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影视走到哪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48更新:2025-09-07 20:01:19

此前观众仍担忧光线传媒拍摄电影《三体》可能影响《哪吒2》的票房表现,但随后刘慈欣另一部科幻作品《带上她的眼睛》已宣布启动电影改编计划。2023年3月22日,该片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举行启动仪式,原著作者兼编剧刘慈欣、监制陈思诚、导演戴墨等主创团队成员悉数出席。

与《三体》相比,《带上她的眼睛》在大众认知度上相对较低,但作为1999年斩获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的作品,其后被纳入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及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这使得它在中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值得关注的是,该作品的影视改编团队堪称当前刘慈欣小说影视化项目中最强大的阵容——不仅由原著作者亲自担任编剧,监制陈思诚与导演戴墨在《唐探1900》之后再度携手,更邀请到《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编剧兼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参与创作。相比之下,张艺谋导演的《三体》在主创配置上显得更为普通。然而,随着影片的官宣,原著粉和普通观众的质疑声随之而来,尤其是片方将"爱情"作为显著标签,引发对故事改编合理性的担忧。

刘慈欣小说的影视化始终伴随着争议与质疑。尽管《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成功打造了爆款IP,但整体来看,该类型作品的开发难度极高的特点并未改变。从2015年《三体》电影拍摄启动算起,刘慈欣科幻小说的影视化进程已逾十年。当时游族影业投资、张番番执导的《三体》项目曾集结冯绍峰、张静初、唐嫣等当紅演员,但这部电影因制作周期过长和游族事件影响,最终将上映时间推迟至2030年。这种"热度高、产能低"的态势,实际上已成为刘慈欣小说影视化项目的普遍现状。据眸娱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5部基于刘慈欣作品的影视项目在推进中,其中包含六个不同版本的《三体》改编,但真正与观众见面的作品不足半数,部分项目甚至已失去进展。

以刘慈欣代表作《三体》为例,在已知的六个影视化项目中,目前仅三部完成公开播出。其中腾讯视频版因播放数据与口碑表现突出被视为相对成功,而奈飞版剧集与B站版动画则因口碑滑坡引发争议。这种分化折射出观众对科幻IP改编的普遍审慎态度,也暴露出影视行业在处理刘慈欣作品时仍处于探索期的现实。从改编难度来看,其根源在于小说本身的特质:一方面需将充满科学概念的科幻设定转化为视觉语言,另一方面则要平衡理性逻辑与人文思考的双重表达。即便是篇幅较短的《流浪地球》原著(仅2.3万字),电影仍需耗费大量资源呈现其核心场景;而《球状闪电》(近20万字)与《三体》(80万字)的宏大叙事,则对制作团队的创作能力提出更严峻的考验。刘慈欣本人曾坦言,《三体》的改编对于当前行业经验与技术而言存在显著挑战。

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进程面临巨大挑战,尤其在科幻领域更为显著。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2024年上海电影节开幕论坛上指出,科幻电影是衡量国家电影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尺。这类作品从世界观构建到视效技术实现,再到跨部门协作,均依赖于高度成熟的工业体系。以美国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为例,其科学顾问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布·索恩,团队耗时半年种植三万亩玉米地,三艘飞船模型亦通过3D打印与手工雕刻结合完成,充分展现了工业化制作的复杂性。反观国内,《流浪地球》的诞生曾被视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突破的里程碑,其场景搭建规模接近10万平方米,初剪视效镜头达4000个,20余位科学家参与创作,堪称诚意之作。然而优质案例稀缺,《上海堡垒》的口碑崩塌让观众对本土科幻持续存疑,即便《流浪地球2》已取得突破,郭帆仍坦言与好莱坞存在显著差距。这表明刘慈欣科幻小说的影视化改编本身难度极高,而要实现成功改编更需依托中国影视工业的实质性提升,因此即便张艺谋、陈思诚等导演参与,市场信任度仍显不足。中国科幻的发展需要时间沉淀,影视行业的"刘慈欣热"本质上也是"科幻热"的体现。但客观而言,这一热潮的兴起始于刘慈欣本人——2015年《三体》斩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2016年郝景芳《北京折叠》摘得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奖,掀起了国内科幻创作的浪潮。此时国际科幻电影如《星际穿越》《火星救援》已取得高度成就,进一步激发了观众需求,但市场仍缺乏具有中国风格与人文特质的本土科幻作品。影视行业敏锐把握这一趋势,凭借刘慈欣作品的高大众认知度与硬核科幻内容,将其作为打造本土科幻的突破口,由此形成持续的"刘慈欣热"。然而科幻题材的可视化呈现门槛极高,导致国产科幻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直到2019年《流浪地球》的突破性成功,才真正推动科幻热向影视行业扩散,并开启"刘慈欣"之外的创作格局。

当前国产科幻影视产业虽尚未形成完善的工业体系,但已呈现出从“刘慈欣热”向“科幻热”的积极转变,题材边界不断拓展,表现形式日趋多元。以2022年《独行月球》为例,该片开创性地以喜剧手法诠释科幻故事,打破传统科幻作品的沉重基调;2023年《流浪地球2》虽延续前作世界观,却实现了剧本层面的全面原创;《宇宙探索编辑部》则以意识流叙事和荒诞风格挑战行业惯例,证明科幻电影不必拘泥于宏大场面;《从21世纪安全撤离》更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建出独特的中二喜剧宇宙。尽管脱离刘慈欣IP后,部分作品面临商业化挑战与票房压力,但《宇宙探索编辑部》8分的豆瓣评分与《从21世纪安全撤离》7.3分的口碑表现,印证了原创剧本的市场价值。要实现科幻影视从热潮到繁荣的跨越,仍需在制作工业化水平、原创内容生产、观众认知培育等维度持续突破,唯有形成内容质量与市场表现的良性循环,才能孕育出兼具播出数据、票房成绩、社会热度与口碑价值的综合型科幻IP。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