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34更新:2025-09-02 09:47:55
深耕影坛二十余载后,阿伦·雷乃终于推出其首部真正成功的法国商业电影——1980年的《我的美国舅舅》。该片在美国亦引发广泛关注,编剧让·格吕约尔凭借此作获得奥斯卡提名(最终败给了博·古德曼的《天外横财》)。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尽管《我的美国舅舅》与1977年上映的英语片《天意》都堪称杰作,两者却都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它们的DVD版本早已停产。
雷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代表作《我的美国舅舅》(1980),以及1997年至2014年间创作的六部风格鲜明的浪漫喜剧,相较之下,远不如他1974年至1993年间推出的八部实验性作品(尽管部分影片略显晦涩)被广泛认知。这一现象的背后,或许与他在此阶段创作节奏的放慢、以及新一代法国导演的崛起对他的独特风格造成的冲击不无关系。其中,《吸烟/不吸烟》(1993)这一作品便因受众相对有限而显得尤为冷门。
《吸烟/不吸烟》(1993)作为其职业生涯中的风格转型之作,标志着导演从深沉叙事向轻喜剧与亲英派创作的过渡。然而,该片在美国的发行却遭遇诸多困境,其缘由尚不明确。在此之前,雷乃以《广岛之恋》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作品奠定了深刻的艺术地位,使得后续稍显轻松的创作如《天意》、《我的美国舅舅》陷入风格的尴尬夹缝。这些作品既不同于他早期探索的沉重主题与晦涩表达,也未能达到后期作品的随性气质。其中,《天意》更因汇聚德克·博加德、约翰·吉尔古德、艾伦·伯斯汀、大卫·沃纳等知名演员而引发争议,许多观众认为这样一部华而不实的英语艺术片,绝非雷乃(或任何其他导演)在那个时代会选择拍摄的类型。
《天意》(1977)与《我的美国舅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后者作为一部兼具吸引力与复杂性的作品,堪称法国主流艺术电影的典范,且由新生代演员热拉尔·德帕迪约担纲主演,因而被广泛认为是雷乃导演的杰作之一。影片中,雷乃以精湛的现代主义美学技艺,将抽象的哲学思考与具体的叙事实践完美融合,这种艺术探索使该片被后来的观众逐渐忽视的现象愈发耐人寻味。通过碎片化叙事结构,《我的美国舅舅》描绘了20世纪70年代末三个不同社会阶层与文化背景人物的生活轨迹,并穿插了对行为学家、生物学家亨利·拉博里的访谈内容,后者系统阐述了人类在社会结构中的生存状态与行为逻辑等核心命题。
《我的美国舅舅》(1980)聚焦三位性格迥异的主人公:让(罗歇·皮埃尔饰),出身于布列塔尼亚贵族家庭的年轻小说家,为追求文学理想迁居巴黎,并与儿时恋人阿莱特(内莉·博尔若饰)结婚,同时凭借家世轻松获得新闻部部长的要职;让妮娜(妮可·加西亚饰),作为巴黎工人阶级出身的女性,虽受家庭政治理念影响,却展现出强大的自主性,通过自学开启演艺事业;勒内(德帕迪约饰)则出身农庄世家,早年通过自学摆脱家庭束缚,逃离农场命运成为纺织公司会计。三人的命运轨迹在时间维度上产生交集,共同编织出时代洪流下的个体故事。
乍看之下,这些人物及其故事似乎缺乏戏剧张力,但雷乃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赋予了他们深层的精神内涵。影片开篇的三十余分钟采用多重视角叙事,通过交替运用第三人称旁白与第一人称独白,结合碎片化影像拼贴,系统性重构了主角的成长轨迹(故事时间线横亘于1975至1979年间)。编剧格吕约尔对这类背景叙事展现出近乎偏执的热忱,其创作的辅助性支线甚至超越了主线叙事本身,这些补充内容可参见《电影台前幕后》一书中的重制版剧本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每个角色的个体生命历程都暗合特定的银幕偶像形象——让对应达尼尔·达黎欧的银幕人格,妮娜映射让·马雷的表演特质,而勒内则与让·迦本的演员气质形成互文。这种刻意营造的对应关系贯穿全片,导演在关键情节节点——尤其是角色面临抉择或危机时刻——巧妙嵌入对应演员的黑白影像片段,形成跨越时空的隐喻对话。
雷乃对电影明星的选择或许源自他对法国电影黄金时代的怀旧情怀,因为记忆始终是他创作中贯穿叙事的关键词,这一主题在该作品之外同样显著。
最初他计划融入更多片段,以推动影片向更具实验性的方向发展,但高昂的版权费用最终成为制约因素,使这一构想未能实现。
在其创作历程中,‘明星’这一元素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
前二十年,他频繁邀请知名演员参演,如德菲因·塞里格、伊夫·蒙当及让-保罗·贝尔蒙多等人。
然而,自《我的美国舅舅》之后,他再未召集此类明星阵容,这些演员在法国拥有一定知名度,但在国际市场上则相对低调。
接下来的三十年中,这些演员持续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而他的终身伴侣萨宾·阿泽玛则成为其后十部影片中始终不变的常客。
阿伦·雷乃与萨宾·阿泽玛在创作中大胆运用交织且流畅的画外音,这一手法既赋予雷乃全面把握角色内在结构的可能性,也使拉博里的理论得以高效展开。拉博里认为,人类的生存动力可归结为四类基本行为模式:首先是对生存需求的直接回应,如进食与饮水;其次是满足需求的行为;第三类涉及与惩罚相关的反应,例如反抗或逃避;最后则是「抑制」行为,当个体遭遇无法逾越的障碍时,会表现出行动停滞或自我毁灭倾向,从而导致抑郁状态。其核心命题强调「大脑并非产生思想的器官,而是行为的指挥系统」,并提出「生物的行为模式储存在记忆中」的观点。在1980年接受乔纳森·罗森鲍姆采访时,雷乃指出:「对弗洛伊德而言,无意识是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而对拉博里来说,无意识不仅包含这些被抑制的内容,更涵盖那些我们已习惯性执行的行为模式。」
随着叙事逐渐深入,故事本身的张力悄然浮现,角色的行为也从繁复的铺垫中逐渐显影。影片在四分之一的时长后,画外音的比重开始下降,恰逢两位主人公迎来命运的重要转折:勒内遭遇职业危机,一次偶然的商业合作让他与对手维斯塔特(热拉尔·达里厄饰)展开较量,后者作为更具现代气息的纺织公司经理,成为推动他内心变化的关键人物。与此同时,让在目睹让妮娜演出的戏剧后,意外与她产生交集,短短五分钟左右的戏码却让他陷入必须面对的伦理困境——让妮娜在终幕独白中坦言:"我不知道那一晚会改变我的生活"。当让失业后开始着手写作时,却遭遇肾结石的健康危机,而勒内则被胃溃疡困扰。根据拉博里的解读,这些生理疾病暗示着两位男性在无法突破现实桎梏时,正以病痛形式向自身内在发起攻击。
雷乃在影片中延续了他一贯的冷静视角,以克制的叙事手法呈现角色心理。加西亚、皮埃尔和德帕迪约的表演细腻而精准,使角色内心世界得以立体展现。虽然从叙事结构来看,这些演员似乎被设定为拉博里的理论实验样本,但实际创作关系更为复杂。拉博里的观察实验并未直接介入角色行为解读或情节困境分析,且这些角色也不完全契合其理论框架。值得注意的是,雷乃早在拉博里完成理论阐述前便已完成影片核心故事的拍摄工作,该虚构叙事独立于拉博里的理论体系,且在文本中预留了阐释空间,使拉博里得以将学说融入其中(其中唯有格吕约尔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对于拉博里而言,他对影片中具体情节发展仅掌握模糊的框架性认知。
在《纽约时报》的采访中,雷乃阐述了他的创作理念:传统电影或戏剧往往依赖于角色与情节来传递观点或构建理论体系,而他却提出一个反向思路——「让理论本身与虚构的故事并存,这难道不更具吸引力吗?」拉博里则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老鼠的「逃避与抑制行为」,其结论指出:对于笼中老鼠而言简单的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中却成为复杂的社会需求;当个体无法逃离困境时,社会层面的「侵犯」行为反而成为满足需求的替代途径。然而,雷乃以一种戏谑的方式推翻了拉博里的理论,在作品中插入了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景——妻子离开与对手在办公桌冲突的短镜头,通过将人类头像替换为实验室小白鼠的头部,将生物学行为与社会行为进行荒诞的对照。
拉博里的哲学思考在《我的美国舅舅》中具有核心地位,但该片并未以系统化的方式呈现所有角色的行为轨迹。影片中的人物往往呈现出对理论框架的突破,时而偏离、时而彻底颠覆其预设逻辑。雷乃与格吕约尔刻意塑造具有深度的角色形象,其心理层次与道德困境的复杂性甚至超越了原理论的阐释范畴,同时保留了部分个体特质的自主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影片后半段的画外音处理中,创作者通过声音叙述重新构建了角色的真实性维度,这种叙事策略使前期展现的诸多细节与瞬间获得了新的诠释可能,似乎能够为拉博里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提供实证支持。然而,当审视拉博里理论所隐含的悲观决定论倾向时,影片中让妮娜的叙事段落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维度——通过塑造一个具备自由意志、情感共鸣与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暗示着超越既定社会陷阱的可能性。
相较于雷乃其他作品,《我的美国舅舅》更依赖剪辑室的精巧构思,其剪辑手法流畅自然,注重动态节奏与声画的巧妙配合。影片由长期合作的摄影指导萨沙·维尔尼掌镜,画面色调温润细腻,拍摄风格兼具诗意与力量。这部作品并非单纯描绘现代生活的压抑状态,而是巧妙地在忧郁与嬉戏之间构建出独特的张力,既避免了知识分子式的高傲姿态,也未陷入对角色的戏谑之中,大量冷幽默元素反而增强了叙事的层次感。片名的隐喻性在法意语境中尤为显著,'我在美国的舅舅'常被解读为对虚幻救赎的讽刺性期待——那些被寄托改变命运希望的美国舅舅,最终往往只是空洞的象征。这种对幸福突然降临的憧憬,与贝克特《等待戈多》中人类永恒的等待形成跨时空的呼应,揭示出存在主义困境下人们对救赎的复杂渴望。
多年后,让在与让妮娜的恋情终结之后,于童年栖息的孤岛重逢。他向让妮娜倾诉那个挥之不去的幻想——关于那箱永远无法寻获的黄金。唯有远在重洋的美国舅舅知晓宝藏的藏匿之处,而让至今仍在期盼这位舅舅的现身。他声称这不过是玩笑之言,却无意中暴露了他内心深处的不满足与虚幻憧憬。令人震撼的电影终章中,这些尘封的梦境竟不可思议地实现了。
拉博里在影片结尾的独白中强调,「唯有当我们向全人类揭示大脑运作的机制以及人类如何运用大脑,才能为改变开辟可能;唯有所有人都意识到大脑被用于操控他人,变革才会真正发生……」此时,雷乃突然以远景镜头打破叙事节奏,画面中「不会有美国的舅舅从那里归来」——这一镜头选择使拉博里的论断获得了超越语言的直观力量。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