先是与男主私奔,却在后续遭遇妹妹与丈夫的双重背叛,面对二选一的抉择时被无情抛弃,最终甚至沦为命运的牺牲品。

她意外穿越至异世界,现实中的困境在故事里依旧未能化解。为打破被动局面,她选择逆天改命,却在命运的齿轮仿佛被某种神秘力量操控下,屡屡遭遇剧情反转。当与男主私奔的结局注定失败,她顺应观众期待选择联姻男二,殊不知这场婚姻竟成为循环的起点——每次踏上征途皆伴以生死劫难,故事在重复与重启中陷入困局。街角孩童竟能察觉异常,纷纷追问:为何这位女子总在相似的场景中重复着相同的命运?

随着情节不断重启,女主在躲避危机时的动作愈发灵活,举手投足间透着令人惊叹的从容不迫,仿佛阿汤哥在《明日边缘》中演绎的那般洒脱。然而,无论她如何挣扎求生,最终仍难逃命运的终点。这一连串的死亡经历让女主窥见了剧本世界的残酷真相——在故事的维度里存在着一位名为“剧本大大”的至高法则,它以绝对权威掌控着所有角色的命运轨迹,若它判定你三更时分必须消逝,纵使你挥洒自如到五更天,也终究无法改写结局。

如同电影《死神来了》中无论怎样躲避都难逃命运的安排,剧本操控者总能将角色推向悲惨结局。在这样的叙事逻辑下,男女主角注定在相遇后走向爱情的终点,即便面临社会性死亡的尴尬场景,也必须完成那个充满戏剧性的吻。

若男主意图对女主不利,无异于逆天行事,最终自食其果。观看过程中不禁思考,倘若他妄图将女主送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实施复仇,是否能瞬间拥有闪电侠的能力?

男主逐渐察觉到女主的威胁程度,面对她的生死关头,竟不敢动用重型武器,连下毒的手段也仅限于无致命效果的毒药。这段剧情堪称全剧最具喜剧色彩的片段,然而这种以幽默方式呈现的处理,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男主冷酷无情的反派形象。

当剧情发展到女主暗中怂恿男主的替身角色与‘离十六’联手除掉真身时,男主仍陷入委屈情绪。难道你忘了当初亲手摧毁女主时的冷酷程度?而剧情尚未完结,恰似宋小鱼在未读完剧本前便提前三幕穿越,或许我们与她同样,对男主的判断存在偏差。缺乏真实感,虽为古偶剧,也绝不会止步于天马行空的设定。因此仍需传递深层次的价值观,以触动观众情感。身为剧中主角的宋小鱼可谓典型代表,她自带着独立精神进入这片文字构筑的世界,其举动令人始料未及——若最终难以扭转局势,她也只会在死亡后重启人生。

故事的核心矛盾聚焦于人物自身的觉醒。以男主南珩为例,当女主反复预言某些事件必然发生时,他始终秉持怀疑态度:若世间确实存在某种运行法则与创世者,那么执笔书写命运的,终究是我自己。

或许祝绪丹饰演的宋一汀也不愿被贴上‘恶毒女二’的标签,毕竟在剧集整体气质的映衬下,这样单一的反派形象显然与剧情走向不符。观众期待看到更立体的角色塑造,而非千篇一律的豪门争斗套路。

在那些充斥着名字或匿名纸片人的故事中,按照剧集的设定,角色们终将逐渐具象化。正如女主宋小鱼所言:"世界始终存在改变的可能,命运亦非注定。"因此,这部剧真正的对立面并非具体人物,而是掌控叙事的"剧本大大"。然而在现实语境中,这位在剧本中呼风唤雨的"剧本大大",不过是被顶流力量所主导的"小小剧本"。无奈的是,正是这些顶流凭借庞大的影响力与忠实的粉丝群体,在榜单操控、评论引导、舆论洗白等领域屡战屡胜。

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存法则下,小糊咖宋小鱼却连最基本的"小鱼"身份都难以维系,她不过是个被命运压得喘不过气的虾米。这种现实困境促使她渴望在书中的平行世界里获得尊重与力量。然而这部剧在解构古偶剧荒诞设定的同时,试图传递的"打破命运枷锁、坚持自我"的价值观,在穿书叙事框架中显得力不从心。因为穿书题材的本质,正是现实中小人物对命运的无奈逃逸——与传统电视剧构建的真实世界不同,穿书剧通过主人公操控角色命运的设定,不断提醒观众这个世界的虚幻性,从而削弱了沉浸感的建立。

此类剧集往往通过现实与虚构的交织创造娱乐价值,却在塑造角色命运时难以传递深刻情感共鸣。若想让观众真正投入情绪,要么削弱女主的超现实设定,使其面临真实生死考验,要么借鉴韩剧《W-两个世界》的叙事手法,通过反向穿越情节让角色进入现实世界。值得注意的是,《书卷一梦》前几集已成功点燃观众热情,预示着大量穿书题材作品即将涌现。尽管古偶剧在情感表达上面临挑战,但其作为"回本神器"的地位依然稳固——今年上半年十部爆款剧目中古装类占据半壁江山,近三年的爆款比例亦保持相近水平。当前古装剧市场基本等同于古偶剧范畴,依托海量IP资源、题材安全特性及流量明星适配度,持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相较于依靠数量堆砌的古偶剧市场,此类作品在质量层面则显得良莠不齐。以2023年上半年播出的20部古装偶像剧为例,其中未见任何一部获得豆瓣8分以上评价,而评分低于6分的剧集竟达8部之多。正如《书卷一梦》在开篇便坦言的那样,这些作品普遍存在情节过于夸张、叙事模式化的问题。其本质原因同样被该片剖析指出:这种通俗易懂的创作模式已然成为行业惯例,既符合平台内容推荐逻辑,也契合部分观众的审美偏好。

然而,观众评分却表明大众并不买账,或许正是大数据算法误判了观众的喜好。这种算法反过来塑造了资本的决策倾向,而编剧对此束手无策。因此,《书卷一梦》更像是一次编剧群体的隐性反抗——他们既在剧中坦白承认某些桥段的低质,又通过颠覆常规的叙事逻辑向观众展示:创作者真正理解如何打造精彩故事,只是缺乏对剧本最终话语权的掌控。

在当前的创作生态中,决策权往往掌握在拥有资金的平台和粉丝基础强大的顶流明星手中,却难以惠及那些执着于打磨故事的创作者。尽管整个行业仍倾向于保守策略,但此次微弱的突破或许难以撼动既有格局。平台依然执着于大IP与顶流明星的组合模式,认为这是确保内容热度的万灵药。然而豆瓣评分的波动却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若想维持古偶剧的商业价值,急需给创新叙事以生存空间。奈飞在试错后总结出新策略:不再将资源集中于少数'赌局',而是推出多部小制作剧集,通过算法识别观众偏好,进而加大投入、提升热度,最终打造爆款。这印证了一个看似显而易见却鲜有人实践的真相:构建爆款的核心要素,永远是优质内容而非流量明星或庞大IP。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