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影业姚晓峰:长剧“思变”,拥抱危机与变化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59更新:2025-09-13 19:20:05

刊前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024年,娱乐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融合态势。数据显示,国内短剧产量已超越电影,海外短剧创作势头赶超传统影视,直播演艺的热度更甚于游戏领域。与此同时,团播秀场成功吸纳大量综艺团队,标志着娱乐形式的深层重构。在行业剧变背景下,监制王红卫坚持自我革新,姚晓峰导演倡导创新变革,优酷副总裁沈严直言“平庸就是原罪”……正值2025年度CEIS娱乐产业年会召开之际,娱乐资本论特别推出这本专刊,汇聚十位行业领军人物的深度对话。这些声音恰如松柏,在见证行业寒冬中彰显韧性,既是对2024年变革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自我审视。让我们凝聚这些智慧与勇气,共同直面娱乐行业新春来临前的挑战。

2024年,长剧市场在爆款与争议中艰难前行。面对微短剧对市场的冲击,长剧整体规模明显萎缩,但创作方向正发生显著变化,精品化、微创新以及短平快的叙事风格成为突围关键。爱奇艺推出的首部播放量破万的长剧《追风者》突破传统谍战剧框架,将金融视角融入故事主线,成功刷新谍战剧热度纪录。优酷"白夜剧场"升级后,首部作品《微暗之火》通过悬疑与爱情元素的融合创新,展现了市场对品质内容的期待。这两部现象级作品均出自以导演与制片为核心竞争力的启蒙影业。此前,该工作室凭借都市情感剧的扎实功力和贺岁剧的创新尝试,代表作《假日暖洋洋》系列在春节档获得广泛认可。而今年,通过彻底打破类型片桎梏,启蒙影业以"做好剧"的新定位赢得市场信任。在行业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这家制作公司凭借持续创新的创作理念,成功在长剧领域开辟新局,其导演姚晓峰坦言成功秘诀在于坚持求新求变。

2024年被视作长剧行业面临转型关键期的一年,随着微短剧的崛起,传统长剧创作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场关于长剧与短剧的市场竞争中,启蒙影业始终保持着清醒认知——优质内容永远具有吸引力,若观众流失,根源在于长剧自身未能与时俱进。姚晓峰指出,相较于2023年,今年长剧市场呈现收缩态势,无论是整体产量还是爆款数量均有明显下降。面对短剧对长视频市场的冲击,他强调内容本质才是核心竞争力,观众选择的是符合自身喜好的作品而非形式本身。

谈及"长剧短期化"的现象,姚晓峰认为短剧通过提炼长剧核心梗,以更紧凑的叙事结构完成创作,这种创新模式客观上推动了长剧的升级转型。他指出,当前长剧制作存在两大困境:一是经典作品需要更高效的故事表达方式,二是部分项目存在冗余过渡情节。对此,启蒙影业正在探索剧本精简方案,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叙事环节,让观众能够直达核心剧情。这种创新尝试既符合碎片化时代的观看需求,也能保持长剧的叙事完整性。

关于集数压缩带来的成本难题,姚晓峰坦言这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虽然短剧模式能降低单集成本,但场景搭建、服装道具等基础制作环节仍需保持专业水准。他指出行业正处在探索阶段,需要研究如何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制作流程。这包括探索精品短剧的季播模式、明确不同类型剧集的适配长度,以及构建更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他认为这种转型不是简单的形式改变,而是整个影视创作生态的重构。

启蒙影业的前身团队长期专注于都市情感剧领域,但自公司成立后,创作方向呈现出显著转变。从都市剧到重启国产剧贺岁题材,再拓展至金融视角的谍战剧与悬疑爱情剧,每一部作品都突破了以往的创作边界。这种不断探索新题材、勇于创新的创作理念,成为启蒙影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谈及爱奇艺首部热度破万的《追风者》时,娱乐资本论询问其成功经验,姚晓峰表示:每一部剧的成功都源于独特的创作契机,而非可复制的经验模式。《追风者》的创作初衷是探索民国题材的新视角,通过金融主题切入谍战叙事,实现了内容上的实验性突破。其播出成功则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精准的市场定位、创新的叙事结构以及对时代语境的深度把握。

我认为成功并无既定经验,每一部作品都需要从头构建。毕竟,即便是制作一部成功的剧集,也不能因此沾沾自喜。每部剧都有其独特的呈现方式,创作者必须倾注大量心血,在创作过程中避免投机取巧,杜绝通过延长集数来增加收入,或为了节约成本而搭配不匹配的主创团队。只要始终保持初心,专注于项目本身的质量,最终的市场反响便交给观众评判。

娱乐资本论:《追风者》播出后,您是否从观众反馈中捕捉到市场趋势的转变?姚晓峰:近期我在关注《九重紫》和《永夜星河》的创作,发现长剧需要持续升级,才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期待。如果固守原有类型创作模式,观众很快会失去兴趣。因此,当前阶段谈论经验可能并不准确。《九重紫》作为一匹黑马,展现了市场对创新的渴求。而长剧的精品化、快节奏化,正在迫使行业缩短篇幅,这或许是突破长剧困局的路径之一。

娱乐资本论:启蒙影业是否会考虑压缩项目的集数?姚晓峰:实际上,早在两三年前规划储备项目时,我们就有意识地兼顾长中短剧种。在剧本开发阶段,我们既布局了三四十集的长剧项目,也规划了八集的迷你剧、十几集的悬疑剧。今年《我的阿勒泰》出现前,短剧集的销售渠道尚不成熟,但随着迷你剧展现市场潜力,我们开始探索以适配内容长度匹配市场规律的创作方向。目前我们考虑通过同时拍摄季播剧的方式,分两季播出以节约制作成本,同时也会在长剧开发中同步孵化衍生内容。

娱乐资本论:《假日暖洋洋》是否属于季播剧的尝试?中国季播剧是否具有独特属性?姚晓峰:该作品本质上是IP系列化的探索,对制作公司而言,打造具备市场生命力的长效IP至关重要。这要求每部衍生作品都要保持新颖性与观赏性,确保观众持续关注。以《乡村爱情》为例,尽管已拍摄众多季数,依然获得观众青睐,说明IP系列化模式具有巨大潜力。我们正在研发的《乾隆百工局》尝试分四季开发,目前完成第一季制作,后续将依据市场反馈推进系列化。只有首季能留住观众,才能激发对第二季的期待,这也倒逼内容质量必须提升。今年《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作为原创剧实现IP系列化,正是制作机构追求的目标,具备优质原创IP后,可持续开发将成为可能。

娱乐资本论:《微暗之火》作为首次尝试悬疑剧,播出后带来了哪些启发?姚晓峰:启蒙影业近年来不断进行创作实验与突破。考虑到团队原有擅长都市题材的特点,《追风者》《微暗之火》《假日暖洋洋》等作品以及即将播出的《北上》,都属于新类型探索。这些尝试帮助我们积累了不同题材的市场反馈数据,为未来节目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我们团队前身是以导演和制片为核心的制作团队,都是在行业里相对被动的身份,当我们拍出一部爆款,会有很多同类作品找来。决定做启蒙影业的发心就是想拍不同类型的剧,大家希望做更多有趣的内容,想做的内容,如果外界不能给到我们,我们就自己去孵化生发。《微暗之火》在我们做的项目里确实看起来比较另类,这个故事一开始打动我们的是里面的爱情、少年的勇气,但做成长剧集需要复合元素,所以我们才和编剧讨论出一条“悬疑 爱情”的方向,还尝试把诗歌的文字通过画面、影像、音乐等艺术媒介做了可视听化,整个项目应该说是非常具有实验性的。

当长视频行业遭遇发展瓶颈的当下,实现突围的关键在于提升内容质量并融合多元元素。唯有坚持探索这条道路,通过打造精品内容与丰富表现形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寻得新的生机与增长点。

在视频平台推行“后验机制”后,播出效果直接关联结款金额。尽管有人担忧这会增加影视公司的经营压力,但姚晓峰认为这恰恰为优质内容创作提供了契机。他表示,过去追逐虚幻概念的融资方式已不再被接受,如今平台与市场更倾向于为真正投入制作的公司提供回报。谈及内容创新,姚晓峰指出国内长视频平台普遍给予创作者充分空间,鼓励尝试新题材。平台愿意与影视公司共担风险,如优酷扶持《微暗之火》作为“白夜剧场”升级首作,爱奇艺支持《追风者》等。他强调,制作公司需对内容负责,展现出制作诚意,才能获得平台的持续支持。

关于“后验激励”模式,姚晓峰认为这并非压力,而是对创作者的正向引导。他指出,后验机制使内容与观众互动更直接,就像电影通过票房数据衡量市场反馈,电视剧的后验数据也能反映观众观看量、留存率和充值行为等,这些多维度信息有助于创作者与观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在储备内容方面,启蒙影业正推进多元化的项目布局,包括古装探案系列《乾隆百工局》(计划开发四季)、以小人物视角呈现南京历史变迁的“南京三部曲”(分别聚焦1911、1937、1949年)、公安题材《无所遁形》、古装女频向《一纸千金》以及现代言情题材《小船三年又三年》等。公司正在为这些项目匹配最适合的编剧团队,未来三年逐步孵化。

针对长剧行业爆款制作的困境,姚晓峰认为纯粹依赖爆款的路径已不现实,但公司仍坚持打造高质量内容。他强调,从剧本孵化、班底组建到制作全流程,需保持专业态度与创作初心,让每部作品都经得起良心拷问。尽管制作过程中可能因多方参与而产生变化,但公司会把握核心方向,确保最终呈现的品质。被问及对启蒙影业未来的期待,姚晓峰表示希望持续探索实验性创作道路,因为危机中往往孕育机会,唯有积极拥抱变化才能突破行业困局。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