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复出拍大尺度片,才换回5.7分,到底烂在哪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47更新:2025-09-08 23:11:39

近日,未能登陆国内院线的《绿夜》终于正式与观众见面。上一次观众目睹范冰冰的身影,还是在去年的韩剧《知情人》中,她客串出演了一位兼具美貌与气场的幕后大佬角色。尽管戏份有限,但展现出的强大气场令人印象深刻。而今年由范冰冰幕后投资的《绿夜》虽以韩国为故事背景,实则为一部香港电影。该片于11月1日韩国首映后便在国内引发热议,当时的热搜词条为'求资源',这一现象至今仍在持续。

图片

《绿夜》之所以引发热议,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表面的露骨情节。然而,若观众仅为此类元素而来,恐怕难以满足期待。影片真正想要探讨的,既非此前流传的女性情感纠葛,也非被拿来炒作的感官刺激——这些内容全然与影片的核心主题无关。

图片

《绿夜》的故事围绕中国移民静霞(范冰冰 饰)与绿发女孩(李周映 饰)展开。两位女性在首尔机场安检处相遇,对方对搜身检查漠然的态度逐渐引发静霞的迷恋。为摆脱无能的婚姻枷锁,她们联手踏入韩国黑帮的危险世界,在与试图控制她们命运的势力对抗过程中,逐渐领悟到唯有自我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影片以简洁的叙事框架,巧妙省略了核心情节,却用极具张力的四个关键场景——两场床戏与两次凶杀——构建起整个故事的内在逻辑。若能理解这四个节点,便能窥见电影所探讨的关于女性自我觉醒的深层主题。

图片

然而更大的转折随即发生。绿发少女闻声而至,径直闯入房间,用五彩斑斓的灯线从背后紧紧勒住男子咽喉。惊魂未定的范冰冰猛然起身,惊恐地注视着两人激烈搏斗的场景,随即抓起床边的灯具,对着男子头部狠狠砸下。在第二轮的拉扯中,绿发少女最终将男子推下楼梯,致使他命丧当场。

图片

在这两起事件中,范冰冰丈夫的饰演者始终被赋予象征意义,其形象呈现高度刻板化特征。该角色的存在本质上强化了对女性的物化与贬损,尤其以"我原谅你了"这般充满矛盾的台词,实质上构成了对范冰冰的二次伤害。从叙事结构来看,男性角色的功能性表现为双重性:一方面为女性提供逃离现实困境的象征性出口,另一方面又通过这种荒诞的原谅姿态,意外地为女性互助模式"Girls Help Girls"注入了情感联结动力。

图片

在离开原配家庭的背景下,范冰冰与绿发少女之间的互动成为剧情的重要转折。随后,《绿夜》引入了第二场亲密戏份,此前因这一片段引发网友强烈兴趣。影片中,范冰冰回眸凝视绿发少女,随即主动亲吻,两人展开深情接吻的戏码,这一情节也持续受到观众关注与讨论。

图片

在探讨第二场凶杀案之前,我们需先分析两场床戏的导演处理手法。值得注意的是:具备强烈女性意识的导演在呈现床戏时,往往能避免落入传统男性凝视的窠臼,即便是涉及暴力场景的片段也保持了叙事克制。聚焦第一场戏画面,范冰冰以俯卧姿态被按压于床铺,面部深陷枕头,肢体与呼吸均被限制。此时观众仅能捕捉到明显的压迫感,却无法解读出任何暗示性的情感信号。

图片

第二次的经历截然不同,从轻吻的那一刻起,她便主动地、欣然地投入其中。当两人抵达床榻时,她始终用目光追随那头碧绿的发丝,任由对方的手指在自己的肌肤上缓缓游移,仿佛每一寸触碰都饱含着默契与期待。

图片

导演通过强烈的视觉与情节对比,意在向观众展现一个长期被压抑的女性角色在特定情境下获得身体自主权的转变。在此,性意识的觉醒与愉悦不仅象征着个体对身体的重新掌控,更隐喻着自我意识的复苏与确立。因此,在后续剧情中,范冰冰彻底摆脱了过往的懦弱与隐忍,以染绿发作为突破的标志,主动寻找绿发女孩。当她遭遇毒贩男友的暴力侵害后,更是果断反击,以行动捍卫自身权益。

图片

很明显,这并非单纯体现女性间的爱情叙事——若作此解读便显得局限性十足——更准确地说,它展现了女性在自我意识觉醒后对男权体系的抗争姿态。影片中范冰冰决绝的反击,源自于小痞子那句"我原谅你了"的台词。女人凭什么需要依赖男性的宽恕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她挥洒香水的瞬间与果断割喉的动作,既是对过往柔弱形象的突破,也是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夺回话语权的激烈宣言。在审视当下评分骤降至5.7的现状时,这种分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影片本身的不足,毕竟其在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上确实存在明显的缺陷。

图片

当女性意识的讨论先入为主时,往往导致剧情设定脱离现实基础,从而忽视了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单看丈夫被两名女性联手杀害后,竟以心脏病为由蒙混过关的桥段,就已显露出逻辑漏洞。更荒诞的是绿发少女公然携带着价值千万的毒品在都市中游荡,甚至能轻松避开追查,这种设定不仅削弱了故事的可信度,更让观众难以产生代入感。一旦作品无法激发观众的沉浸体验,其叙事的合理性也随之崩塌。当核心逻辑都站不住脚,导演仍执意推进这种叙事,本质上暴露了其对创作本质的误解——将个人议题凌驾于现实逻辑之上,实则是一种自我封闭的创作姿态。

图片

本质上并非女性意识本身存在缺陷,而是其在叙事中未能获得充分的合理化表达。因此《绿夜》被批评的根源在于女性意识的概念化呈现脱离了故事内核。此外,导演过度追求符号堆砌,导致影片结构显得冗杂:红色与绿色作为核心意象反复堆砌,范冰冰骑摩托车的镜头被刻意强调的存在感;鞋履、足部与发丝等元素也不断重复出现,仿佛在提醒观众这些隐喻的存在。至于两场缺乏男性凝视视角的床戏,其存在本身可能属于冗余设计——观众完全可以借助文本线索进行自我补完,而删除这些场景虽能精简叙事,却会牺牲部分商业吸引力。

图片

与情节繁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导演在关键场景中刻意为之的简洁处理。当两位女主角历经艰险逃至酒店时,电视画面突然切入一则本地报道:一栋建筑突发火灾,丈夫不幸遇难,唯有母女二人在废墟中幸存。这一新闻片段不仅成为串联两位女主角情感的纽带——她们相似的遭遇让彼此产生共鸣,更像是一则隐喻,指向所有逃离家庭束缚的个体在现实困境中可能面临的归宿。

图片

令人遗憾的是,导演在关键情节上选择了力度最为显著的简化处理,这种取舍直接导致两位女主角之间的情感发展节奏过快。过于迅速的信任建立削弱了人物关系的张力,使得后续的情感高潮因缺乏扎实的情感铺垫而显得突兀,令观众产生情节逻辑断裂的困惑。更值得商榷的是,影片强行借鉴娄烨式的手持摄影风格,频繁的镜头晃动不仅未增强叙事效果,反而让观众多次产生视觉不适,这种过度的模仿反而损害了影片的整体质感。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