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川绘理子谈日本权游《幕府将军》狂卷25项艾美奖提名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2更新:2025-09-10 18:11:19

日前公布的第76届黄金时段艾美奖(2024)提名名单中,以东亚文化为特色的现象级美剧《幕府将军》(Shōgun)凭借包括剧情类最佳剧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及男女主角在内的25项提名,成为本届提名最大赢家。值得注意的是,该作品继《鱿鱼游戏》之后,再度开创先河,成为第二部以非英语对白为主获得剧情类剧集提名的剧集,彰显了全球化语境下影视作品的多元表达。

《幕府将军》以8.7分的IMDb评分和99%的烂番茄新鲜度荣获广泛赞誉,该剧不仅打破多项收视纪录,更在评论界引发强烈反响。《综艺》评价其为“自《权力的游戏》之后最具吸引力的史诗级剧作”。作品改编自詹姆斯·克拉维尔的同名小说,尽管是一部架空历史剧,其创作灵感却源自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原型。故事背景设定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日本战国时代,封建领主间的势力角逐贯穿全篇。英国航海家约翰·布莱克索恩在遭遇海难后被救至日本海岸,因战乱陷入吉井虎永(角色原型为德川家康)的领地,凭借航海技艺逐步获得信任,协助其在政治博弈中掌握主动。

《幕府将军》采用西方视角的叙事手法,让观众得以跟随主角深入体验日本战国时代的权谋博弈,感受剧中浓厚的戏剧冲突。作为一部高度国际化的制作项目,该剧虽由美国电视网主导,却以日本历史为背景,汇聚大量日本本土演员,主要对白为日语。制作团队在美术设计、服饰道具及人物动作编排上均力求还原历史真实,更特别邀请日本历史与文化专家全程参与,确保剧作在历史细节上的精准性。

《幕府将军》的拍摄现场照片由特效团队FX提供。该剧的核心制片人由真田广之亲自担任,他同时出演了关键角色吉井虎永,即德川家康。

《幕府将军》剧照由FX提供,该剧集以恢弘的制作规模著称,每个场景均达到电影制作的高标准。区别于传统历史题材作品,《幕府将军》选择在加拿大进行全部取景,这种跨越日本本土的实景拍摄方式在业内极为罕见。

《幕府将军》通过FX团队的精湛技艺,将东西方文化差异转化为叙事亮点。该作品在历史背景与语言表达上精准呈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而摄制过程中跨文化协作的创新实践,更进一步彰显了其作为国际合拍项目的艺术高度。

《幕府将军》片场照片由特效团队FX提供。我有幸采访到了这部剧的关键成员之一——制片人宫川绘理子(Eriko Miyagawa),她从跨文化制作的独特视角分享了创作经验,揭示了该剧成功背后的核心要素。

图示中宫川绘里子位于右侧第二位,由臧剑提供。

在一次视频采访中,笔者与宫川绘里子交流时得知访客来自中国,这让她倍感欣喜,因为她本人与日本及中国有着深厚的联系。当宫川首次获悉美国计划制作一部主要由日本演员出演、以日语对白为核心的剧集时,她既感到兴奋,又对未来可能产生的文化碰撞心生忧虑。最初,团队对《幕府将军》项目充满热情,却也对是否应增加英语对白或让日本角色使用英语进行对话存在疑虑。不过,最终决定忠实还原原著设定,凭借对文化细节的精准把控博得观众一致好评。作为该剧的制片人之一,宫川不仅负责统筹制作事务,更致力于守护作品在文化表达上的严谨性与真实性。

由FX提供的片场照中,宫川详细描述了自己在《幕府将军》制作中的多重职责:前期阶段主要负责日方创意与后勤事务,其中深度参与剧本翻译工作。拍摄期间则监督日本团队组建,与真田广之、剧集总监贾斯汀·马克斯及监制爱德华·L·麦克唐纳保持紧密协作。她每日驻守制片人帐篷,通过监视器实时跟进制作进程,确保创意理念与实际操作同步推进。后期制作中,她主导语言及对话的优化工作,并全程审核营销材料以保障信息准确性。面对文化与语言差异带来的挑战,宫川在制作过程中承担着“桥梁”角色,致力于协调东西方团队的创作理念。文化冲击频繁出现,尤其对首次参与非日本制作的日本演员与工作人员而言。这一复杂的跨国制作流程需要高强度沟通与信任,而剧集大量日语对白及日本文化元素的运用,更使保持文化真实性与全球观众理解间达成平衡成为关键难题。

宫川绘理子强调,跨文化合作的核心在于相互尊重与高效沟通。她指出,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叙事环境中,唯有以开放心态拥抱文化差异,才能确保创作过程的顺利进行。这种文化敏感度与责任意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将成为电影行业跨地域协作的必备素质。作为《幕府将军》制片人,宫川并非传统电影科班出身,其职业轨迹始于中国。2002年,刚从美国乔治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毕业的她,因一封来自《杀死比尔》剧组的邮件开启职业生涯——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当时正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急需一名日英双语翻译。宫川具备英语与日语双语能力,对东亚文化有深入研究,大学期间曾辅修东亚文化课程,更在2000年于北京语言大学系统学习中文。面对这一机遇,她毅然购买单程机票前往北京。在拍摄过程中,她有幸担任现场翻译,深度参与日方美术部门的创作工作,这种角色使她能接触到剧组各环节的多元信息,远超普通职位的视野范围。

这一与专业背景无关的契机,让宫川绘里子在《杀死比尔》拍摄现场获得了对电影制作全流程的深刻认知。此后她专注于美日合制项目,从语言翻译到项目协调,再到制片管理,逐步完成职业转型。在跨文化合作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使其最终成长为国际制片人,并在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沉默》等重要项目中担任核心角色。

《沉默》海报所呈现的国际合拍项目,由好莱坞主导并联合日本演员,在台湾取景制作。其中,宫川凭借日英中三语能力,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元素的关键桥梁。

在探讨电影行业在文化呈现上的代表性问题时,宫川与笔者分析了过去西方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文化挪用现象。她指出,许多影片为迎合市场需求,机械地挪用亚洲文化符号,却忽视了文化表达的准确性与尊重度。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暴露出商业策略的局限性,更反映出对异域文化的轻率态度。那个时代虽然存在不同的考量,但如今看来确实错失了展现文化真实性的良机。当前,制作团队正以更高的文化自觉性推进创作,希望《幕府将军》能成为重塑文化叙事标准的典范之作。展望未来,宫川对《幕府将军》的后续季充满期待。当前,编剧团队正全力以赴推进创作进程,第二季及第三季将实现完全原创,内容灵感将扎根于日本历史,尤其聚焦于江户时代之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史诗篇章。

她坦言,这段历史蕴含着浓厚的戏剧张力与历史纵深,为后续季节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我始终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怀有深切的兴趣!"宫川娓娓道来自己的中国情缘,正是源于对中华文明的深刻体悟与执着热爱,促使她在完成《杀死比尔》这一代表作后,选择重返东方文化圈进行深度学习与生活体验。

进入2000年代初期,中美合拍电影逐渐形成规模,诸如《英雄郑成功》与《千里走单骑》等中日合拍佳作亦成为两国影视合作的典范案例。作为亲历这一发展浪潮的从业者,宫川绘理子在北京生活了三年,并于中央戏剧学院系统学习中文半年。在此期间,她深度参与多个国际影视项目制作,主要负责演员选拔与跨文化协调工作,为促进两国影视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在《追风筝的人》影视项目中,我承担选角工作,并随剧组深入新疆喀什进行实地拍摄。此次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多元的特质,以及其在影视创作中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性。

在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项目中,宫川主导了日本演员的选角流程,深切体会到导演对异国演员的专业尊重与协作诚意。这部融合复杂历史叙事与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与日方美术指导种田阳平的深度配合,实现了对南京历史场景的精准复现。这段跨文化合作经历不仅深化了宫川对中国电影工业的理解,更为其后续参与国际合拍项目积累了关键经验。针对中美或中日合拍项目的制片人,宫川建议应优先考量故事的文化穿透力,避免陷入商业驱动的误区。她指出跨文化创作面临更高风险与挑战,唯有构建具有普世价值的故事内核,并组建兼具专业素养与文化共情力的创作团队,才能突破语言与地域的壁垒。当影视作品能跨越文化边界引发双重观众共鸣时,合拍项目的市场潜力与艺术价值将实现双重提升。

《幕府将军》作为跨文化协作的典范之作,标志着全球化背景下影视创作的重要突破。该作品通过东西方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不仅为全球观众呈现了独特的艺术体验,更在文化交融层面搭建了跨越语言与传统差异的沟通桥梁。制作团队中以宫川绘理子为代表的创作者,凭借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对国际表达方式的精准把控,成功实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与全球观众审美需求的深度对接。在当今全球文化互鉴日益深化的趋势下,此类跨文化合作项目正成为推动国际影视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幕府将军》的全球成功也印证了文化尊重与创造性转化对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作品的决定性作用。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