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花”难进娱乐圈 时代变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07更新:2025-09-11 12:33:21

章泽天近日亮相戛纳红毯,意外引发“撞脸陈都灵”的网络热议。而陈都灵凭借古装剧《长月烬明》再次获得关注,剧中她以精致妆容、优雅仪态和日渐成熟的演技诠释角色,展现出与过往空洞表现截然不同的艺术质感。尽管长期以客串女配身份参与多部剧集,但观众普遍认为其表演水平通过持续积累已实现显著提升,这种“题海战术”式的磨砺过程被网友戏称为学霸刷题的坚持方式。

图片

这两位昔日同窗的缘分,还停留在高校校花网络评选的盛况中。章泽天因一张手持奶茶的照片意外走红,被贴上“奶茶妹妹”“清华校花”的标签;而陈都灵则以621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被饶雪漫与苏有朋选为《左耳》女主之前,她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南航校花”。“校花”作为校园时代对女性美貌的至高赞誉,曾被视为进入娱乐圈的“直通车”。彼时论坛和贴吧是互联网的聚集地,学生群体通过表情包和图片投票进行校园选美,成为民间自发的美少女评选活动。

在短视频尚未普及的年代,成为“网红”只需一张照片即可。初代“天仙妹妹”的走红案例,即是一名游客在四川阿坝拍摄的羌族少女照片,在国内论坛引发热议。陈都灵凭借证件照击败已成名的“奶茶妹妹”,而章泽天作为有健美操加分的清华保送生,与陈都灵以高考成绩进入南航的“工科女神”人设形成对比,二者争夺校花称号的热度持续发酵。次年,陈都灵被选入《左耳》剧组,该电影斩获4.85亿票房,使其正式踏入演艺圈。

当校花身份与名校光环、学霸标签叠加,便容易被塑造为“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典范。无论是章泽天、陈都灵,还是后起之秀“武大校花”黄灿灿,均以清纯乖巧的校园形象吸引关注,契合男性受众对“女神”的想象。然而随着论坛时代的落幕及图像修辞技术的广泛使用,“图片网红”地位逐渐被真实镜头取代。同时,流量明星的崛起与韩流文化渗透,让具备年轻外貌的艺人成为主流。此外,女性主义思潮的传播与多元审美观的形成,也让“校花”标签的影响力逐步减弱。

娱乐圈对“校花”的青睐逐渐消退。尽管蔡艺侬曾力排众议启用新面孔,但被选中的演员几乎都拥有表演经验。胡歌入读上戏,杨幂、刘亦菲早年即在北电学习表演,唐嫣更是中戏出身,这些案例反映出行业对专业资质的重视已超越单纯颜值门槛。

图片

随着“四大流量”时代的到来,演员选拔标准逐渐从专业背景转向外形条件。拥有出众外貌的校花们无需深厚表演功底,便能凭借粉丝经济效应获得市场认可。当这些新生力量加入影视剧组,在专业表演导师的指导与庞大粉丝群体的支持下,即便缺乏实践经验,其参与的作品仍能取得可观收视成绩。因此,一批出身校园的女演员得以进入娱乐圈,如陈都灵凭借首部作品《左耳》崭露头角,与欧豪、杨洋、马思纯等实力派演员同台;武大校花黄灿灿则迅速接演电影版《泡沫之夏》的女主角,展现出不俗的市场号召力。

搜狐于2017年举办的“狐友国民校花大赛”便是这一趋势的缩影,赛事覆盖五大区域,吸引4万余名参赛者,历时近四个月最终评选出十位“国民校花”。当时担任CEO的张朝阳在采访中曾表示,网络剧快速扩张需要新鲜血液,校花赛事成为发掘潜力演员的重要渠道。然而彼时纯网剧尚未进入主流视野,公众对这一形式的认知仍停留在《太子妃升职记》等以“穷”出圈的非主流作品,或如《白衣校花大长腿》《男神执事团》这类剧情被广泛诟病的剧集。

在“大IP”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当红流量明星难以接受非卫视平台的纯网剧合作,而制作方也难以承担邀约流量的高昂成本。因此,平台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新人,校花们的外形优势与青春特质恰好契合这一需求。与此同时,综艺节目也为校花们提供了转型契机,既需要素人嘉宾充实内容,又需要年轻受众群体。最终,一批具备明星潜质的校花校草通过综艺舞台获得更多曝光,例如《女心理师》中饰演女配的彭高唱曾以雅礼中学校友身份亮相《天天向上》,而刚出道的黄灿灿则登上国民综艺《奔跑吧兄弟》,与陈赫、郑恺等明星同框,获得杨颖等当红艺人公开赞赏。

图片

近年来,娱乐圈生态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流量泡沫逐渐消退,观众开始重新审视过去几年的影视作品,对低质量剧集和缺乏演技的流量艺人产生批判性态度,转而支持具有专业素养的演员。曾经备受追捧的“校花”人设在转型娱乐圈后逐渐失去光环,而中腰部演员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许多曾因难觅女主角而陷入困境的网剧,如今能轻松签约当红艺人。早在2018年前后,网剧的话题度便开始超越传统卫视剧,"上星"已不再是衡量剧集价值的唯一标准。于正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其创作的宫斗剧《延禧攻略》便通过爱奇艺独家播出获得爆发式热度,直至9月登陆浙江卫视时,该剧已成功成为暑期现象级作品,开创了先网后台的反向输出模式。

图片

随着《延禧攻略》引发的"选美"话题持续发酵,2018年开启的101选秀时代也带动了全民造星浪潮。越来越多练习生在节目结束后选择转向网剧市场,她们凭借已有的粉丝基础和知名度,相较于"校花"的标签更具市场吸引力。对于校花群体而言,进入娱乐行业已不再是必经之路,毕竟娱乐圈的审美标准与高校环境存在明显差异。

在娱乐圈的聚光灯下,"校花"的颜值优势往往会被放大审视,容易引发与其他女星的横向比较。这种对比本身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直面公众审视所需的勇气,对部分人而言仍是一个考验。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校花"转型成功的案例增多,网友对这一标签产生了新的认知,将其与"为了红"的功利目的紧密关联。

在当代娱乐圈生态中,"走红"的路径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除了传统演艺道路,101时代所培育的练习生体系为年轻艺人提供了新的选择。选秀节目对参赛者的要求逐渐从专业能力转向外貌管理、态度表现等综合因素,使得更多漂亮女孩愿意参与这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成名游戏。

与此同时,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崛起为漂亮女孩们开辟了新的发展赛道。她们可以在穿搭、美妆、探店、学习分享等领域建立个人IP,这种相对稳定的流量获取模式相比演戏更具优势。品牌商在意识到娱乐圈投入回报率下降后,纷纷转向KOL和直播领域,这一趋势恰好为更多人提供了机遇。

以网红出身的易梦玲为例,她能够穿着Dior古董裙亮相传统意义上的女明星红毯,并引发全网热议,这恰恰印证了KOL赛道的独特价值。这种从网络流量到实体舞台的跨界成功,展示了当代娱乐圈生态的深刻变化。

图片

观众对民间校花们的怀念,源于对资本操控下成名的明星感到审美疲劳。在互联网发展初期,那些真正由大众投票决定的面孔曾带来独特的魅力,而如今随着时代变迁,校花们或许已找到更具吸引力的发展路径。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