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儿子看完《南京照相馆》后,我们都泣不成声……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41更新:2025-09-02 11:58:31

令人意外的是,电影院在沉寂数月后,竟因上映《南京照相馆》再度沸腾。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一位照相馆店主为求自保被迫为侵华日军冲洗照片,却在暗房显影时目睹了令人发指的场景——日军的屠刀之下,堆积着南京百姓的累累白骨,血色浸染了每一张底片。

这部作品凭借口碑在观众中悄然传播,许多朋友在观影后自发推荐,本地多所学校甚至组织家长带孩子观看。影片引发的讨论远超预期,不少观众在观影后写下感想,纷纷表示难以用“好看或不好看”简单概括。剧场里既有沉默凝视的观众,也有泪洒当场的影迷,这种反差正体现了影片的独特魅力。它没有刻意渲染情感,却如一面冰冷的镜子,映照出历史沉淀的伤痕。历史不应被尘封,而遗忘恰恰是另一种形式的屠杀。

日军在侵华期间的暴行远未结束,近年来,公众对揭露这段历史的影片《731》期待已久。该片聚焦于日军731部队进行细菌实验的骇人行径,但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影片多次被撤档,未能如期与观众见面。

围绕《731》电影撤映事件,网络舆论出现激烈争论。部分网友认为影片因过度揭露日军暴行而遭遇外部势力干预,也有观点指出内容中过于血腥的画面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尽管该片撤映原因仍存疑,但731部队在侵华战争期间实施的人体实验等罪行,已有大量历史证据确凿记录,其残暴本质不容置疑。

某些势力表面上宣称以防治疾病和净化饮用水为宗旨,实则暗地里利用中国民众进行活体实验、细菌研究,企图研发生化武器。

由于大量血腥暴力的镜头难以通过审查,导致电影《731》多次延期。近期,博主“一步学长”通过系列专题视频深入剖析日军731部队的历史,其内容涵盖“鲁西细菌战”、“冻伤实验”、“虫山惨案”等,通过详实的史料追踪与场景还原,引发广泛热议。

一段段视频揭露了日军罄竹难书的暴行:受冻后的人体被缓慢解冻并剥皮,使用液氮快速冷冻后再被击碎,甚至有视频展示开膛破肚制成人体标本的场景……这些画面,仅凭文字描述便令人不寒而栗!难以想象,这样丧失人性的行为竟出自何种扭曲的“理智”?!接下来,我们借助“一步学长”的视频,一同回顾那段鲜为人知却令人发指的历史,以及背后的黑暗阴谋。对于学龄儿童而言,部分内容或许过于血腥,但作为成年人,我们有必要先了解真相。待孩子心智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后,再以适当的方式向他们讲述这些历史。

为探究人体在极端寒冷环境中的生理反应机制,日军曾对受试者实施了一系列严苛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受试者的手部会被浸入冰盐水,通过逐步降低温度,在极端测试中甚至达到零下70摄氏度,浸泡时间持续超过24小时。为监测痛觉变化和神经麻痹程度,实验人员采用敲击等方式记录受试者的反应情况。在测量手心、手背及指尖温度时,要求受试者保持五指张开状态,实验过程中使用工具进行监测。

孩童因缺乏理解能力,面对冷水会下意识地紧握双拳。为此,731部队的"研究员"采取了极端手段——将钢针刺入指尖,穿透手掌直至掌心。这种痛苦的干预使小手彻底失去抓握能力,从而能够"完美"地浸泡在冰盐水中。令人窒息的惨叫与令人震惊的实验数据在此交织,见证着人类史上最为黑暗的篇章。

在零下20摄氏度临界点,人体组织会在数分钟后出现知觉丧失与冻结现象,手指关节变得异常脆弱,极易发生断裂。当解冻水温突破35摄氏度时,表皮组织会完全剥落,暴露深层皮肤结构。若温度进一步升至50摄氏度以上,不仅皮肤与肌肉层会彻底剥离,甚至骨骼组织都会显现,而这些已呈白骨状态的躯体,仍会被继续用于后续实验。这种将人类生命视为可随意处置实验品的行径,通过将中国人称为‘马鲁达’(实验材料)并赋予编号的方式,试图为极端暴力行为寻找所谓合理性。

将鲜活生命贬低为可任意操控的物件,这种异化手段旨在抹除施暴者内心的道德负担。他们通过创造"原木"这一代称,逐渐将其渗透至日常对话与文书之中,以此掩盖战争罪行。在持续不断的生物实验过程中,青少年被反复灌输"原木"即为可消耗资源的观念,诸如"已消耗的马鲁达"、"新抵达的马鲁达"等扭曲表述,最终塑造出对活体实验麻木的执行者。

细菌战的实施更是将战争暴行推向了极致。如果说731部队的冻伤实验是对个体的残酷折磨,那么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则构成系统性种族灭绝的恐怖手段。这并非夸大其词,而是一种将致命病菌如撒农药般有组织地投放至城镇乡村的灭绝行为,通过实验室培养的鼠疫、炭疽、霍乱等病原体,对平民实施无声却致命的屠杀。

据历史记载,731部队主要负责人石井四郎曾表示,生化武器相比传统武器更具隐蔽性与致命性,其破坏力甚至超过核武器。

1940年10月,浙江上空突然掠过日军轰炸机,饥饿的百姓发现投下的物资竟然是大米、白面等“救济粮”。他们争先恐后地抢夺这些从天而降的“救命物资”,却不知这些看似恩赐的粮食早已被日军秘密掺入致命细菌。数日后,抢粮者相继出现皮肤红肿溃烂的症状,身体仿佛被烈火灼烧般痛苦不堪,最终惨死于这场精心策划的细菌屠杀。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甚至将天灾转化为杀人工具。1943年8月,山东鲁西遭遇特大暴雨,日军趁机破坏水利设施,让洪水裹挟着霍乱病菌倾泻而下,肆意蔓延至广大的中国地区。

霍乱的恐怖程度远超常人想象:患者往往在24小时内出现剧烈呕吐与频繁腹泻,伴随全身肌肉痉挛;随着病情恶化,严重脱水会导致皮肤呈现灰蓝色,身体逐渐消瘦;最终可能蜷缩成一具干枯的“蓝色死尸”,展现出疾病带来的致命威胁。

幸存者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字字泣血,令人窒息。那个曾经高大挺拔的1.8米身躯,如今蜷缩成扭曲的残骸,仿佛被无形的手捏碎了生命。抬着尸体的同伴步履蹒跚,最终也无力前行,倒下时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而那些未能及时撤离的亡灵,早已在废墟中堆积成山,野兽撕咬的声响与腐臭气息交织,成为无法磨灭的战争印记。

无数鲜活的生命如同野草般遭到践踏,这片土地已不再是人间,而是被恶魔侵占的炼狱。日军实施的代号“昭和18年秋鲁西作战”的细菌战行动,造成了42.7万中国同胞的伤亡,他们却将这惨绝人寰的场景当作辉煌战绩大肆宣扬。这场灾难远未结束,霍乱疫情如野火燎原般迅速扩散至鲁西地区24个县,吞噬着更多无辜的生命。据历史档案记载,在1940年至1949年间,仅浙江衢州与婺州两地,就有超过50万人遭受细菌武器的伤害,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印记。

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弄清某些疾病背后的真相,而幸存者至今仍深受其苦。战败后,日本当局竭力销毁证据、掩盖罪行与真相。恶魔头子石井四郎更是以731部队的细菌战实验数据为筹码,与美国进行交易以逃避审判。当真相被刻意掩盖,无数中国同胞仿佛经历了一次二次浩劫。正义,从不会缺席。今日分享的这段视频,将讲述一位坚韧不拔的中国女性与日本的抗争故事。

王选女士以个人之力推动了一系列针对日本的国际法律行动,其坚持向日本政府追责的行为引发了强烈关注。她投入大量个人财富,以民间名义发起42起国际诉讼,最终促使日本法庭在证据面前承认:731部队曾对中国实施细菌战的事实不容否认。

这一切的起源要回溯至1969年。当时年仅17岁的王选作为知青返回故乡崇山村,目睹村中多位老人罹患一种名为"烂脚病"的怪病——皮肤溃烂、发黑腐臭,伴有令人作呕的异味。彼时的她并未深入探究其中关联。直到二十六年后,一则新闻打破平静:两位日本学者计划前往崇山村调查731细菌战相关历史。"细菌战"的字样如惊雷般唤醒了她的记忆,那些曾被遗忘的往事瞬间串联——童年时父亲提及的小叔因鼠疫在13岁夭折,以及村中老人的溃烂伤痕,此刻都与那段尘封的黑暗历史产生了惊人的呼应。

她迅速与日本学者取得联系,以翻译身份加入调查工作,此后以翻译身份频繁往返中日两国,历经数十次行程。然而,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时,其残酷程度远超她的想象:1942年9月,日军飞机空袭崇山村却未投掷炸弹,村民误以为侥幸脱险。殊不知,他们在此过程中撒下了携带鼠疫的跳蚤。数日后,鼠疫疫情突然爆发,村民接连病逝。同年11月,731部队进驻村中,开始对遇难者进行尸体解剖,同时对活人实施实验,观察内脏病变,深入研究鼠疫感染机制。

1942年10月18日,日军对崇山村实施纵火行动,造成404名村民死亡,23户家庭被彻底摧毁。幸存者则余生饱受鼠疫后遗症的摧残,烂脚溃烂的病痛令其生不如死。然而,崇山村的惨剧仅仅是日军侵华暴行的冰山一角。随着调查的深入,王选逐渐被日军的暴行激怒,发现日军在中国境内曾发动过160多次细菌战,导致超过200万人死亡。为全身心投入诉讼,她毅然辞去高薪职位,放弃赴美深造的机会,并自费组织180名受害者前往日本提起公诉。

面对日本法庭设置的重重障碍,甚至遭遇对自身安全的威胁,王选仍坚持七年如一日地提起42起诉讼,其中18次需独自前往东京法庭出庭。直至2002年,在确凿证据面前,东京法庭最终被迫承认731部队实施细菌战的事实。然而,法庭仍以“个人无权向国家索赔”为由,拒绝提供赔偿与正式道歉。此后,王选并未气馁,于2005年和2007年持续遭遇败诉,但她依然选择不断上诉,通过公开演讲筹集资金,持续推动这一正义诉求。

2014年,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医疗团队成功攻克了炭疽溃烂症,使20名患者获得免费治疗。她积极联络当年参与731细菌战的日本老兵,带领他们重返中国,于受害者纪念碑前诚恳谢罪。

对于希望进一步探究这段历史的读者,建议阅读《恶魔的饱食》,该书提供了更为详尽的记载。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