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38更新:2025-09-03 18:47:14
《长安的荔枝》被诟病为一部拖沓之作,其问题并非源于原著,而是折射出国剧普遍存在的叙事困境。需强调的是,非所有国剧都存在此问题,但相较于其他类型,历史剧更容易陷入“水”的泥沼。低密度的剧情编排、空洞的对白设计、缓慢的叙事节奏,使得演员的表演若无法形成鲜明的化学反应,观众便不得不以1.5倍速观看。不少作品更侧重于“完成观看”而非“沉浸体验”,以至于晚间打开电视剧作为背景音,刷手机、用餐、如厕后仍能无缝衔接剧情。这种观看场景的碎片化,直接导致了国剧制作的妥协——地铁上1.5倍速播放的常见现象,让冗长的篇幅成为常态。
《长安的荔枝》将中篇小说改编为35集剧集,本质上是在稀释原著的内核。无关紧要的人物支线和情节填充,使得故事节奏变得迟缓。为了迎合观众习惯,创作者又刻意加入轻喜剧元素,这削弱了原著通过小人物命运折射帝国裂痕的深刻性。原本极具张力的“一骑红尘妃子笑”场景,在漫长的篇幅中被消解了权力的荒诞本质,这种消解本身便构成了对叙事逻辑的悖论。观众与国剧之间的共生关系,已陷入难以自拔的循环:当观众习惯于2倍速观看和CP联动时,主创便沉迷于制造糖分浓度和延长剧集时长。
国剧创作模式正面临结构性危机。《潜伏》等精品剧集通过紧凑叙事展现历史反思,其最后四集浓缩了毒杀钱斌、破解城防、破坏潜伏计划、身份暴露、告别翠平等多线叙事,若用后来的创作思维,这些内容至少需要十余集展开。然而当下剧集更倾向于复制成功模板,《风筝》的间谍叙事被简化为套路,《仙剑》的仙侠元素沦为标签,《琅琊榜》的权谋框架被无限复制。影视立项已从内容价值转向数据导向,创作者在对标案例和风口题材中匆忙赶工,形成S级项目。
这种同质化创作正在透支优秀作家的IP价值。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等作品接连影视化,但导演和编剧始终在重复相似的叙事路径,鲜有突破性创新。当观众对固定模式产生审美疲劳时,被消耗的不仅是创作者的灵感,更是整个国产剧的想象力体系。从《隐秘的角落》到迷雾剧场,从《长安的荔枝》到其他未上市作品,这种集体创作困境已演变为行业顽疾。或许唯有打破安全路径,才能重构国剧的表达维度。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