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播大剧超过9部,历史题材剧迎来“上新热”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03更新:2025-09-03 13:13:29

近期,历史题材电视剧将集中进入播出期,形成新一轮热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待播的历史剧数量已突破9部,涵盖《大生意人》《太平年》《天下长安》《风禾尽起张居正》《两京十五日》《阳明传》《浣溪沙》《大唐赋》《大汉赋》等作品。其中,暑期档重点剧目《大生意人》由张挺担任编剧兼导演,陈晓与孙千主演。该剧以晚清为背景,通过书生古平原在票号、茶业、盐业等领域的商业实践,展现其以智慧与胆识推动事业发展的历程,最终实现以商报国的使命。目前该剧在视频平台的预约播放量已突破百万,成为近期最受关注的剧集之一。

《风禾尽起张居正》以熊召政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为蓝本,深入刻画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期推行的“万历新政”改革历程,通过“考成法”“一条鞭法”等关键历史事件,展现权力博弈与人性深度的交织。另一部聚焦近代实业救国主题的人物传记剧《张謇》则由何冰主演,生动还原清末状元张謇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弃官从商,创办大生纱厂并投身教育事业、惠及百姓的传奇人生。据公开信息,该剧于去年9月开机拍摄,同年12月完成拍摄,预计将在今年内与观众见面。

此外,《阳明传》以王阳明的生命历程为主线,融合悟道与传学的核心思想,展现其集立德、立功、立言、立身于一身,心怀光明的壮阔人生;《天下长安》改编自董哲创作的《李世民:从玄武门到天下长安》,聚焦魏征辅佐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篇章。《太平年》则以吴越国“纳土归宋”的重大历史节点为背景,通过钱弘俶、赵匡胤与郭荣(柴荣)三位人物的交织命运,描绘千年前华夏大地在战争与和平中的风云变幻。《大汉赋》以民间视角映照汉朝四百年鼎盛时期的辉煌图景,而《浣溪沙》则刻画吴越两国在春秋末期的复仇与争霸,凸显君臣在诸子百家思想影响下的家国情怀。《两京十五日》取材马伯庸同名小说,讲述大明洪熙元年太子朱瞻基在15日之内跨越两千余里路途,于南京与北京之间奔走以拯救王朝的传奇故事。历史题材剧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始终备受观众青睐,从《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到《成吉思汗》《汉武大帝》,这些作品均以高口碑与高收视率印证了历史剧的持久吸引力。当现代观众沉浸于千年历史叙事时,此类剧集为何仍能引发强烈共鸣?其魅力源于丰富的情节架构与立体的人物塑造,如权谋较量、宫廷纷争、英雄史诗等元素,能够有效吸引观众注意力并营造沉浸式体验。同时,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赋予历史角色鲜活的生命力,使观众在观剧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历史题材剧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跨越时空的对话性。这类作品之所以能引发现代人的共鸣,是因为古人所面临的困境、抉择与坚守,与当代社会依然存在深层呼应。在创作实践中,历史剧既需遵循史实框架,又要在叙事手法上寻求突破。正如《大生意人》编剧张挺所强调:"历史剧的创作应扎根于真实历史,现实题材则要贴近现实生活。若为迎合市场刻意堆砌爱情桥段,反而会让作品显得空洞乏力。核心价值永远是衡量作品的首要标准。"历史人物的立体塑造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风禾尽起张居正》为例,该剧通过展现张居正改革所处的传统文化与商品经济转型期,揭示其改革既受到皇权制约,又难以突破文化桎梏的双重困境。如何在有限篇幅中呈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与叙事连贯性,成为创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历史场景的还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从服饰道具到拍摄场地的重建,往往都需要重新制作,这直接导致制作周期延长,使部分制作方望而却步。面对这些挑战,创作者正积极探索新的表达路径。即将播出的《大生意人》选择以商道精神为切入点,通过晋商票号、徽商茶山、盐商漕帮等商业组织间的博弈,展现中国古代商业文明的深层特质。而《太平年》则聚焦"纳土归宋"这一历史事件,突破传统帝王叙事模式。这些创新尝试为历史题材剧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