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18年票房仅400万,新版《红楼梦》差评一片,评论区吵翻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67更新:2025-09-10 23:18:22

胡玫导演执导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近日上映,却迅速引发了观众的强烈批评。许多观众的心态似乎异口同声:无论是否实际观看过影片,先给出负面评价成为了一种默认反应。究其原因,胡玫导演或许早有预料。

由于《红楼梦》作为一部鸿篇巨制,其影视改编始终面临巨大挑战。长期以来,观众对1987年电视剧版情有独钟,而1989年电影版则拥有忠实拥趸。年长观众已形成固有审美,无论何种形式改编,他们仍执着于陈晓旭塑造的林黛玉形象。相较之下,年轻观众群体则更倾向于关注89年电影版。因此,《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四日票房仅达420万,想要突破500万大关似乎充满困难。然而,这部作品历经18载打磨:自2006年启动剧本创作,2017年开展演员海选,2018年正式开拍,直至今日终于与观众见面。

实践表明,若导演仅凭个人情怀与感性体验创作,最终往往难以获得观众的共鸣,甚至可能沦为令人失望的结果。胡玫在影片开拍前曾坦言:"若《红楼梦》能成功改编,将是一桩功德,或许能让年轻一代重新拾起书本阅读这部经典。"然而,这种理想化的期待恰恰映射出创作者与当代观众之间存在的认知鸿沟。在短视频主导的娱乐生态中,单凭一部电影便期望唤醒人们对文学原著的兴趣,显然与时代趋势背道而驰。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改编引发广泛讨论,其中选角争议尤为突出。饰演绛珠仙子的青年演员张淼怡因外貌特征与吴倩莲相似,被观众质疑是否符合角色气质。尽管其表演展现出一定的灵气,但部分观众认为林黛玉的形象应当更具古典美感,因此对选角结果存在较大分歧。

有网友认为,部分演员的眼距较宽,导致整体缺乏灵动气质。即使与街头偶遇的普通人相比,其外貌条件也未必更优越,令人质疑选角标准的合理性。

张淼怡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在演技方面显得格外灵动。

虽然在气质和颜值方面不及陈晓旭与陶慧敏,但张淼怡的评价并未如网友所言那般糟糕。而贾宝玉的饰演者边程,自小便展现出浓厚的少年气息,出演时年仅14岁。

在电影中,该演员成功呈现了贾宝玉的懵懂、好奇与纯真,已达到基本要求。

林鹏饰演的王熙凤虽可辨识其对邓婕经典版本的借鉴,但整体气场与人物特质仍显不足。相较于邓婕所塑造的张扬跋扈与精明泼辣,林鹏的演绎更显拘谨,面部表情的刻意修饰也未能自然融合,呈现出一种程式化表演的痕迹,恰似"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典故。

在《红楼梦》的众多影视改编版本中,贾元春这一角色的扮演者令人意外地选择了关晓彤。

这是一次令人意外的选角失误。关晓彤的影视形象长期被固定为现代语境下的"倔强女儿"与"叛逆学生",其古装造型未能有效展现其原有的气质,与薛宝钗这一角色所需的端庄气度存在明显错位。而饰演薛宝钗的黄佳容,尽管外形条件与气质表现本应具备优势,但或源于造型设计,或受限于拍摄手法,整体表现未能充分承载这一称号的分量。相较于87版电视剧中由张莉演绎的经典形象,当前版本在角色辨识度与气质塑造上仍显不足。

在《红楼梦》多个影视版本中,秦可卿的饰演者冷若熙凭借其出众的外貌和气质备受关注,与87版张蕾的演绎在美学层面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为更生动展现原著中秦可卿的婀娜风姿,导演特为此角色拍摄了一组极具视觉张力的剧照,巧妙用于呈现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的梦境情愫。

该剧照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有观点认为导演的海报设计存在对《美国丽人》的模仿痕迹。

关于《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改编争议,观众普遍认为其剧本存在较大问题。除演员选角引发的讨论外,胡玫导演将"贾吞林财"这一后人解读的剧情设定为故事主线,成为口碑下滑的主要原因。尽管"贾吞林财"在红学研究中属于可探讨的命题,但曹雪芹原著并未明确记载。这种改编手法被指更接近投机取巧,而非艺术创新,引发对古典文学改编边界的大讨论。

通过融入“宫斗”与“悬疑”元素的改编策略,《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在上映前便引发广泛争议。影片将原著中错综复杂的家族权力斗争转化为更具戏剧张力的宫斗叙事,同时通过悬疑手法强化人物命运的不可预测性。然而这种突破性的改编并未获得观众认可,反而被指为“魔改”。业内罕见对经典IP的大胆重构,导致该片口碑在未播先崩。网友戏称李少红长期面临的争议,终于由胡玫执导的新作来承接。更有评论表示:这场改编尝试让观众对《红楼梦》的影视化改编产生了更深层的质疑。

胡玫将这部经典名著重新诠释为青春伤痛文学题材,然而这种改编方式被广泛批评为"魔改",甚至有观众认为其沦为毫无深度的"场景打卡"。

该改编版本陷入了一种令人乏味的套路化创作,导演对原著的深层把握似乎完全缺席。若将《红楼梦》改编成流水账式的情节复刻,其存在意义便大打折扣。更值得警惕的是,演员的表演若偏离原著设定或未能展现角色真实面貌,质疑之声则更为激烈。

面对网友层出不穷的差评,胡玫导演或许正感慨万千。在笔者看来,《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其改编难度可谓空前绝后。从选角争议到剧本调整,无论是“魔改原著”的指责,还是“删减经典情节”的质疑,似乎都无法令观众满意。尽管胡玫最终完成了这一心愿之作,但若指望此片带来丰厚票房,恐怕也过于奢望。当“暑期档最大炮灰”的评语在影片上映四天、票房仅达400万元的背景下被频频提及,那种无奈与讽刺的情绪愈发鲜明。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见解,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