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09更新:2025-09-05 20:54:42
在电影创作领域,方励与高群书两位导演始终将目光投向历史与真相。方励为完成《里斯本丸沉没》的拍摄,毅然决然抵押房产,而高群书则自费制作以战争为题材的《生还》。前者致力于挖掘历史细节,后者专注还原抗战记忆。《生还》以"抗联最小女战士"李敏的回忆录为蓝本,讲述了一群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在日军围剿中相互扶持、历经磨难重返东北的血色征程。影片主角李童从被服厂女兵成长为88军团教导旅侦察兵的经历,使作品兼具爱国主义教育与少年成长叙事的双重意义。然而由于缺乏明星阵容,采用报告文学式拍摄手法,该片上映后仅获得1%的排片率。即便在电影商业化浪潮中,高群书仍坚持认为有责任让这段尘封的历史重现荧幕,他提到"三万多抗联将士,最终只剩下七百多人,许多人至死连名字都没能留下"。
我计划通过影视创作重现抗联后期的历史,以缅怀那些为国家牺牲生命的英灵,传承抗联将士坚韧不拔的革命信念。我认为纪录片《生还》在呈现这一主题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在东北抗联的"她力量"中,李童的经历尤为震撼。14岁的她与大部队走散后,仅凭裴大姐赠予的一盒火柴,在风雪肆虐的东北密林中孤身挣扎数日。这段历史记忆源自导演高群书多年后偶然读到的李敏自述:被服厂女兵在抗击日军的征途中遭遇重创,目睹裴大姐等战友子弹打光后英勇牺牲。在逃亡过程中,她曾因饥寒交迫而被迫脱下冻僵的鞋子用雪搓热,凭借粪便旁的草纸判断敌我踪迹。这些血泪交织的细节,被纪录片《生还》以纪实手法完整呈现,让观众得以窥见那段悲壮岁月中女性战士的坚韧与牺牲。
长期以来,以杨靖宇、赵一曼为代表的抗联英雄事迹常被影视作品所聚焦,而幸存者的命运则鲜有展现。高群书在谈及这一问题时指出,"实际上这些幸存者对东北解放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他们的故事却长期被历史尘封。"他特别强调,"东北本地许多有文化底蕴的群体对这段历史缺乏认知,亟需被重新挖掘与呈现。"在物资匮乏、孤立无援的极端环境下,东北抗日联军始终坚守前线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影片《生还》正是通过展现抗联战士突围过江、被苏军整编为教导旅、最终回归祖国参与解放东北的历程,填补了历史叙事的空白。与传统根据地不同,东北抗联的后方即是战场,战士们不仅要面对枪林弹雨,其家属子女也需共同承担生存压力。影片中,年幼的李童在遭遇日军时被赋予武器,生动诠释了家国情怀下不分年龄性别、人人皆为战士的时代特征。
传统战争题材中女性主角的身影相对稀少,而《生还》通过李童的个人视角,生动呈现了被服厂女兵团的集体形象。影片刻画了如母亲般守护战友的裴大姐、擅长歌舞且坚韧乐观的金玉希、在战火中诞下幼子的金道真,以及家族成员皆投身抗战的李童自身。即便身处物资匮乏、以缴获敌方物资为生的困境,这群战士依然维系着家庭般的温暖。片中所展现的乐观精神与凝聚力,正是创作者刻意强调的亮点。"我们有意突出抗联战士的群体情感和积极面,避免呈现过于压抑的基调,"导演高群书表示。他进一步解释道,这种表现源于东北人固有的性格特质,同时在极端环境下,若缺乏乐观信念,恐怕难以维系革命意志。"在没有配给的情况下,没有这种精神早就撑不下去了。"
电影《生还》的导演高群书坦言,即便反复观看数十遍,仍会被影片中展现的故事深深打动。他至今难忘李童与大部队失散的那场戏,饰演者邵正一平日性格坚毅,极少流泪。面对剧本中多处哭戏场景,邵正一曾坦言“我哭不出来”,但当拍摄到牺牲战友的遗体散落在山林间时,他却突然哽咽着喊出每个人的名字,那份在战火中唯一能表达的哀思,让监视器前的高群书也不禁落泪。
影片中90%的情节源自真实抗战历史,从金道真在战地分娩到老马以生命护送战友过江,这些细节让故事充满厚重感。针对部分观众认为影片“过于平铺直叙”“像在拍报告文学”的评价,高群书表示电影性本就因人而异,而“真实”是他创作的核心追求。他强调“白描是最高级的叙事方式,完全可以将《生还》视作纪录片来观看。”
在坚守真实基调的基础上,高群书为影片注入了温暖的结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曾被关押的革命同志重获自由。如今已成长为战士的李童与昔日战友在苏联餐厅重逢,他们互诉别后情谊。当李童凝视着战友手臂上的伤疤默默落泪时,金道真的小女儿金灿烂却安静地享用着晚餐,这份由无数双手从历史深渊中托举出的纯真,让观众在感动中体会和平的珍贵。
正如李童初到苏联时,第一次品尝列巴面包、享受浴缸沐浴的场景,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幸福感在那一刻变得具象化。影片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让观众无需被说教便能感受到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
高群书导演的战争片《生还》在制作过程中未启用任何知名演员,这一决定背后蕴含着深远考量。最初也考虑启用当红明星或流量艺人,但基于影片对真实性的严苛要求以及拍摄条件的艰苦性,最终放弃这一路线。同时,高群书坦言选择不依赖明星效应主要源于:一方面演员需在恶劣环境中保持高度投入,另一方面大牌演员的加入可能削弱观众代入感。为突破资金筹集的瓶颈,导演自筹经费承担了主要制作成本,彭禺厶、周云鹏、周思羽等合作演员均以友情身份参与,其报酬仅以红包形式体现。
在寻找能够扮演主角李童的小演员过程中,高群书也经历了诸多困难。拍摄电影《枪神》时,他曾在东北地区持续海选,但对身高、体能和性格的要求极为严苛,最终符合条件的演员寥寥无几。直到动作指导提供了视频资料,其中绰号“小辫子”的昆仑决少年选手邵正一凭借独特的气质脱颖而出。这个自幼习武、10岁起每日坚持跑10公里的少年,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毅力与坚韧。高群书评价道:“他身上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正是李童性格的完美体现,这种特质是无法伪装的。”
《生还》作为高群书执导的首部战争题材作品,历经四五年故事构思与筹备阶段。在创作过程中,他始终在思考如何真实呈现战争场景,最终摒弃了武侠化神兵演绎的套路,选择以最原始的作战方式展现历史——步枪与手榴弹的对抗。东北抗联善用手榴弹的战术特点源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冬季积雪可被爆炸扬起形成天然掩体。剧组为还原历史场景,将拍摄地选在吉林仙人谷,这里终年积雪覆盖,山势险峻。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环境中连续拍摄62天,不仅对制作团队提出严峻挑战,更让演员们经历非同寻常的磨砺。参与演出的演员需在积雪达一米的山路上背负粮食负重行军,即便有曾参军的跟组演员也难以承受,"走几步就喘,别说演戏了,先想着活下来"成为他们的真实写照。
正是这种高度还原的真实场景,使演员能够全情投入角色扮演。为弥补剧组多数演员缺乏战争戏拍摄经验的短板,高群书导演在开机前组织全员深入山林进行军事训练,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掌握时代背景,并要求每位演员撰写细致的人物小传。从磨损的旧军装到战士们脸上布满的雀斑、冻伤以及沾染战火痕迹的衣料,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以确保不出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女演员在上妆后几乎让导演辨认不出本貌,有探班人员误将这些女演员当作群演,直到卸妆后才认出她们的真容。
目前《生还》上映首日排片量仅有0.8%,但导演高群书表示对票房表现并不担忧。在他看来,相较于商业利益,更重要的是让更多观众了解这部作品。他表示:“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影片最终会通过线上渠道传播。”此次发行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将电影票价降至20元的结算价以惠及影院和观众,同时在农村市场实施免费放映政策,并与院线保持同步上映。
在《刀尖》《三叉戟》票房表现欠佳,以及《猎冰》口碑遭遇滑坡后,"江郎才尽"的质疑开始在观众群体中蔓延。面对争议,高群书始终保持开放态度,坦言"观众的评价可以有不同声音",但强调"创作永远需要靠作品说话"。这位以《征服》成就孙红雷的导演,其艺术生涯始终与争议相伴:从《风声》《东京审判》引发的口碑两极分化,到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神探亨特张》被指"精编版《法治进行时》",每部作品都经历了从质疑到被重新审视的历程。随着时光推移,这些曾被争议的作品逐渐显露出艺术价值,或成为经典范本,或被后人重新解读。作为新闻专业出身的创作者,高群书始终将历史与现实作为叙事基石,他习惯性地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深度信息采集,通过高频次浏览平台获取社会民生新闻素材,坦言此举既是创作资料的积累,也是探询观众关注焦点的方式。
高群书始终关注新生代导演的成长,今年其监制的谭嘉言执导作品《沙尘暴》在优酷平台上线。面对导演经验不足的现状,他主动承担起指导责任,从剧本创作、剧本围读到选角、后期制作全程参与,助力这部展现人性多面性的社会派悬疑剧获得8.1分的豆瓣高分,引发广泛热议。目前他与谭嘉言正在筹备的另一部作品《等到你》已进入后期阶段,而在完成《生还》后,还将继续支持一位青年导演的文艺片项目。面对众多怀揣梦想的年轻创作者,高群书坦言其面临的挑战:"如今新导演普遍缺乏资金支持,很多都需自筹经费。"他特别提到董性以导演的独立影片《如沐春风》,该片仅20人规模的剧组成员均为导演亲属与乡邻,戏称其为"河南的阿巴斯"。与此同时,高群书本人也在推进多个历史题材剧本,其中拍摄荆轲的故事是他多年的心愿。他希望通过还原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群像,如忠信不渝的荆轲、舍身取义的樊於期、优柔寡断的燕太子丹,唤醒当代观众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高群书的网络昵称曾因谐音产生误解,从最初的"膘客老高"到后来的"他去精神病院了",如今他更像是背负文化使命的"镖客",以无畏姿态将历史回旋镖掷向现实,或许终将掀起行业变革。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