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大卖,光线传媒暴赚20个亿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15更新:2025-09-02 04:04:56

由贺泓源撰写,骆一帆编辑的报道显示,《哪吒之魔童闹海》取得票房佳绩,推动光线传媒实现可观收益。4月21日晚公布的财报显示,光线传媒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达29.75亿元,净利润为20.16亿元,同比激增374.79%。这一亮眼的财务表现背后,是《哪吒2》创下的历史级票房纪录。

在2025年第一季度,光线传媒实现了显著的业绩增长。截至4月22日晚,《哪吒2》累计票房突破152.56亿元,位列全球票房历史第五位,这一数据刷新了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光线传媒的长期发展策略表现出疑虑。数据显示,阿里创投曾是光线传媒第三大股东,但在2025年第一季度已淡出十大股东名单。4月22日,光线传媒股价收于20.46元/股,单日跌幅达9.23%。值得注意的是,《哪吒2》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表现上,更展现出系统性的IP开发能力。光线传媒透露,影片上映前已启动潮玩、手办、卡牌及出版物等多元化衍生品开发,并推进海外发行计划,旨在深度挖掘IP价值并拓展盈利渠道。除票房分成外,该片在IP开发领域已产生显著收益。

《哪吒2》片尾名单中,共有12个消费品牌与其展开合作,涵盖蒙牛、兔头妈妈、荣耀手机等知名品牌。其中蒙牛旗下纯牛奶、纯甄、未来星等多个产品系列均推出红色哪吒限定包装,体现出对这一IP的高度重视。泡泡玛特几乎与电影上映时间同步推出相关盲盒产品,定价为69元/只,很快即告售罄。上映后,《哪吒2》更引发大量新合作,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表示,与该片的合作费用远高于市场上传统IP的平均水平,"我们内部对拿下该IP的决策始终坚定不移"。最终库迪成为现制咖啡领域独家合作方,李颖波还透露衍生品授权需导演组亲自审核,这种严谨态度在市场中较为罕见。影片的成功也推动了光线传媒的战略调整,在2024年年报中,公司指出正在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第二次重大转型,即从"高端内容提供商"转向"IP的创造者和运营商"。

光线传媒正加速调整IP开发战略,将核心资源向动画电影领域集中。在彩条屋与光线动画两大动画品牌的基础上,公司计划引导其他真人电影制作团队涉足动画领域,并筹备设立新的动画电影工作室,同时持续提升动画制作产能。真人电影业务则着力于打造重磅作品,推进类型化与系列化创作,追求内容创新突破。多个运营团队将以厂牌化模式运作,确保现有IP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快速变现,同时创新运营机制,将运营环节前置至IP创作阶段。据透露,公司已开始在游戏、卡牌、潮玩、线上及线下品牌门店、主题乐园等多个赛道进行战略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对光线传媒的转型路径反应平淡。阿里创投的快速套现行为成为明显信号。截至2024年9月,其持有股份已从5.39%降至158,165,668股。至2025年3月,阿里创投彻底淡出公司十大股东名单,不再披露持股信息。

阿里创投或未能实现显著盈利。此前,该公司以24.22元的价格参与光线传媒非公开发行新股的认购,该价格甚至高于光线传媒在2025年4月22日的收盘价。资本市场对光线传媒信心不足,主要源于电影行业持续波动的态势。

尽管《哪吒2》票房表现亮眼,但尚未彻底扭转电影市场的低迷局面。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5年清明档总票房以3.78亿元落幕,同比下滑55.1%。值得注意的是,该档期总场次达139.5万,刷新中国影史清明档场次纪录,反映出单场观影人次的明显下降。

聚焦近期新片动态,2024年清明档期未出现现象级影片,仅有一部作品突破亿元票房大关。受市场低迷影响,电影《哪吒2》第三次延期密钥,上映时间调整至5月31日。据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全年票房收入为425.02亿元,同比下降22.6%;观影人次达到10.1亿,较2023年减少22.3%。值得注意的是,4月期间光线传媒已指出,当前市场中实现盈利的影片占比不足10%。随着短视频平台持续蚕食用户观看时间,传统院线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最新网络视听数据,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4亿,持续增长态势显著,连续六年稳居网络视听应用细分领域的榜首。这一数据折射出影视行业的新趋势:唯有具备更高吸引力的影片,方能有效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因此,对影视制作方提出了更严苛的创作标准。某头部电影公司高管向记者透露,当前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公司资源则集中于新题材的头部项目。在此背景下,制作方不仅强化成本管控的精细化程度,更开始推行明星演员的分成机制,以实现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