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99子”,短剧为何越来越癫?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8更新:2025-09-02 00:34:20

文 | 王可 (新京报传媒研究院)“一胎99子”的设定并非源自神话传说,而是某部短剧《麒麟送子,天降喜福》的虚构情节。该短剧近期因极端离谱的剧情引发公众强烈不满,最终导致平台紧急下架处理。当“爽剧”异化为“癫剧”,是否意味着平台在默许此类内容的传播?01流量收割的逻辑《麒麟送子,天降喜福》的剧情被形容为“电子发癫”——女主角因怀有“龙种”临产时触发天降祥瑞,竟同时诞下99名儿子,新生儿被叠摞成金字塔状运往皇宫,反派国师更将婴儿称为“妖孽”。尽管短剧通过制造话题性吸引观众已成行业常态,但“一胎99子”的设定因突破常规题材的边界,意外成为舆论焦点。

近期,一部以奇幻题材为名却引发广泛争议的短剧在平台播出,其极端设定和猎奇内容暴露了行业监管的漏洞。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2月发布的通知,对于总投资额低于30万元且未被重点推荐的微短剧,内容审核责任已下放至网络视听平台。这意味着,若该剧中涉及"1胎99子"等违背生育常识的情节,平台仅需进行内部审核即可上线播出。而平台自审机制存在的监管盲区,使这类短剧在舆论发酵后才被要求下架,这种"先爆后下"的传播路径实质上已完成了流量收割,下架行为更多是为规避责任。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争议内容登上热搜时,主创团队却陷入责任推诿:男主角在直播中称"经纪人预测会爆",导演转而将矛头指向编剧,而编剧则始终保持沉默。这种集体甩锅的现象背后,折射出整个行业对流量的病态追逐。事实上,这些极端设定本质是精心设计的"流量密码",平台算法对猎奇内容的偏好早已形成"越癫越火"的恶性循环。

值得关注的是,"一胎99子"并非孤例。短剧市场中,极端复仇、暴力、性别对立等题材层出不穷。行业数据显示,剧情越离奇、片名越颠覆的短剧往往能获得更高播放量。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创作者逐渐放弃剧本打磨,转向"电子投毒"式的粗制滥造生产模式,这种畸形的创作生态正在加剧内容质量的滑坡。

当前“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现象,正在严重挤压优质内容的生存空间。2024年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以贴近现实生活的叙事方式斩获市场热捧,这一现象揭示了观众对极端化内容的偏好并非主流,而是源于内容生态长期未能实现多元化发展。然而,平台算法却更倾向于推送极端化内容,致使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材难以突破流量壁垒。

令人深感忧虑的是,行业责任感的逐渐消解。编剧为迎合算法推荐机制,大量复制“霸总”“逆袭”等程式化叙事模板,若放任平台及各方被短期利益驱使,短剧行业将面临创作伦理的进一步崩塌。人民网指出,尽管“土味”“狗血”“爽感”长期被视为短剧的标志性特征,但市场下沉背景下,观众对内容质量的期待应当同步提升。近期“一胎生99子”类题材引发舆论反噬,恰恰印证了公众对低俗猎奇的审美疲劳。当“快节奏、多爽点”的创作逻辑与价值导向产生冲突时,短剧行业亟需重新校准创作标尺。数据显示,2024年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但“狗血剧情”正加速消耗用户信任。值得关注的是,观众从最初的“电子榨菜”式消费,正转变为通过举报、嘲讽等方式表达不满,这或许标志着市场自我净化机制的悄然启动。

“一胎99子”的极端现象,折射出短剧行业粗放式扩张的深层问题。若仍执着于“流量至上”的畸形逻辑,行业必将遭遇发展瓶颈。作为内容准入的守门人,平台在履行审核责任时,绝不能选择性失明,更需摒弃将观众简化为“流量收割器”的功利思维。短剧的价值核心在于“短小精悍”的内容品质,而非“短而癫狂”的低质狂欢。当观众审美日益成熟,行业更应主动回归创作本源,以理性思维重塑内容生态。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