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这婚,离还是不离?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49更新:2025-09-09 20:19:55

当《再见爱人》首播第一期时,我们曾聚焦于傅首尔与老刘这对夫妻的相处状态。彼时观看这对夫妻的互动,既令人酸楚又充满共鸣,他们以真诚的态度维系着婚姻,却在中年阶段难以逆转地走向疏离,这种无奈的分离状态让观众既心疼又深感遗憾。

图片

起初,他们一贯声称‘并无明确的问题’‘并无重大困扰’,但胡彦斌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指出:‘那些无法明确表达问题的人,往往隐藏着最严重的问题。’

图片

截至目前,节目已播出三期,傅首尔在每期录制中均展现出明显的情感波动,尤其在最新一期中,其情绪表达不仅引发自身泪洒当场,更意外导致搭档老刘产生强烈情绪反应,现场氛围令人印象深刻。

图片

在经历了一场情绪宣泄后,老刘似乎卸下了心头重负,题板上的选项首次出现“不离婚”的选择。预告片中,他仿佛重获新生般重新露出了笑容。这种自我调节的方式令人意外,或许每个人都有不被他人理解的隐秘出口,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压机制,正是实现内心和解的关键。

图片

希望这并非一时之计,老刘或许真正想通了。毕竟这对夫妻的矛盾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层的冲突——既非原则之争,也无关人品之疑,难以调和的矛盾远非一句“我错了我改”所能化解。他们各自都未曾犯错,却因社会对“女强男弱”组合的固有偏见而陷入身份认同的困境。老刘难以接受傅首尔强势主导家庭的状态,导致他长期处于矛盾与挣扎之中;而傅首尔虽承担着传统主外角色,却始终无法完全消化其中的委屈与压力。

图片

这场婚姻中的丈夫与妻子,彼此对关系的期待始终存在着未被言明的隐痛。当压抑的情绪逐渐积累,反而会加剧内心的消耗,甚至让伴侣感受到无形的压力。面对这种复杂的情感困境,简单地建议"分开吧"显然不够妥当,但问题的本质确实难以轻易达成共识。这期节目中,李静与戴军以访谈形式对三对夫妻展开深度剖析,其中傅首尔与老刘的真诚表达令人动容,然而他们始终未能突破表层交流的局限。尽管两人展现出善良的本质,却也巧妙运用着话语的艺术,三期内心的倾诉虽显真挚,却始终未能触及最深层的核心。

图片

戴军那张看似犀利的嘴实则如同一把精致的金钥匙,谁还想着文绉绉地绕圈子,谁就注定被这把金钥匙撬开心防。他抛出的三个问题堪称三连击,直指这对夫妻的症结所在——'看到老婆越来越红,你是什么态度?' '对什么都没兴趣,那你对孩子呢?' '不愿意为老婆做出改变,是不是代表你不爱她了?'

图片

老刘始终保持着异常沉稳的情绪,面对提问时紧闭双唇,垂首不语。戴军穷尽各种方式追问后,最终给出了一个冷静而略带嘲讽的评价:"你现在的状态就像一具失去了灵魂的躯壳。"

图片

或许很多人都曾这样认为,却因太过接近事实而显得格外刺痛。李静在节目中意外成为救场角色,当戴军直接发问老刘是否还爱傅首尔时,她迅速给出了一个缓和气氛的解读:“不是不爱了,而是老刘更专注于自我,将傅首尔置于次要位置。”这句话瞬间击中老刘的情绪,令他泪如雨下。傅首尔与老刘相识十五年,这般痛哭流涕的场面或许是首次遇见,她慌乱中只能陪伴落泪,不断安慰道:“爱自己是值得肯定的,人应当为自己而活,老刘你能如此珍视自己,我由衷为你感到高兴……”镜头捕捉到一个微妙的细节,老刘的手始终轻抚在傅首尔的腿上。

图片

这对夫妻的处境着实令人深思。表面看来生活已被困入死胡同,可即便是最封闭的巷道,也总会有光线穿透的时刻。或许对中年伴侣而言,岁月沉淀的痕迹早已让彼此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当老刘道出自己流泪的真相时,话语中透着令人震撼的清醒——'我终于明白为何无法满足她的期待,原来我更爱自己,甚至从未察觉这份自私。'

图片图片

有多少男性会公开承认自己存在自私的倾向?老刘作为傅首尔的丈夫,至今仍坚持着一些颇具象征意义的日常:每逢生日必送鲜花并手写卡片,向所有人宣告"我最理解她有多辛苦"。更令人称奇的是,为了应对傅首尔浅眠的特性,他始终遵循她的作息规律,即便涉及重要赛事也会选择录制后反复观看。当这些行为被视作爱的证明时,或许正折射出中年婚姻中某种微妙的异化——相处时间越长,越容易将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但令人深思的是,这些看似感人的举动是否反而加剧了傅首尔内心的某种失落?实际上,当老刘说出"我自私"时,暴露出的正是他与傅首尔在价值认知上的根本分歧:在当代语境下,将"爱自己"等同于"自私"的思维模式,恰是传统观念对个体意识的压制。正如文化评论人黄执中所言,老刘遵循的是一种"老派人的剧本",这种建立在牺牲与奉献之上的伦理框架,往往以压抑自我为代价。

图片

如今2023年,老刘并未因领悟到“我最爱的是我自己”而感到喜悦,反而深感羞耻,甚至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以此来宽恕自己。

傅首尔所呈现的剧本,无疑是新时代中备受新女性群体推崇的典范。她劝慰老刘的话语——“爱自己是好事”——对于年轻女性乃至更广泛的新一代群体而言,已然成为不可置疑的共识,被视作一种客观事实。

图片

在探讨伴侣关系的边界时,傅首尔展现出对独立人格的执着追求。她与老刘共同回应"是否认为彼此是一个整体"的提问,老刘以含蓄的方式坦言"曾经是",而傅首尔则显露出辩论家的锋芒,直言"我与任何人都无法构成完整体,我不需要任何人的配合,完全可以自我圆满"。这种强烈的个人主义宣言,反而让老刘在沉默中流露出一丝动摇,轻声反问"我不在乎你是半圆还是圆,或许更享受独处的时光"。尽管老刘是否适合独居存疑,但傅首尔即便强调人格独立,作为伴侣仍需依赖对方的情感投入——毕竟她不断强调"老刘还爱不爱我",这种对爱情的执着恰恰证明了她需要对方持续的关爱与付出。

图片图片图片

不禁令人感慨,这或许正是性别差异的普遍现象。当男性处于家庭主导地位时,其对婚姻中"爱情占比多少"的思考往往居于次要位置,更倾向于关注财富积累与物质保障。而女性,无论是在外奔波还是承担家庭责任,普遍保持着对情感联结的执着追求,从青涩年华到暮年岁月,始终渴望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情感滋养与精神慰藉。

图片

傅首尔的"女强"困境折射出一种独特的矛盾:在追求独立与事业成就的道路上,她凭借职场成功获得持续的成就与满足感,这种正向循环不断激发她的野心,推动她向编剧、导演等更广阔的领域迈进。这种特质在男性身上往往能转化为更直接的幸福体验,而傅首尔虽已收获事业带来的满足,却仍执着于对爱情的追寻,折射出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难以回避的情感需求。

图片

Melody曾提及一句奶奶的话:“女人很难在事业成功的同时,兼顾爱情与家庭的圆满。”这句话对错难辨,但现实中多数人确实面临这样的困境。若将角色进行性别转换,假设傅首尔扮演丈夫的角色,这样的家庭虽不能保证绝对幸福,但因符合社会普遍的性别期待,反而能获得相对轻松的生活状态。傅首尔可以专注追求事业发展,无需为“我事业心强却不是好伴侣”的矛盾感到自责;而回家发现妻子不务正业时,发泄情绪也更直接。

图片

或许在上海拥有足够财富购置别墅的丈夫,对妻子选择躺平的生活方式并无过多忧虑?他们更可能需要一个能够承担日常琐事的伴侣,而非执着于外在职业身份。老刘作为妻子,大概率会顺应这种生活节奏——清晨七点送孩子上学,十点归家后简单用膳,午休间隙处理家务,傍晚再次出门接孩子。这种被称作"封闭"的生活状态,于她而言或许承载着别样的安稳感,既无需面对外界对全职主妇的评判,也消解了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期待。

图片

傅首尔与老刘在家庭角色中所经历的失衡与焦虑,本质上源于他们尚未真正掌握内心的底气。若老刘能淡泊外界对"软饭硬吃"的非议,以从容姿态为妻子守护家庭后院,或许便能获得应有的舒适与自在。而傅首尔则更清醒地意识到,当一个人既执着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又倾注于事业发展的追求时,那些看似矛盾的处境本就无需向世俗者交代。他们在家庭与事业的天平上摇摆的困境,或许正是当代职场女性与男性共同面临的生存课题。

图片

然而,现实情况是他们或多或少、有意或无意地仍处于"男强"规训体系的桎梏之中。这种社会期待导致老刘在承担家庭主夫角色时产生心理抑郁,而傅首尔即便在扮演女强人角色时,也未能完全沉浸其中,始终需要抽出精力关注家庭日常事务。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她对老刘测量地板时超出半个房间范围的行为表达了不满,papi的观点颇具启发性,指出若将任务交由他人负责,便需做好承担相应风险的准备。

图片

若剥离父权制度对婚姻的束缚,仅要求以老刘为代表的普通男性真正发自内心地欣赏如傅首尔般处于事业巅峰的女性,这种期待本身便存在失衡。反之,当女性在社会地位与财富上取得显著成就时,要求其对普通男性保持情感共鸣,同样面临现实困境。双方在权力结构与人生轨迹上的落差,使得这种双向欣赏的期待难以实现。

图片图片图片

当世俗的纷扰难以避免时,我们是否仍能坚持内心的真诚与自我审视?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