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漫威巨片”票房是栽了,还涉嫌抄袭中国电影,真是一言难尽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29更新:2025-09-02 11:11:45

漫威第六阶段的首部作品《神奇4侠:初露锋芒》已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中包括北美地区。

在第四和第五阶段陷入混乱之后,《神奇4侠》迎来了凯文·费奇重新执掌导演之位,成为漫威电影宇宙的新篇章。无论是迪士尼高层还是全球漫威粉丝,都对这部作品充满期待。电影在烂番茄上获得的媒体评分新鲜度达到88%,观众爆米花指数更是高达93%。

该片的票房表现不仅超越了DC旗下刚刚上映的新版《超人》。

相较于1994年版《神奇四侠》、福克斯出品的《神奇四侠》(2005)及其续集《神奇四侠2》(2007)和《神奇四侠》(2015),该作品在整体表现上展现出明显的超越优势。

该电影在内地上映首日票房达1350万,仅位列第五;上映八天票房累计为3772万。豆瓣开分6.2分,口碑表现不佳,甚至不如4月底上映的《雷霆特攻队*》。

据媒体报道,该片最终票房预计为9200万(未达1亿),这使得“漫威大片”再次面临票房失利的风险。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万众期待的《神奇4侠》到了咱内地,遭遇口碑票房双崩盘?茄哥下面就给大家仔细分析一下。01、“神奇四侠”IP回归漫威的重启之作,漫画风 复古风情怀满满先说说优点:本片最大的优点,就是漫威重新设计打造的“F4”,终于回归古早漫画画风的战衣,包括石头人的形象,也和漫画形象非常接近。

福克斯曾推出的三部《神奇四侠》系列电影中,反派角色的战衣设计风格契合当下的流行趋势。

《神奇四侠(2015)》的改编可谓彻底,其中‘霹雳火’乔纳森·斯通这一角色被重新诠释,使其呈现出全新种族特征。

在漫威公司重新获得“神奇四侠”版权之后,原创作团队决定让F4成员回归经典形象。深蓝色为主调的战衣搭配纯白色领口与条纹设计,这一造型灵感源自早期漫画设定,与1994年真人版《神奇四侠》的视觉呈现高度契合。

由艾邦·摩斯-巴克拉赫饰演的“石头人”本·格瑞姆,在面部刻画方面几乎与漫画中的形象别无二致,尤其精准还原了角色标志性的五官特征。这种高度还原的演绎方式与过往版本存在显著差异,相信会令漫威粉丝们倍感亲切与满意。

在选角方面,50岁的佩德罗·帕斯卡出演"神奇先生"里德·理查兹,37岁的凡妮莎·柯比饰演"隐形女"苏珊·斯通,相较于2005年版中由艾恩·格拉法德(32岁)和杰西卡·阿尔芭(24岁)分别演绎的同角色,两位主演的年龄差距更为显著。

因为在本片中,神奇先生和隐形女将拥有一个孩子富兰克林·理查兹,两人的年龄大一点,会更符合设定。作为漫威宇宙中的智商顶流,神奇先生在片中总以老成持重的形象出现;而身为母亲的隐形女,也表现得更勇敢坚韧。

由约瑟夫·奎恩演绎的“霹雳火”乔纳森·斯通,凭借英伦血统孕育出的清秀面容,完美诠释了角色兼具阳光气质与古典魅力的特质,为该角色赢得观众高度评价。

最大的惊喜还是行星吞噬者(又叫吞星)的登场。作为漫威超级大反派,吞星于2007年在《神奇四侠2》中出现时,还只是一团没有实体的星云。到了本片中,终于给他设计了非常符合原著的,身披紫色战甲的经典形象。

在影片中,吞星现身时,其身躯高耸入云,与纽约摩天大楼群相媲美,展现出令人震撼的压迫感。

这套紫色战甲的每个细节都散发着沉稳的金属光泽,不仅延续了漫画中的经典设计,更完美契合电影的视觉呈现。

为了避免"神奇四侠"角色引入后可能导致的漫威电影宇宙(MCU)剧情冲突,该片将"F4"所在的平行宇宙设定为Earth-828。这一设定与漫威主宇宙Earth-616形成区别,同时与索尼公司所拥有的漫威宇宙Earth-688B保持区分。

影片设定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一时期电视机仍采用具有标志性的"大屁股"彩色显像管造型。然而当"F4"成员执行任务时驾驶的飞行器登场,以及他们日常配备的高科技设备亮相,却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科幻元素,形成鲜明的时空对比。

影片巧妙融合复古与科幻美学,采用90年代胶片特有的浓烈色彩渲染出虚实交织的视觉效果,巧妙营造出穿越时空的沉浸感,使观众宛如置身于20世纪60年代的独特氛围之中。

02、主线故事东拼西凑,节奏极其缓慢,令人昏昏欲睡讲完了上述优点,让我们进入正题,剖析影片存在的诸多缺点。网上吐槽最多的,就是片中一些故事情节,竟然抄袭了咱科幻力作《流浪地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若忽略漫威所注入的全新设定,影片的核心叙事框架实际上是对福克斯版《神奇四侠2》的直接改编。在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先简要介绍吞星与银影侠的背景及互动关系。

行星吞噬者(即吞星),本名加兰,是创始宇宙(Earth-616)诞生前的那场宇宙大爆炸的唯一生还者。他拥有无限大(∞)的力量,以吞噬行星(就是把行星吃掉)的方式来补充能量。

银影侠的真实身份是Zenn-La星球的天文学家诺林·莱德。在星体吞噬者降临本土时,这位科学家为挽救濒临毁灭的家园,向其提出以自身为代价的交易——诺林自愿成为吞噬星球的侍从,以此换取母星的存续。

吞星同意了诺林提出的条件,随即诺林完成了形态转变,化身为银影侠。他全身覆盖着银质装甲,具备近乎永恒的生命力与超越常人的力量,同时还操控着一块可突破光速的冲浪板。

在福克斯的《神奇四侠2》中,吞星将地球定为他的吞噬目标,其侍从银影侠先行来到地球,被神奇四侠说服,最终反水,与吞星“同归于尽”。而这整个故事框架,都被原封不动地照搬到本片中,似乎编剧在创作时,就是拿《神奇四侠2》的剧本来直接套用。那么,影片有改动的地方吗?有,但问题是:抄也抄不好,改也改不好。由于“毁灭博士”维克多·冯·杜姆要等到《复联5》才正式登场,原本在《神奇四侠2》中出现的与毁灭博士相关的故事线,都被直接删除了。所以,由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新版毁灭博士,仅在片尾彩蛋中露出一个背影。因此故事主线就留下了很大的一个空洞,需要往里面填东西。首先,片中引入了神奇先生和隐形女的儿子富兰克林·理查兹。在漫画原著中,他是天生的欧米茄级变种人,拥有操纵时空、创造平行宇宙、修改或扭曲现实等Bug级能力。

在影片中,当吞星发现富兰克林后,企图将其据为己有,以富兰克林为筹码,换取地球的安全。此时,神奇先生和隐形女夫妇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拯救自己的骨肉亲人,还是保全整个人类文明?这一抉择最终演变为‘电车难题’的具象化呈现,考验着他们作为父母与英雄的双重身份。

由此引发全球民众对神奇先生与隐形女夫妇的广泛质疑。这对夫妻长期陷入矛盾与争执,反复出现大量无实质内容的剧情片段和对话。

最终,神奇先生提出了一项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借助其自主研发的“星际传送装置”,将地球整体迁移到其他适宜居住的星系。这一设定被指涉嫌借鉴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核心概念,不禁让人对漫威团队是否真正重视中国科幻作品产生疑问。尽管此前西方媒体曾对中国科幻持轻视态度,但当《流浪地球》的设定被成功应用于超级英雄故事时,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似乎被悄然抹去了。

可问题又来了,就算是拿《流浪地球》来照着搬运,他们还是搬不好。“流浪地球计划”的设定,是在地表修建行星发动机,再用发动机把整个地球推离太阳系。

本片中的设定则显得毫无章法,例如"传送桥"这一概念,仅通过电力消耗便能实现瞬移,完全违背现实逻辑。这种随意编造的情节显然无视了基本的科学原理和逻辑框架。《流浪地球》系列曾精心打造两部作品,而某些影视作品却在剧本创作上显得过于仓促,几近敷衍。

令人惊讶的是,影片中还设置了由"鼹鼠人"统领的地下都市。为躲避吞星带来的灭顶之灾,这座地下城成为人类最后的避难所,其"末日迁徙"的构想与《流浪地球》中地下城的设定异曲同工,展现出相似的灾难应对逻辑。

所以这部电影的主线,就是拿18年前的《神奇四侠2》剧本,拿掉毁灭博士,再加上富兰克林和《流浪地球》,拼接出来的一个故事。而为了迎合那股复古风,影片还有意规避漫威电影一贯的冷幽默和轻喜剧表现手法,让全片充斥着大量乏味的对白。

令人惊讶的是,一部时长为两个小时的超级英雄电影,其对话部分竟然占据了超过一个半小时。与传统动作片依靠视觉冲击推进剧情不同,这部影片的叙事几乎完全依赖于密集的对白来展开。

情节过于直白,以至于观众无需耗费脑力去揣测剧情走向。观影体验犹如一场早已知晓结局的旅程,片中人物却拖沓地迟迟不肯揭开悬念,仿佛在刻意浪费观众的耐心。

密集的室内场景、冗长的对话堆砌与缓慢的叙事节奏,使两小时的观影体验如同被按了暂停键。即便最初满怀期待,这份缺乏起伏的平铺直叙终将消解所有情绪张力。

作為主打視覺衝擊的超級英雄電影,觀眾往往被那些充滿張力的CG特效和動作場景所吸引,而非冗長無意義的對白。儘管本片宣稱耗資2億美元打造,但呈現的CG特效卻令人失望,其粗糙程度堪比AI視頻博主製作的廉價效果。

最具争议性的CG特效场景出现在"女银影侠"莎拉·巴尔(朱莉娅·加纳 饰)回忆吞星降临Zenn-La星球的片段中。当这位角色在海边与孩子互动时,突然出现的巨型异星生物让观众明显察觉到CG技术的局限性,其画面效果与《749局》中展现的类似场景形成了有趣的互文关系。

在接下来的场景中,莎拉踏上冲浪板的瞬间,全身仿佛被液态金属包裹,但这种质感的表现力明显逊色于26年前《黑客帝国》中相似画面的精致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莎拉原本穿着的衣物在水银覆盖时出现了明显的穿模现象,这种视觉效果的瑕疵不禁让人联想到可能是漫威影业委托外部团队制作,并借助AI技术完成的产物。

影片的动作设计不仅数量稀少,更显得力不从心,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作为经典IP,“神奇四侠”的魅力核心在于四位主角独特的能力体系。纵观其历代作品,无论是动画还是影视改编,都曾展现他们如何凭借各自超能力实现默契配合,通过团队协作战胜强敌,这种角色能力与剧情的深度融合才是系列作品的看点所在。

在影片仅有的两场战斗戏中,角色们未能展现出其超能力的真正实力,且团队协作的痕迹几乎缺失。其中最令人失望的是神奇先生,作为团队核心,在对决中不仅未能如美队般掌握全局,反而被吞星以单手压制,甚至被捏成一团橡皮泥,彻底丧失了作为领袖应有的威慑力。

在《神奇四侠》系列电影中,隐形女最终战胜吞星的剧情并非源于团队四人的协同作战,而是凭借其个人情感力量的爆发。这种以母爱为驱动的特殊能力使她能够与吞星形成势均力敌的局面。然而,漫威编剧在构建战斗场景时忽略了战力体系的平衡性,将普通超能力者与具备无限力量的对手直接对抗,这种设定在逻辑上缺乏说服力,暴露出故事创作中对角色能力尺度把控的不足。

在《蜘蛛侠:英雄无归》中,三位蜘蛛侠同框的场景与电王、蜥蜴人、沙人、绿魔四大经典反派的对决形成鲜明对比。三蛛同框的剧情发展显得较为仓促,人物互动缺乏深度挖掘,而传统反派的塑造则更具层次感和戏剧张力。这种差异使得部分观众认为漫威电影在叙事技巧和角色塑造上呈现明显下滑趋势,尤其在平衡多线故事与核心主题方面面临更大挑战。

漫威影业今年接连推出的三部作品均未达预期,其共性在于每部影片都出现了实力远超主角的超级反派。《美国队长4》面对红浩克的强大力量,《雷霆特攻队*》则遭遇哨兵的压倒性威胁,《神奇4侠》更被吞星的绝对优势所主导,这种反派设定失衡的现象引发了对后续《复仇者联盟5》剧情走向的担忧。

红骷髅这类以物理攻击为主的角色尚可应对,但像哨兵和吞星这样的存在则拥有近乎无敌的战斗力,主角团队往往难以正面抗衡。他们只能通过让反派失去理智、用言语劝降或是借助母爱情节等非常规手段,强行扭转局势以维持故事的合理性。

盘点漫威已推出的角色,除哨兵、富兰克林和吞星外,魔士亚当、绯红女巫、惊奇队长等无一例外都是拥有超乎寻常能力的超级英雄。那么《复联5》的吸引力,是否仅仅源于这些实力顶尖角色的巅峰对决?

回望漫威"无限传奇"时期的经典电影,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美国队长的强健体魄"与"钢铁侠的高科技战衣"。这两项标志性元素不仅塑造了角色的独特形象,更成为漫威宇宙中极具辨识度的视觉符号,至今仍被观众热议与津津乐道。

本文的两大亮点分别为精妙编排的动作场面所营造的震撼视觉效果,以及细致设计的华丽铠甲所带来的叹为观止的视觉呈现。

影迷们始终追求充满力量感的对决场景与鲜活立体的英雄形象,那些极具冲击力的肢体对抗与恢弘壮观的战斗场面,才是他们心中最渴望的视觉狂欢。

如今一些超英电影过度依赖拖沓的对话推进剧情,使用AI技术打造的粗制滥造的视觉效果,以及塑造出拥有逆天能力却缺乏智慧的超级反派,早已偏离了这类作品应有的艺术追求与叙事深度。

经历了三部口碑与票房双双失利的漫威新片后,人们对《复仇者联盟5》的期待值是否已所剩无几?曾经的钢铁侠托尼·斯塔克也不再执着于集结众多备受期待的经典角色,如今唯一的愿望只剩下:希望这部电影至少具备可看性。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