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中戏的差生们,毕业都去哪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81更新:2025-09-10 14:50:09

导演,我认为我刚才倒下的姿态缺乏足够的张力,能否给我一次重新诠释的机会?我会全力以赴,以百分之百的专注度投入表演,力求呈现深刻却不过分沉重、平和却绝非乏味的层次感,将这具尸体的角色演绎得恰到好处。

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塑造了"死尸"这一微不足道的配角形象,却以近乎偏执的态度诠释角色内涵,力求完美呈现。演艺行业既象征着光鲜亮丽的舞台,也暗含着难以言说的辛酸。当明星们频频现身公众视野,通过代言、媒体曝光和互联网热搜占据聚光灯时,那些默默无闻的配角却往往被遗忘在名利金字塔的最底层。他们长期承担着为大腕制造氛围的职能,在影视作品中仅以背景板的形式存在,这种职业状态恰似"前途未卜"的隐喻。对于多数从业者而言,进入演艺圈的常规路径仍是以艺考为跳板,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被视为打开娱乐圈大门的钥匙。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迎来空前热烈的报考热潮,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报考人数达9693人次,较2019年增长13.69%。当年的报录比为194:1,意味着考生需从200人中脱颖而出才能进入决赛环节。相较于全国985高校1.9%的录取率,表演系艺考的竞争强度更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选拔不仅汇聚了普通考生,更有已具备演艺经验的"明星选手"参与角逐,使得顶尖表演学府的录取资格愈发珍贵。在考试现场,TFBOYS成员王俊凯的身影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艺考季中,时代少年团成员丁程鑫参与了考试,其在《演员请就位》节目中的表现初露锋芒,最终以专业排名第52名的成绩圆满收官。

在中央戏剧学院话剧专业中,易烊千玺以双料第一的成绩成为班级焦点,该班共有三位已签约娱乐圈的艺人,其中包括易烊千玺本人。

吴磊在考试当天被簇拥的艺考现场,意外成为爱豆们争相展示的“第二舞台”。在这一场激烈的角逐中,有人欢喜有人忧。曾连续三年高考失利的段奥娟,多方冲刺却仅获南京艺术学院录取;而奥运女孩林妙可也因艺考备受关注。艺考的内卷现象已悄然蔓延至“上流阶级”。尽管竞争异常激烈,这条道路却仍面临诸多偏见,常被贴上“成绩不佳”“家境优渥”“走捷径上大学”的标签。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提高高考文化课的要求,2020年艺考报考人数突破117万大关,但录取率却低于普通本科批次。以中央戏剧学院为例,2017年至2019年报考人数分别为3万、5万和近7万人次,呈现倍增趋势,然而录取人数始终维持稳定。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戏歌剧专业每年约有五千人报考,最终仅录取25人,录取率不足0.44%。这些数字揭示,艺考并非通往成功的绿色通道,反而像一个残酷的斗兽场。那么面对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超越明星、兼具文武能力的素人学子,是否该高呼“恭喜,前途光明”?答案或许并非如此。

在知乎平台上,关于演员科班出身者职业发展的热议中,看似光鲜的成功案例背后,互联网的舆论海洋里亦浮现着应届生们普遍存在的职业焦虑与生存困境。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困境长期存在,其就业难度甚至超过入学门槛,真正能在艺术领域持续发展的从业者极为稀少。根据《2019年北影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1.29%,但这一表面数据背后隐藏着结构性矛盾——多数学生从事的并非理想中的艺术创作岗位,而是与专业关联度较低的行业工作。

业内人士指出,演员的就业状态不能单纯通过是否签约单位来界定。部分演员虽已加入经纪公司,但仍面临“就业易、开机难”的现实困境。行业普遍认为,职业演员需保持至少半年的稳定拍摄才能被视为真正就业。然而2018年影视行业遭遇寒冬后,许多看似已就业的演员迅速陷入失业危机。据央视调查数据显示,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中约七成选择跨行发展,艺术相关岗位在社会中的供给极为有限。部分从业者选择彻底转行,考取公务员或参军入伍。在就业都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成为知名明星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仅有0.003%。即便是在输送过章子怡、袁泉等明星的中央戏剧学院1996级表演班中,16位毕业生至今仍有超过半数未获主流认可。大量108线小演员的生存现状多为“刨组”与跑龙套,所谓“刨组”指的是演员前往剧组驻地投递简历寻找机会。即便获得工作,月收入也仅在五千元左右,难以支撑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被戏称为“底层影视民工”。在北京,有一家名为“飘home”的知名“刨组”酒店,其功能类似连锁快捷酒店,每个房间均与剧组合作,为演员提供面试与试镜的平台。

图片来源于微博。横店,这个被誉为"业内好莱坞"的影视基地,每天约有三万名群众演员在等待导演的挑选。他们中既有像王宝强一样的草根出身者,也不乏缺乏背景人脉的专业院校毕业生。这些演员常常在垃圾桶旁啃着盒饭,连续工作超过25小时,甚至在35摄氏度的高温下穿着貂皮站立数小时,只为获得片场的一次亮相机会。而他们的收入往往仅有微薄的薪酬,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在横店影视基地的演员化妆过程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现实——"108线"群体的心理状态。部分媒体报道从表演班成名的"糊咖"同学视角切入,揭示了横店演员们的真实处境。因主演《悲伤逆流成河》而走红的任敏,在同学眼中堪称率先突围的标杆人物。早在校期间便频繁接戏,这种高曝光度难免引发同窗间的嫉妒与羡慕情绪。

《悲伤逆流成河》剧照中,一句"她能红,我为什么不行?"道尽了无数基层演员的困境。当目睹身边人迅速崛起的现象时,内心的自我质疑与暗自积蓄力量往往交织在一起,却难逃现实的残酷——网剧选角落选、经纪公司缺乏进取心、漫长的无戏可拍期。即便与知名演员同台演出,最终沦为背景板,甚至成片后被全段删戏,这类经历仍被视为"108线"演员职业生涯的珍贵注脚。演艺圈的金字塔顶端与阴影中默默耕耘的群体,共同构成了这个行业的多声部叙事。

演员这一职业本身并不自带光环,真正的光芒源自资本、资源、观众的青睐、公众关注带来的虚荣感以及丰厚片酬等附加价值。当这些因素汇聚成效应,才造就了"明星演员"的身份。周星驰便是典型例证,在成为家喻户晓的巨星前,他曾默默耕耘八年,为众多知名导演担任配角,承受着行业的冷眼与苛责。在拍摄现场,连盒饭都需格外谨慎对待,曾被场务当众斥责"你是一坨屎",更需时刻保持谦卑姿态,不敢有丝毫反抗。但正如他曾坦言:'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也要倾注全部心力去演绎。'

在演艺生涯初阶阶段,小演员们不仅要承受收入微薄的现实压力,更需直面身份焦虑——或许终其一生都难逃配角命运,永远站在行业金字塔的底层。每年有无数青年踏入专业院校或驻扎在横店的影视圈,却有许多人尚未等到主角机会便中途放弃;也有执着于梦想的从业者,在漫长等待中逐渐磨蚀创作热情,最终仍未能触及所谓"戈多"。这个职业的不可预测性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既考验着从业者的韧性,也折射出娱乐产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当普通观众逐渐将目光投向这些默默无闻的演职人员时,或许能透过他们的职业轨迹,窥见光环之下被忽视的生存困境与价值挣扎。《名人的自我修养》一书的内核我们无从得知,但围绕"演员的自我修养"这一命题,无论是台前的表演者、幕后的从业者,还是审视行业的观众群体,都可能在重新诠释中获得对艺术本质的全新认知。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