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偶的病,“美”和“癫”都治不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35更新:2025-09-03 11:21:54

古偶剧似乎难以突破观众的审美疲劳。上周同期上线的《书卷一梦》与《桃花映江山》至今未能掀起暑期档的真正热潮。尽管两部作品都具备足够的流量基础和话题热度,在当下剧集市场中稳居头部阵营,但随着剧情推进,古偶题材一贯存在的叙事问题再度显现。观众并未因此感到惊喜,但对行业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两部剧在内容呈现上形成鲜明对比,《桃花映江山》以双强主角的权谋爱情为主线,讲述当朝左相沈在野与和亲公主姜桃花之间充满政治博弈的婚恋故事,由刘学义与孟子义联袂主演,经典男帅女美的配置依旧维持着视觉吸引力。

导演在拍摄过程中高度重视这一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光影设计及画面构图等多维度手法,全方位呈现这对CP的高颜值与氛围感。孟子义的表演尤为突出,几乎每集都包含近距离特写场景,从睫毛间悬垂的泪珠到被微风拂起的发丝,皆被镜头捕捉得纤毫毕现;当柔光洒落在她的面部时,那双灵动的眼睛更显温婉动人。单凭孟子义的外貌表现,便足以吸引众多颜控观众持续关注。

风光不再,即便孟子义的外貌惊艳、《书卷一梦》的剧情癫狂,也难以逃过观众的细致审视。若剥离掉外在的美貌与癫狂表象,作品真正的内核与细节是否经得住观众审视?以《桃花映江山》为例,虽尝试短剧化叙事,但高能冲突频出却未能构建出令人满意的爽感体验。尤其当女主为护弟弟甘愿屈身相府做妾的情节出现时,这种刻意的戏剧性反而削弱了人物动机的合理性,导致整体观感失衡。

邻家作品《书卷一梦》起初以紧凑剧情引发关注,但发展至十余集后明显陷入节奏迟滞的困境。当观众对新颖情节产生审美疲劳后,仅靠套路堆砌和零散桥段已难以维持吸引力,剧中女主穿越后对命运的改写始终缺乏实质性行动与规划,这成为其热度难以突破瓶颈的核心问题。当前古装偶像剧整体仍困于模式化叙事,创作者亟需突破固有框架。以《桃花映江山》为例,剧中"纯恨夫妇"的人设、先婚后爱的俗套模式,以及权谋、宅斗等常见元素,均未能带来新鲜体验。男女主从算计到情愫萌生的转变过程充满预设性,观众对这类剧情已形成心理预期。值得注意的是,刘学义近两年参与的同类剧集数量众多,甚至角色造型存在重复性,这种缺乏创新的创作状态正逐渐消磨观众兴趣。

虽已融入原创元素,但《书卷一梦》的剧情架构仍难摆脱古早偶像剧的套路。古装霸总男主的'美强惨'人设与现代记忆加持的'傻白甜'女主形成的CP组合,本质上仍是传统模式的延续。值得关注的是,穿书后的女主仿佛沦为毫无主见的NPC,除了对'男主是最大反派'的刻板印象深信不疑,其余时间都在机械式地插科打诨。这种既缺乏明确目标又未积极推进情感线的叙事方式,不禁让人质疑:观众是否愿意为这种程式化演绎持久买单?

两部作品在叙事逻辑上均存在明显漏洞,凡稍具思辨能力的观众细究剧情,皆难以忽视其中种种自相矛盾之处。以《桃花映江山》最具争议的主线设定为例,即便不讨论女主为庇护胞弟甘愿屈辱降尊的戏剧性桥段,单看公主被继母皇后以毒药控制后远嫁他国的情节,便已显露出不合常理的设定。更遑论其后续发展——先是被皇子设计与男主发生暧昧,继而主动请缨入赘权臣为妾,最后竟获皇帝批准。此类情节无论置于何朝何代均缺乏历史合理性,即便是构建在架空世界观下的创作,也难以忽视其对基本逻辑的违背。

《书卷一梦》中男主"小号"的身份设定同样显得颇为"降智",其核心逻辑仅依赖于佩戴面具后与原主角在身高、眼神、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相似性。这种刻意营造的混淆感令剧中角色集体陷入认知盲区,甚至精通剧本机制的女主在多次被"小号"救助后,仍未能察觉其真实身份,完全无视了"男主必须救女主"这一贯穿剧情的固定模式。

此类问题屡见不鲜,究其根本仍在于剧本创作缺乏深度与严谨性,未能准确把握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随着市场发展,观众对作品的期待已发生显著变化,若古偶题材仍停留在表面化的娱乐层面,权谋类剧集也未突破程式化的窠臼,这类作品终将陷入发展困境,甚至面临淘汰风险。请那些缺乏诚意的古偶创作者铭记:观众早已不是任人摆布的群体,粗制滥造的套路注定无法赢得长久认可。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