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再美,观众也看吐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68更新:2025-09-10 22:30:46

许多观众都曾欣赏过陈佩斯与朱时茂的经典喜剧作品,其中《主角与配角》因其深刻的讽刺意味令人印象深刻。在该作品中,朱时茂饰演主角,陈佩斯则扮演配角,为突出主角的中心地位,朱时茂要求陈佩斯始终站在其身后,甚至在台词呈现时也只允许其露出侧脸。年少时观看此剧,仅觉得表演夸张幽默;而多年后回望,却发现这种将配角视为工具的创作模式,竟仍是当下国产剧的主流。更令人感慨的是,陈佩斯与朱时茂当年的小品,仿佛提前预见了如今影视行业对角色定位的扭曲。

此前因男二女二的关键戏份遭到删减,导致副CP粉丝在官号下声讨主CP粉丝,相关角色戏份的讨论更是登上热搜。国产剧圈对配角加戏的争议由来已久,例如吴磊与秦昊主演的盗墓题材剧《沙海》因配角戏份过多被剧粉认为喧宾夺主,而许凯与娜扎主演的《雪鹰领主》也因配角剧情问题被戏称为《配角领主》。尽管表面观之《雪鹰领主》口碑不佳,笔者仍尝试观看了几集。最终发现观众反感配角加戏,除主角滤镜效应外,更因新增内容质感欠佳。理论上配角戏份可拓展人物维度,但此剧却屡屡失准——人物依旧停留在刻板的脸譜化状态,反派黑化毫无铺垫,甚至比无厘头喜剧更显逻辑混乱。所有配角仿佛只为衬托主角光环而存在,加戏机制本无不可,关键在于是否精准融入剧情。

图片

尽管该角色最初作为临时角色登场,却在剧情发展中展现出极高的完成度。随着后期戏份的增加,角色的故事线逐渐丰富,回望前期剧情后,其成长轨迹愈发清晰。观众在观看后普遍产生情感共鸣,茂茂这一角色更是深入人心,引发强烈情感反应。因此,为配角增加戏份本身并无不当之处,观众的不满更多源于角色设定的合理性问题。此外,需注意并非戏份越多角色越立体,许多角色即便出场次数有限,依然能够凭借鲜明特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图片

在《仙剑三》中,溪风与水碧虽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配角出现,却并非单纯服务于情节推进的工具人。溪风以绝美歌声引来了神女水碧的倾慕,却因相貌丑陋而不敢现身相认。为实现与心爱之人的重逢,他毅然以歌声与自由为代价,与魔尊达成交易,换取了容貌重塑与短暂告别的时间。最终溪风如约前往魔界与重楼同行,而水碧则在深海中化作永恒石像,守候爱人归期。这对角色在短暂的戏份中,却以悲怆动人的爱情传说令人难忘。

图片

观众在有限的戏份和台词中,能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与情感变化。因此,突破传统刻板印象的配角塑造同样能够增强故事的吸引力。然而,结合近年来国产剧的创作模式与套路,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作品中的配角角色其实呈现出高度重复性。例如《长风渡》中月姨娘这一角色设定,她作为无脑反派的存在反而让聪慧女主承受了十年的苦难,使角色形象出现明显偏离。相较之下,《琅琊榜》中谢侯爷与夏江这类高智商反派的博弈,才能真正凸显主角的谋略智慧。在偶像剧中,女配常被设定为白莲花、绿茶婊或富家小姐等类型,且往往具备极端的负面特质:必须是男主的青梅竹马,长相俊美却充满心机,对女主充满敌意。而对应的男配则要符合温柔体贴、专一忠贞的形象,却在关键时刻总是缺席,只为衬托男女主的天定姻缘。这种程式化的配角塑造不仅缺乏新意,反而削弱了主角的高光时刻。

图片

有观点认为,配角脸谱化未必是弊端。此类角色的塑造往往迎合了观众的情绪需求,因此被视为影视大众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然而,大众化并不等同于无脑化。角色的身份、性格与行为逻辑,本质上都是配角脸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影视剧通过脸谱化手法,持续强化特定类型配角的特征,使观众在反复观看中逐渐形成对这类角色的固化认知,从而能够提前预判剧情发展。从这一角度看,脸谱化角色确实在降低理解门槛、提升娱乐性方面具有优势,例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经典样板戏便体现了这一特点。然而,随着影视艺术的不断发展,当代观众的审美品味已显著提升,难以接受扁平化、缺乏深度的配角形象。如今的国产剧佳作往往在主角塑造之外,更注重配角的层次感与复杂性,这种多元化表达恰恰体现了影视创作的进步。

图片

《狂飙》中大嫂的复杂情态、高启盛的黑化轨迹、老默的沉默威慑以及唐氏兄弟的兄弟情义;《庆余年》里滕梓荆的阴暗面、范思辙的谋略智慧、王启年的市井精明与陈萍萍的权谋手腕;《仙剑一》中阿奴的忠诚蜕变、酒剑仙的潇洒剑道与拜月教主的邪魅图谋;《甄嬛传》里沈眉庄的隐忍坚韧、安陵容的毒舌与善变,乃至剧中每个精彩配角。这些角色之所以能突破剧集范畴引发广泛讨论,根本在于其性格塑造的饱满程度与剧情推进的关键作用。观众正是通过这些配角从出身背景到行为选择的完整叙事链条,感受到人物成长的合理性与戏剧张力。以《甄嬛传》中的安陵容为例,其从纯真少女到矛盾反派的转变,既体现了宫廷生存法则的残酷性,也揭示了人性在权力诱惑下的复杂面向。

图片

安陵容出生于卑微的县丞之家,父亲安比槐虽有官职却难显权势。母亲在府中与姨娘争风吃醋,导致家庭经济拮据,无暇顾及她的成长。入宫后,她既无法与沈眉庄争夺宠爱,也难以在容貌上与甄嬛相比,陷入双重困境。凭借有限的家世和资源,她只能在后宫中步步为营,谨慎维系着脆弱的生存空间。初入宫廷便遭遇皇帝的威压,因未能在夜间侍寝中展现足够的姿色,最终被逐出深宫。

图片

自此,安陵容再也无法奢望更高的地位,只能默默追随甄嬛左右担任贴身侍女。然而命运捉弄人,她父亲因意外入狱蒙受牢狱之灾,使得她不得不转向家中权势深厚的沈眉庄,以及深得皇上宠爱的甄嬛寻求庇护。恰逢皇后借机抢夺甄嬛的功劳,这一举动让安陵容深刻领悟到权谋的重要性。于是她开始刻意拉拢皇后,逐渐疏远甄嬛,踏上权力之路虽易,但想要脱身却难上加难,最终在皇后的操控下一步步沦为反派角色。

图片

安陵容的性格特质源于其家族背景与成长环境的双重影响,这种内因性塑造使得她的行为模式与心理变化具有连贯性,最终形成令人印象深刻的立体角色形象。相较之下,《雪鹰领主》中司徒鸿的角色发展则显得扁平化,仅通过他人片面评价与几次刻意区别对待便完成反派形象的快速转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类脸谱化角色可能削弱观众对剧情的沉浸感,但其在创作中的普遍性仍值得探讨。编剧们偏爱这种角色设定,本质上是迎合了观众对戏剧冲突的即时需求,使得角色无需复杂解读即可引发情感共鸣。

图片

在当前的影视创作生态中,编剧似乎无需过多思考,演员表演也逐渐趋于程式化。原本需要半年拍摄周期的作品,导演仅需两个月即可完成。即便演员指出角色设定存在逻辑漏洞,制作方往往会选择性忽视,因为这类作品更注重拍摄效率而非艺术深度。对于创作团队而言,这种模式看似与资本方形成默契——在饭圈文化对影视行业的渗透下,通过引入流量艺人、制造话题热度,即便剧情粗糙、角色扁平,仍能吸引部分观众付费观看。然而,随着影视产业的演进与观众审美意识的提升,这种粗制滥造的创作方式终将面临市场的淘汰。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毕竟当作品质量持续滑坡时,观众的耐心终有极限。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