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导尺度大开,年度最被低估的美剧之一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59更新:2025-09-10 01:53:50

近日,《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在内地院线重新上映。这部作品被许多影迷誉为系列电影的巅峰之作,其艺术价值 largely 归功于导演阿方索·卡隆。作为"墨西哥三杰"之一,卡隆善于将类型化叙事与个人艺术理念相结合,在视觉呈现中注入独特魅力。恰逢其时,Apple TV 近期上线了由卡隆执导的全新剧集,同样展现了其鲜明的创作印记。该剧集名称为《免责声明》。

这部剧改编自英国作家蕾妮·奈特的同名长篇处女作,由获封"大魔王"称号的凯特·布兰切特、曾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凯文·克莱恩,以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萨沙·拜伦·科恩(以《波拉特》系列闻名)联袂出演。此外,因《鱿鱼游戏》获得全球关注的韩国女星郑浩妍也特别客串饰演了重要亚裔角色。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却未能带动该剧的热度,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会成为年度最具潜力的被低估作品之一。

凯特·布兰切特与郑浩妍联袂演绎的电影《免责声明》讲述了一段跨越近二十年的纠葛往事,故事在英国与意大利之间交织展开,聚焦两个伦敦家庭遭遇的深刻悲剧。女主角凯瑟琳(凯特·布兰切特饰)作为一位杰出的纪录片导演,近日斩获英国皇家电视学会年度大奖,其职业生涯正处于巅峰时刻。

在出席完颁奖典礼后返回家中,她意外收到了一本尚未正式出版的小说——E.J.普雷斯顿所著的《完美的陌生人》。书页扉页上写着"本书献给作者之子乔纳森",而第二页则附有一则颇具讽刺意味的免责声明:若故事中出现的活人与死人存在相似之处,那正是作者刻意为之的安排。

有三个显眼的疑点令这本作品充满诡异色彩。首先,文中频繁出现的"活人和死人"表述暗含着某种隐秘的敌意;其次,"绝非巧合"的断言刻意颠覆了传统虚构作品惯用的"纯属巧合"叙事逻辑;更值得注意的是"免责"条款——作者在扉页明确声明,若读者执意将故事与自身对应,后果将与创作方无关。简而言之,这本被冠以小说之名的文本既真实又具有指向性,它仿佛在重构读者的人生片段,但若因此引发法律纠纷,作者已提前做好免责准备。令人震撼的是,凯瑟琳最终发现,书中的叙述竟如同复刻般详尽地重现了她二十年前在意大利经历的一段引人注目的往事。

21年前的某个夏日,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小镇上,19岁的乔纳森意外闯入了凯瑟琳的世界。彼时,凯瑟琳的丈夫罗伯特因工作提前返回英国,留下她独自抚养年幼的双胞胎之一——4岁的尼古拉斯。在孤独与思念交织的日子里,凯瑟琳对乔纳森展开了情感上的主动接近,这段短暂却炽热的相识让乔纳森逐渐迷失自我。直到某个深夜,当情感达到顶峰,乔纳森拿起相机,为凯瑟琳留下了大量私密的影像记录。

数月后,乔纳森为救溺水的尼古拉斯而殒命,凯瑟琳仓皇返英,试图在旧日伤痛中寻找解脱。然而命运弄巧,一封名为《完美的陌生人》的书稿悄然抵达她手中。这部作品实为乔纳森生前挚爱的母亲南茜所著,其在病榻上完成的遗作,竟被乔纳森的父亲斯蒂芬冒名顶替。在南茜病逝后,斯蒂芬将书稿以E.J.普雷斯顿的笔名寄送给凯瑟琳及其家人,并在独立书店内限量发售。他的真实意图并非文学创作,而是精心编织一张舆论罗网,企图通过这本书将凯瑟琳推入深渊,完成对"夺去"儿子生命的复仇。

《完美的陌生人》不仅将凯瑟琳推向她始终回避的往昔回忆,更通过罗伯特在遭遇当年私密影像时的心理变化,揭示了两人关系的裂痕。影片以细腻的叙事手法构建出对婚姻本质的深层解构,展现出情欲纠葛与时间流逝交织下的情感崩塌。这种对人性阴影的挖掘,使《免责声明》成为一部探讨情欲、死亡、时间与复仇的复杂戏剧,其叙事结构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张力和哲思空间。

在《免责声明》开播后,其IMDb评分为7.2分,烂番茄新鲜度为78%,Metacritic专业评分达到70分。尽管在影视评分体系中获得了一定认可,但相较于同期美剧作品,该剧的整体口碑表现仍显得相对平淡。

英国《卫报》与Collider网对本剧的评价呈现出鲜明对比:前者指出其视觉呈现精湛但叙事节奏缓慢、表演夸张、叙事态度自负且略显做作;后者则盛赞其情节跌宕起伏、视觉震撼力强、心理冲击力十足,仿佛真实生活的缩影。尽管评价立场迥异,二者实则共享着相同的观察视角——即导演阿方索·卡隆通过多重视角与叙事策略,构建出对当代社会"虚实界限"的深刻探讨。这种复杂的叙事架构要求观众在多重体验间持续切换,能够体悟其深层意图的观众会沉浸于独特的叙事魅力,而难以适应的观众则可能产生焦躁与不适的情绪。

若将旁白视为叙事视角,《免责声明》呈现三种不同的叙事口吻。其一是斯蒂芬作为复仇者的叙述视角,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其二是聚焦于凯瑟琳的观察视角;其三是围绕凯瑟琳丈夫罗伯特的审视视角。在斯蒂芬的叙述中,通过"我"的视角讲述了妻子南茜深陷悲伤、最终离世的过程,以及自己如何实施复仇计划的完整叙事链。

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采取行动了。那个深夜,当你握着丈夫颤抖的手,试图用平静的语气说出“我们必须离开这里”的时候,你知道这不仅是为了逃离婚姻的泥沼,更是为了拯救那个逐渐崩塌的家族。你默默策划着一切,从偷偷保存积蓄到研究巴黎的房价,每一个细节都在为你即将做出的决定铺路。当你终于站在火车站台上,看着列车驶向远方,你听见家族成员的质疑和指责,但你只是紧了紧手中的行李箱拉杆,告诉自己这是一次必要的冒险。你开始明白,真正的救赎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承担所有后果的决心。

罗伯特独自坐在书房的橡木椅上,手中握着那本泛黄的小说,书页间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他的目光游离在书页间,却总被窗外飘过的艳照吸引,那些光影交错的画面如同利刃,不断割裂着他的思绪。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翻看妻子珍藏的旧物,那些尘封的往事如同潮水般涌来,将他淹没在回忆的漩涡中。他的心境在这些冲击下愈发复杂,仿佛置身于一场无声的风暴,无法自拔。

作者巧妙运用三种叙述视角与人称转换,不仅展现了叙事手法的高超,更精准对应三名角色对事件的认知局限。斯蒂芬作为故事的掌控者,拥有完整的时空认知;凯瑟琳虽能回忆起过往的所有细节,却对现实发展缺乏理解力。而罗伯特则处于双重认知盲区——既无法追溯往事,也未能正视当下,他仅能在「丈夫」的自我认知框架中建构妻子背叛的想象。对艳照的拍摄过程与书中内容的真实性,他始终漠不关心,唯一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责任划分将妻子彻底逐出家庭。

除了采用旁白形式,《免责声明》更通过大量对话推动剧情发展。尤其在展现21年前意大利往事的情节中,仅通过对话呈现,摒弃了旁白,以此区分过去与现实。因此,该作品的叙事视角呈现出多维度的复杂性,融合了旁白、对白、回忆片段与现实场景,同时还涵盖了三种人称叙述。如此复杂的叙事手法究竟意在何处?

导演阿方索·卡隆在《综艺》杂志专访中表示,‘当下的时代被叙事所主导’。因此,《免责声明》所呈现出的复杂叙事结构,或许正是他批判现实的一种隐喻,试图警示观众不要轻易接受眼前所呈现的信息。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言,世间并无绝对真相,唯有不同的视角。这种创作理念也使观众对剧集后续是否会出现戏剧性转折充满猜测,目前仍难以断言。

作为与吉尔莫·德尔·托罗(《水形物语》)和冈萨雷斯·伊纳里多(《荒野猎人》)并称的墨西哥电影三大巨匠之一,阿方索·卡隆曾执导《人类之子》《地心引力》《罗马》等经典作品。其创作始终保持着令人惊叹的电影制作水平,无论是叙事结构、视觉美学还是情感张力,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追求,这部《免责声明》同样延续了他一贯的创作标杆。

阿方索·卡隆与凯特·布兰切特在影片中精心构建了大量富有深意的细节。例如,每个场景都巧妙地融入了对斯蒂芬夫妇丧子之痛的刻画——当他们在伦敦家中得知乔纳森离世的消息时,周围充斥着邻居孩童的嬉笑声;在意大利机场等待遗体认领的时刻,数名孩童在他们身边来回奔跑。而当南茜确诊癌症、与凯瑟琳重逢的场景中,新生婴儿的啼哭声更是此起彼伏……通过‘生’的意象映衬‘死’的沉重,以‘闹’的动态对比‘静’的压抑,这种艺术手法让失去亲人的痛苦更为绵延且深刻地呈现出来。

当凯瑟琳的儿子尼古拉斯搬离家后,镜头聚焦于他袜子上的破洞,这一细节显然与其家庭背景格格不入。这个破洞是否意味着某种精神状态的外化?是否暗示着尼古拉斯内心的疏离与消沉?而这种颓靡气质,是否源自二十年前某段尘封往事的烙印?更耐人寻味的是,尼古拉斯并未将《完美的陌生人》这一书名与母亲凯瑟琳产生直接联结,这种刻意的疏离是否预示着当年事件背后存在更复杂的真相?

阿方索·卡隆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尤为突出的是他对光晕效果的精心设计,当乔纳森在海滩上被凯瑟琳吸引时,正是她被一层朦胧的光晕笼罩的身影打动了主人公。这种视觉符号不仅塑造了人物的情感张力,更贯穿于《免责声明》的叙事始终,成为导演表达主题的重要隐喻。

斯蒂芬夫妇踏出意大利机场的瞬间,凯瑟琳紧握着家人的手,目光坚定如铁。而罗伯特在得知妻子背叛的消息后,独自在角落沉醉于酒精的迷雾。当斯蒂芬独自站在树下,凝视着枝叶间摇曳的光晕时,那些光芒仿佛命运的烙印,无声地映照着每个人内心的波澜。

最具代表性的光晕运用出现在尼古拉斯遭遇海难的地中海海滩。当尼古拉斯获救后,凯瑟琳目睹乔纳森的遗体被人群包围,阳光的光晕在人群的间隙间流淌。这个充满生死对立、冷暖对比的场景,巧妙呼应了电影《罗马》(2018)中相似的海滩意象,营造出强烈的情感张力。

乔纳森为救尼古拉斯纵身跃入海中的场景,与《罗马》中阿方索·卡隆展现的私人记忆片段形成了跨时空的互文关系。影片中频繁出现的突然切换至景物的晃动镜头,恰似斯蒂芬对命运本质的哲学思考——命运从不按部就班,它如同暴风雨般猝然而至,不发任何预兆便夺走生命的形骸与魂灵。

由此可见,《免责声明》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原著小说的悬疑元素,转而成为导演阿方索·卡隆艺术表达的又一例证。这部剧的回味并非源自情节本身,而是源于对卡隆导演手法的深入解读与对其创作理念的审美共鸣。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