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璇:女神是演的,女神经也是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91更新:2025-09-10 15:21:44

娱乐圈向来是残酷与现实交织的竞技场,只有当你演技出色、人气高涨时,才会被媒体争相报道。昔日当红的郑伊健曾因一颗青春痘登上报纸头版,而未及走红的艺人即便离世,也难逃仅占邮票大小版面的冷遇。叶璇回忆初入行时,化妆间的老艺人曾直言:这个行业从不眷顾平庸者。在纸媒时代背景下,知名度与话题度成为衡量价值的标尺,成功被定义为赚取更多财富与获得更大曝光度。她曾坦言,只要能保持热度,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新闻,都是值得关注的焦点。

叶璇塑造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角色,如《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天下第一》里的上官海棠等。今年6月,在拍摄《法与情》的空档,她特意在广州白云机场旁的岭南餐馆与笔者碰面。正值盛夏,室外气温高达40度,她素面朝天却神采奕奕,未等约定的1点采访时间到,便率先迎上前来。她边翻找手机充电线边自嘲:"今天起床实在失败,东西收拾得乱七八糟。"随即哼起"我是一只猪"的歌词,活泼的性格瞬间点燃全场。在等待用餐的闲暇时光,她主动向服务员要来手机,展示与关智斌的吻戏幕后花絮。视频中,剧组众人挤在闷热的片场围观拍摄;视频外,她生动还原现场:"连递茶水的工作人员都围上来了。"谈及作品前景,她充满自信:"这戏的拍摄最难处在于角色衔接,就像制作衣服,关键在剪裁拼接。因戏是分场次拍摄的,得把各个片段连贯起来。若演员间感情戏铺垫不足,观众又怎会愿意看你们接吻?"她补充道:"估计播出后会小火。"当服务员端着餐盘入场时,她立即起身为主人公夹菜。有服务员认出她并调侃:"你看起来好眼熟,像我认识的叶璇。"她笑着回应:"有点像你妹妹吧?"在得知服务员说出其姓名后,她随即打趣:"像叶璇有没有打折?下次再打折?下次不来了,这生意做得,难怪大众点评才3分,确实难吃还不打折。"此刻的叶璇,与网络上的个性形象完美重合。早年因综艺表现直率曾引发争议,有人认为她"说话不经过脑子""被下了降头";而自开启直播后,其谈吐风格和造型选择更是持续成为讨论焦点:网友调侃她穿保暖衣、扎双马尾、剪脚趾甲的模样如同"奥特之母",《再生缘》中女神的形象也被认为有所淡化。

2023年,叶璇在直播间中尝试的另类造型曾引发广泛讨论。她将直播视为一种沉浸式表演,认为成功带货的关键在于制造话题与争议。面对质疑,她曾表示:"只要被关注到,就证明我的角色演得成功,就像公众场合说的那样,扮丑被说又肥又丑,反而是我成功的标志,不引起注意就卖不出货。"在非拍摄期间,叶璇每天投入3至4小时进行直播带货活动,其固定的直播流程包括:观众提问-产品讲解-问题解答三环节。

当有男性观众咨询关于"爱上有夫之妇"的困扰时,叶璇在询问对方收入后直言:"你现在28岁,年收入17万元并不算成功,既缺乏能力又心存不甘。人家有丈夫,你在搞什么?这种情况只能当作普通朋友处理。"面对职场被排斥的女性观众,她则先介绍驱蚊水产品,再犀利回应:"一个字,弱。心智各方面都很弱的人,听不得闲言碎语——就像林黛玉,弱,死了,老公,别人的。而我,谁敢当面说我?强的人反而听不见这些议论。"

当观众质疑其说话方式时,叶璇果断挂断连线:"这种人玻璃心吧,难不成还要浪费我的时间去婉转跟你讲话?巨婴才这样,不能接受现实。"这种直接且略带攻击性的互动模式,成为其直播风格的鲜明特征。

在非拍摄时段,叶璇将大量时间投入直播带货工作,每日直播时长保持在3至4小时。面对外界对其职业转型的质疑,有观众感慨:“你似乎具备较高学历,如今从事直播带货,是否觉得自己屈才?”叶璇则反问:“你每天为生活琐事奔波,难道不觉得屈才吗?当直播收入超越普通人群时,就不会再有这种想法。”直播背景常在游泳池、地铁站、候机室等场景间切换,她坚持空闲时便开播,单场直播带货品类通常在30至50款之间。

2020年3月疫情暴发后,叶璇选择留在杭州老家。察觉直播行业潜力后,她迅速组建起专业团队,成员多为985高校的高材生,对求职者提出明确要求——学历须在本科阶段名列前茅,强调“智商要高,否则难以处理各类文件”。针对“明星做直播等于降级当网红”的争议,她表示:“观众厌倦虚假剧情,自然会转向真实互动。就像电视取代收音机,这是不可逆的趋势——影视可后期修饰,但直播无法掩盖真实缺陷,对表演者的要求更高。”

与李佳琦等直播带货达人不同,叶璇坚持“不刷单、不造假”的原则,所有商品均经过亲自试用,仅在成交后收取中介费用。她将直播间定位为文化沙龙,内容涵盖读书分享与日常交流。近期在诚品书店偶遇她购买余华的《第七天》和《长安的荔枝》后,这两本书迅速登上直播间热销榜单;《红颜》《悲惨世界》也曾在其直播间创下销售纪录。

面对观众关于死亡话题的提问,叶璇推荐《第七天》作为思考载体:“这本书探讨生死命题,阅读后能更坦然面对生命终点。”而直播间常出现的琐碎话题与古怪言论,也让她保持清醒态度。例如有观众咨询是否需看风水以应对车祸事故,其直接挂断对话并强调“传播迷信无资格参与”。她坦言,99%的负面评论源于认知偏差,会通过私信了解对方生活状态并劝导多读书;1%的极端言论则反映其自身自卑心理,认为“求关注本就是合理诉求”。

叶璇始终保持冷静的行业态度,认为这种特质或许源自家族背景——父母均为理工科出身,自身亦流淌着温州人特有的坚韧基因。她回忆童年经历:母亲18岁生育她时严禁其称其为“妈妈”,甚至在醉酒后摔桌打人,事后又抱头痛哭。而她却将这些视为人生课堂,“如同观看戏剧,我不会复制这种生活”。9岁那年,父母正式离婚,生日清晨她发现母亲带走所有家具,只留下3000元存折。半个月后,父亲接她赴美留学,与祖父母同住——这对母女的见面频率不足两个月。

年幼的叶璇在四年后迎来祖父母回国的时刻,面对父亲关于是否独自生活还是与家人同住的询问,她毅然决然地搬至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每月仅领取500美元的生活费,独自承担租房等日常开销。在找到一家租录像带的店铺后,她故作镇定地向老板娘表明自己已满16岁,每天辛勤工作至深夜。幸运的是,她仅遭遇一次抢劫:一群亚洲女学生围住她索要钱包,却发现内仅存2美元,羞涩地离去。

与此同时,她始终将学业视为突破困境的途径。高中时期,叶璇几乎包揽所有学科的A级成绩,"一般同学投入70%精力听课,我则倾注120%的专注力",连课间时光都不浪费。每逢取得榜首,父亲便额外给予100美元生活费,"若非如此,他连成绩单都不会过目",因此她始终保持着第一名的位置。唯有一次,她在生物课上获得B级成绩,带着作业找到情绪激动的老师质问:"'我的考试成绩从未低于90分,也从未迟到早退,为何给我一个B?'"最终老师还是将成绩修改为A。

凭借这份执着,叶璇在18岁那年以180门课程全A的优异成绩毕业,成功获得韦尔斯利学院政治系的全额奖学金录取资格。在早期采访中,她曾坦言自己竭尽全力追求第一名,只为期盼父亲能出席毕业典礼,"但他始终没有现身"。

叶璇早年便展现出卓越的才华与独立气质,TVB曾围绕她知性与英气并存的形象,精心设计了多个角色。如今,这段曾被外界视为充满波折的经历,已被她轻松提及,成为印证她自幼优秀与自信的例证,仿佛在其中从未真正感到过孤独。关键转折点出现在1999年,彼时的香港娱乐圈正值巅峰期,正在读大一的叶璇在婚纱店挑选头饰时,被赞助商偶然发现并受邀参加国际华裔小姐竞选。与众多参赛者不同,她大胆自信的表现迅速脱颖而出,决赛当日更以坦率姿态公开年龄:"今天是我19岁生日,恳请评委手下留情,不要伤害我稚嫩的心灵,若能今晚授予我冠军,将不胜感激!"最终她以冠军身份结束了这场大赛,随即选择前往纽约签约TVB,开启演员生涯——公司为她量身打造了《再生缘》中女扮男装的孟丽君,《云海玉弓缘》中追求真爱的厉胜男等标志性角色。

在职业选择上,叶璇展现出非凡的决断力。曾因对剧本缺乏兴趣,果断放弃《智勇新警界》的主角机会,当时外界认为此举过于任性,但她凭借此举腾出档期,随后成功接演《冲上云霄》中的女飞行员角色。她在博客中坦言,这种"看似随意"的抉择从未遭遇负面后果,令身边人感到惊讶。如今回顾,她将成功归因于前瞻性思维:"饰演不合适的女主角毫无意义,缺乏拒绝的勇气便无法获得更好的发展契机。"这种特质与《窃听风云3》中陆永瑜的果断形象不谋而合。2004年拍摄《天下第一》期间,监制王晶力邀她转投寰亚电影公司,她果断选择离开TVB:"在港拍电视剧是艺人身份,而拍电影才堪称明星,任何有上升空间的演员都会抓住机会。公司提供的薪资是TVB的数十倍,我为何不选择更开阔的发展平台?"

2010年,叶璇凭借电影《意外》斩获第二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三年后,她受邀担任某影视职业学院表演系的客座教授,首场讲座便以"通往成功的路径"为主题。在当年的采访中,其成功学理念初现端倪:认为个人素质如外形、天赋与勤奋是成功的核心要素,而与成功者合作则是关键途径。谈及天赋与努力的关系时,她直言天赋更为重要,并引用经典论述:"上等人自我驱动成长,中等人需他人引导,下等人即使强压也难成才"。在TVB同辈中,她是首位实现从演员向制片人、编剧双重转型的资深从业者,曾公开表示:"演员在剧中的作用有限,制片人和编剧的掌控力更强,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其主创的多部作品均取得商业成功。一次为争取项目,她坚持在高铁即将发车时穿越铁轨折返,最终促成合作。2014年6月,她担任制片、编剧及主演的青春抗战剧《雅典娜女神》首播,因受《圣斗士星矢》启发而为地下党设计"雅典娜女神"代号。该剧后更名为《青春烈火》,豆瓣评分仅4.0分,却引发"杀鬼子涂YSL"的热议。尽管评价两极,但电视台重播率居高不下,成为她版权收益最高的作品,其曾调侃"适度的戏剧性才能激发收视热情,过度的雷人设定反而限制创意表达"。

在一次脱口秀访谈中,叶璇曾以轻松口吻模仿陈紫函的表演风格,并戏称其为"千年老二",引发热议。这段内容出自叶璇参与的《金星秀》节目,其中金星曾就婚育话题发表观点:"当你感到幸福时,整个人都会散发出母性的荷尔蒙,这正是最好的状态,你一定要自己生孩子,这样女人才会更完整,否则何必拥有这种能力?"叶璇则以调侃回应:"说起来你好像亲身经历过似的。"

这段即兴对话意外登上热搜,最初被部分观众解读为叶璇在讽刺金星未生育,但随着舆论发酵,逐渐演变为她反驳"劝生党"的代表性发言。叶璇事后解释称,对话节奏实则由金星的提问方式所主导:"当时我们是为新戏宣传而合作,但她并未提及任何与作品相关的话题,这种态度让我不得不做出回应。"

叶旋在访谈中透露,她对节目走向始终保持着清醒认知:"他们签约我就是为了制造话题,我们签合同就是这样约定的,要确保收视率和效果。"这种态度既展现了她对娱乐圈运作规则的理解,也凸显了她面对舆论时的从容应对。

叶璇在《金星秀》访谈中针对金星提出的“劝生论”展开回应,这一话题迅速引发公众讨论。在谈及个人情感经历时,她曾透露自己并非总是完美诠释“成功学叙事”,偶尔流露出“弱者”的一面。她曾在好友节目中分享过一段特殊恋爱经历:曾遭遇前任男友家暴,却始终选择隐忍,未公开对方身份。2015年,叶璇罕见地官宣与小默先生的恋情,随后因频繁秀恩爱登上热搜,最终因“狗血官司”告终。面对这段经历,她始终选择保持缄默,不愿过多提及。

在节目中,她曾坦言自己存在情感层面的缺失,试图通过其他方式弥补。她提到:“我唯一的短板可能是爱情,遇到爱情就不行了,理性没有了。”叶璇的第一任男友是哈佛大学学生会主席,她曾不解对方为何选择与自己交往而非其他哈佛女生,对方则回应:“哈佛的女生热衷于与男生竞争,要比谁成绩更优异,而韦尔斯利的女生则擅长成就他人。”如今,叶璇对这一说法仍深以为然,提及恋爱经历时她表示:“我们学校的理念就是这样,培养出的都是总统夫人,女性应具备独立与合作的精神,与伴侣共同进步,甚至在丈夫遭遇困境时也能挺身而出。”

她始终坦然面对节目中的情感话题。在一篇关于叶璇“从高光时刻到沉寂期”的深度报道下,有位网友分享了鲜有人知的趣事:“大学时期,学长学姐策划短片作业,大胆前往横店影视城请求叶璇无偿出演。当时学生团队根本承担不起片酬,叶璇却爽快应允……这种不计得失的善意,或许揭示了她内心对他人关爱的珍视,也映照出她回馈他人的真诚。”节目访谈中,她轻描淡写提及了童年记忆——九岁生日恰逢母亲离世,曾试图哭着挽留却未能改变结局。当日家具被搬空,同龄好友陪伴度过了这个特殊的日子,众人默契地避开了沉重话题。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成长的叶璇将这段脆弱经历封存在名为“过去”的记忆箱中,用“不在乎”诠释着她的强大。她坦言:“我不在乎公众对我的定义,生活依旧按部就班。成年人应建立独立的价值判断,不应因他人评价而动摇。若真在意媒体言论,就别抱怨无法在娱乐圈立足,做人都不易,键盘侠几句评语就陷入抑郁甚至轻生的,实在令人唏嘘。”采访尾声,当被问及是否曾对公众言论或人生选择产生悔意,叶璇沉思片刻回答:“从未有过,作为理科女,每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成年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因此,任何选择都无法被后悔。”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