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禹兮杂志销量额超王一博?内娱艺人谁才是时尚圈“宠儿”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51更新:2025-09-05 17:38:41

搜狐 entertainment 专稿(林真心/文)内娱再次刷新纪录。1月15日,丁禹兮登上封面的某杂志开年刊正式发售,24小时内相关话题多次冲上热搜。据粉丝统计,该期杂志总销售额达2892万元,这一数据超越了王一博五年前的纪录,成为当前中国艺人内娱实体刊物销量冠军。该非官方的“杂志销售额榜单”随之引发热议,网友自发拉出榜单、粉丝催促购买,最关注销量的群体似乎已不再局限于出版方本身。

在内娱环境中,催氪行为已成为常态。所谓“催氪杂志”,指的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粉丝消费、支持喜爱的艺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部分粉丝会使用诸如“无需考虑”、“孤注一掷”、“仅需三日工资”等话术施加压力,同时将触角延伸至所属经纪公司、代言品牌及合作艺人等关联方。

与过往相比,丁禹兮1月杂志发售引发广泛关注,连续多次登上热搜榜单。相关话题如#丁禹兮杂志销售额6分钟追平时间差#、#丁禹兮回应虞书欣祝绪丹杨仕泽#等持续发酵,粉丝群体通过发布长文、制作"大字报"等方式呼吁关注杂志销量,甚至推动CP粉联动购买并要求晒单。丁禹兮本人在超话中回应隐藏小卡事宜时透露"还不错",引发粉丝强烈反应。发售当日,虞书欣携手祝绪丹、杨仕泽共同助力销量,其中虞书欣购入1210本,其余两人合计500本,这一数据与丁禹兮曾花费7万元购入1218套虞书欣杂志的互动形成呼应。

在社交媒体广泛讨论的推动下,丁禹兮的杂志最终实现2892万元的销售额。其粉丝群体发布了一份“中国艺人内娱实体杂志刊物销售额TOP30”榜单,宣称该杂志销量夺冠并刷新行业纪录,超越了王一博五年前的销售数据。值得注意的是,五年前王一博的杂志售价为20元与40元,而目前丁禹兮的杂志定价已提升至40元和110元。

在饭圈中,催促品牌方进行氪金操作已成常态,部分粉丝甚至会主动在合作艺人微博下为杂志拉票。然而,当被问及自身是否参与此类行为时,95后粉丝璐璐表示:"我们买杂志从不催氪,也不会强求品牌朋友支持。能上榜纯粹是因为粉丝基数大。虽然别人都热衷催氪,但我们始终没有。"回潮现象下,粉丝催氪究竟意味着什么?时尚资源与杂志销量的价值究竟谁更高?通过对话一线男刊、准一线女刊及二线女刊的相关从业者,狐厂娱乐发现不同杂志社对于销量的关注顺序存在显著差异。某一线男刊编辑Davey认为,相较于粉丝和杂志方,品牌方对销量最为重视,其排序为:品牌方>粉丝>艺人方>杂志方。"销量在我们的收入结构中占比极低,也不需要向任何一方承诺数据,因此我们对销量排名和杂志销量榜并不在意。"

据某位准一线女性期刊从业者透露,在时尚杂志的运营逻辑中,“销量直接关联收益”是核心考量,因此各方优先级排序为:杂志方>粉丝>艺人方=品牌方。该从业者指出,粉丝群体高度关注“正主”艺人的影响力,而艺人与品牌方的收益模式存在本质差异——前者仅参与短期合作,后者则通过广告封面选择等长期投资行为间接影响杂志商业价值。

Davey所处的主流男性时尚刊物,其核心收入依赖广告植入。在业内人士看来,奢侈品牌选择偶像代言封面往往需要品牌方直接出资,而销量表现与代言热度形成正向循环,既能作为市场成果向上汇报,也具备晋升机遇。尽管具体排序存在差异,但三位受访者均认可粉丝对偶像经济的高度关注,这表明在这一维度上达成了一定共识。

从历史发展轨迹看,粉丝催氪的高峰期往往与粉丝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步出现。在谈及行业发展时,小哞指出存在两个显著时间节点:2018至2020年间,以及2023年至今。2018年前后正值内地偶像选秀节目全面爆发期,"打投"热潮推动了粉丝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迅速扩张至千亿元级别。

数据显示,销量排行和数据对比体系在此阶段被广泛采用。随着潮流演进,到2020年左右,粉丝经济又借力"耽改"题材迎来新的增长曲线,催生出诸多限定团体和流量偶像。但自疫情爆发及清朗行动实施以来,娱乐圈对实体杂志的热情出现明显降温,"能够带动杂志销量的艺人越来越少,许多经纪公司也开始适度管控,避免过度消耗偶像价值",小哞对此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后部分杂志通过拍摄偶像和流量艺人实现销量突破,催氪现象随之重现,带动了杂志价格体系上调。本质上,粉丝催氪行为反映的是对偶像影响力的争夺,这种现象在粉丝逻辑中被视为彰显支持力度的标志。但业内人士指出,真正需要催氪的艺人往往缺乏行业认可度,难以被定义为优质时尚资源。

据Davey透露,一线男刊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质感或拥有奖项加持的男明星,"大叔"类型的艺人尤为受宠。这一趋势与小哞的观点不谋而合,女刊普遍认可的仍是具备专业实力与口碑奖项的女艺人,即"影后"级人物。这类艺人不仅获得杂志方青睐,也被视为契合品牌调性的理想选择。嘉嘉指出,像章子怡为代表的资深大花、刘亦菲为代表的85花,以及李宇春、易烊千玺、周冬雨等新生代演员,都是行业公认的中坚力量。只要保持作品质量稳定、无争议,时尚圈依然需要这类持续输出的艺人。

接下来聚焦的是具有突出时尚表现力的艺人。业内编辑尤为青睐新生代中具备时尚天赋的代表,如刘昊然与文淇。他们呈现出的性别模糊审美特质,彰显出极强的造型可塑性。"刘昊然的时尚度颇高,其自带的男女通杀气质使他成为杂志的常客。"嘉嘉表示。此外,龚俊与虞书欣也常被提及。在业内人士看来,他们受到杂志青睐的核心原因在于"带货"能力,这构成了"咖位"与"时尚度"之外的第三维度评价标准。"龚俊和虞书欣的穿搭往往能引发粉丝的购买欲望,"嘉嘉透露,"这种特质使他们属于极具商业价值的艺人类型,通俗而言就是'会来事儿'。对于杂志来说,与这类艺人合作更容易获得市场反响。"

上述案例多为积极向上的典范,但也不乏负面典型。例如近期引发广泛讨论的某古装小生,据知情人士透露其时尚度不足,且在拍摄期间表现出对内对外态度的割裂,被质疑存在表演型人格倾向。不过,在嘉嘉看来,近年来处于上升期的艺人对时尚杂志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此类矛盾事件已逐渐减少。"当前行业整体处于低迷期,艺人团队更需要通过杂志曝光获取商业合作机会与商务资源,因此任何传播形式都显得尤为重要。"有趣的是,随着艺人方态度的转变,杂志方也相应调整了合作策略。即便是在行业权威的五大刊中,也存在因销量虚增而引发的争议。"我们都很清楚某杂志存在明显的数据水分,其操作空间相当可观。"但需注意,这种虚高销量的现象并非单向度的,它同时影响着杂志方的经营指标。从另一个角度看,粉丝的高额支持(即催氪行为)也构成了一种提升杂志销量的外部动力。"简单来说,当时尚杂志开始追逐流量数据时,就意味着行业正在走下坡路。"嘉嘉如是说。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