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91更新:2025-09-04 09:45:10
因电视剧而接触原著,于是同步追剧与阅读小说。原著篇幅不过十万字,而剧集却多达35集,不难想象,剧集在原有基础上扩充了大量新情节与角色设定。这种改编虽可理解,但若处理得当,理应保持原有故事框架与人物关系的完整性。然而,新增的情节与角色却频繁干扰主线叙事,甚至扭曲核心人物形象。连刚接触原著的读者都难以接受这种改编,更不必说对原著情节已有深入理解的观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善德与韩十四、子美(原著中明确提及杜甫)三人之间的互动,他们在剧中仅作为吐槽皇帝任命荔枝使的工具人,随后便被迅速带入送行场景,这种处理方式显然未能准确呈现原著中三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与命运关联。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截图)原著仅7万字的篇幅被改编为35集的剧作后,内容已不可避免地出现冗余。更令人质疑的是,制作方竟选择删除原著中的关键情节!这种删减方式显然失当,不仅破坏了故事原有的紧凑性,也让角色塑造出现断裂。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原著第一章揭示了李善德筹措经费的契机。韩十四作为比部司主事,以上林署的运作流程为切入点,剖析了朝廷财政体系的特殊性:正月需由户部度支郎中统筹全年开支,随后经司金与仓部执行,左、右藏署及司农寺负责拨付钱粮。待上林署用尽资金后,比部司需核查账目,确保无虚报或贪腐。而荔枝使这一特殊职位,则打破了常规流程——皇帝随意指派差遣,使臣可直接从国库支取款项,绕过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监管框架。韩十四指出,这种制度漏洞导致度支无法预估支出,藏署难以控制资金流向,比部亦无法进行账目审查。他以浙东海货使为例,说明水运递夫年耗四十三万六千工时的巨额开支全由右藏署承担,而比部司却因无法接触账目而无从监督。
李善德敏锐地捕捉到韩十四话语中的深意:在期限将至之际,他可效仿那些使臣肆意妄为。筹措资金的策略正是从韩十四的言辞中,尤其是浙东海货使的案例中汲取灵感。韩十四的这番话几乎直白,却字字句句暗含对朝廷弊端的批判,既未提及李善德借机敛财,也展现出他审慎的一面。至于杜甫,在李善德准备撰写"放妻书"时突然插话:"夫妻本应和睦,怎会有人劝离?左右皆是死局,何不听一听这位不才之人的想法,暂赴岭南一探究竟?"杜甫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年轻时怀抱报国之志在长安求学,却屡屡受挫。四十岁那年陷入绝境,茫然失措间来到乱葬岗,遇见一位戍边老兵。老兵曾于战场被敌人所困,危急关头反杀求生;"身处绝境时,退无可退,何不奋勇向前搏一搏?或许尚存一线生机。"此后苦练刀术与骑术,凭借不屈之志终在岭南险中求活。杜甫坦言受此启发,返回长安后奋笔疾书《三大礼赋》,终获帝王垂青,入值集贤院,命运由此发生转折。
杜甫借老兵的故事及自身经历来激励李善德,通过两个实例展现其劝慰之意。他特意提及自己立志记录这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并亲自向老兵求证,将对方的军旅生涯融入创作。由此完成的九首《前出塞》中,第二首恰与送别场景呼应,杜甫直言此诗为赠予知己。原著中,杜甫在相似情境下完成创作与言说,完整呈现了叙事的铺垫、转折与收尾,充分体现出他对友情的真挚关怀。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中,前文两个实例的铺垫使得人物对话更具深度与真实感。这种态度绝非居高临下的说教或天真臆断,而是源于亲身经历的深刻体悟:只有真正经历过困境,才能体会到希望的存在,未尝试过便不能轻易放弃或绝望。原著中这一段不仅优化了情节的逻辑性,更立体地塑造了人物形象。除上文所提之外,杜甫的品格无需赘言,若能与其为友,足见韩十四之人品。从他对临时使臣的激烈抨击中可见一斑,诸如'我们比部最讨厌的,就是你们这些临时差遣的使臣……所有的使臣,在比部眼里都是杀千刀的逃奴'等表述,既体现了对权贵行为的痛恨,也彰显了其正直不阿的个性。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截图)然而这位人物却主动提出让李善德学习使臣的技艺。面对朋友的困境,他选择将个人的厌恶置之度外,展现出难得的胸襟。这种信任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坚信李善德并非贪婪之人,另一方面更笃定他不会在事发时出卖同伴。值得注意的是,韩十四的表述并非含糊其辞,而是将核心信息剖析得异常清晰,几乎等同于明示。若以李善德的聪慧而言,这种程度的暗示恐怕难以被误解。他将话语推至极致,实则是将自身置于风险之中,这般仗义行径令人动容。
杜甫或许未能完全领会韩十四话语中的隐含之意——这位以正直著称的诗人,或是在理解之后选择缄默。他愿意为化解挚友的燃眉之急而暂时搁置自身准则,亦能体谅另一位友人的急切之心。韩十四与李善德皆知,杜甫绝不会将这些私语外泄。而当韩十四提议和离时,尽管书中人物与读者皆明了此举出于无奈,但此言终究等同于将李善德推向绝境。加之世人常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和离之举在情理上终究显得无情。因此,杜甫果断打断二人对话,并对韩十四的言行发出怒斥。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第八集剧情中,李善德面对韩十四的指责始终保持着克制,他并未因此恼怒,反而主动劝解"他也是好心"。在听到杜甫的劝告后,尽管内心渴望寻找转机,却始终未转身怨怼韩十四。韩十四被责备时亦未有愤怒或争执,因为他深知杜甫的善意与深意,更明白若真有转机,也绝不愿见证李善德夫妻离散。三人之间展现着深刻的默契与信任,彼此理解的温度在剧情中悄然流淌。小说原文虽篇幅不长,却成功塑造出鲜明的人物群像:李善德敦厚诚实、以家为重;韩十四机敏谨慎、重情重义;杜甫则怀揣赤子之心、悲悯苍生。这份跨越阶层的知己情谊,恰似古时文人墨客的肝胆相照。可惜当前剧集改编有所缺失,未能完整呈现原著中这段动人的情感脉络。注:本文基于第八集观感撰写,后续剧情可能通过回忆手法补全这一段落。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