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爆爽剧,让优酷终于爽了一把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91更新:2025-09-02 12:18:13

2005年,徐州某机械制造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萌生了创作网络小说的念头,并于2008年正式展开写作。最初,这部作品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且因更新节奏不规律,直至作者完成30万字后才与平台达成出版协议。作品成功上线后逐渐步入正轨,仅半年时间便登顶起点平台"百盟书"榜单,创下新纪录。2009年末,作者凭借尚未完结的半部作品直接跻身起点"白金作家"行列,打破了以往需完成整部作品方可获得该称号的惯例。熟悉网络文学发展史的读者对这部作品想必并不陌生,它正是忘语创作的《凡人修仙传》。2020年,B站推出《凡人修仙传》动漫改编版,凭借口碑与收视双丰收,被广泛誉为"国漫巅峰之作"。单集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5万大关,而借助盗版渠道追更的"邪修""散修"群体更是数量惊人。有观点指出,若计划拍摄真人版,沿用动漫版的改编模式便可实现成功。

在优酷独播的《凡人修仙传》真人版预告片发布后,观众发现该作品与原版动漫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战斗场景的视觉呈现借鉴了动漫风格,部分关键配乐直接沿用了动漫版本,总编剧由同为王裕仁担任,甚至两版的主题曲也由同一歌手演绎。

在7月27日开播前夕,《凡人修仙传》真人版已累积513万用户的预约,创下平台年度期待值新高。作为长期处于市场二线的优酷,此次或许有望凭借改编自网文的剧集实现突破。

爱优腾等平台近年试图通过网文寻求突破,但与过去相比已大不相同。男频网文改编的影视剧曾长期面临口碑欠佳且收视低迷的困境。2013年乐视自制的《唐朝好男人》作为国内首部男频网剧,因制作成本低廉、画面粗糙,不仅未能获得市场认可,更遭遇观众差评,观看数据也十分惨淡。即便后来爱优腾等平台相继入局,短期内仍难以扭转网文影视化普遍遇冷的局面。诸如《斗破苍穹》《择天记》《武动乾坤》《将夜》等经典网文作品,在改编成影视剧后大多沦为全网调侃的对象。无论是流量还是口碑,往往只能收获其一,多数作品播毕后,人们记忆中只剩下“斗气化马”等恶搞梗。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特例。以腾讯视频2016年底推出的《精绝古城》为例,该片凭借超45亿的播放量成为现象级作品,更以8.1的豆瓣评分斩获平台年度口碑桂冠。其成功不仅体现在收视数据上,更在于成功推动了大量用户开通会员,成为当年VIP拉新增长的标杆。这一特例的形成,既源于原著《鬼吹灯》在网文领域的高水准地位,更得益于顶尖制作团队与演员阵容的完美契合——正午阳光导演团队联合靳东的演绎组合,其专业度与市场影响力远非诸如《择天记》等由鹿晗主演的剧集所能企及。

然而这种模式缺乏可复制性。尽管《繁花》品质出众,但流媒体平台难以依赖同一导演持续产出同类作品。因此,真正具有突破意义的案例应回归到《庆余年》。该剧于2019年在腾讯视频与爱奇艺双平台同步播出,数据显示其第一季累计播放量突破160亿次,豆瓣评分达7.9分,拥有超过120万观众参与打分,位列全网收视率前三。据悉,该作品曾连续37天占据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榜首,单日最高市占率达37.04%。

近年来,网文改编剧逐渐呈现出正剧化趋势,同时巧妙融入喜剧元素,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这种创新模式通过年轻演员与资深演员的强强联手,为市场注入新鲜活力。爱奇艺迅速把握机遇,邀请《庆余年》中的郭麒麟、宋轶等实力派演员主演《赘婿》,该剧以破万热度成为平台年度现象级作品。依托阅文集团的腾讯视频则更明确地复刻《庆余年》的成功路径,在《雪中悍刀行》中沿用张若昀主演及编剧王倦团队,打造了现象级制作。2022年腾讯视频再度推出《大奉打更人》,不仅延续《庆余年》的创作模式,更在开播前就展开大规模宣传,引发"预制爆款"的网络热议。

相较于腾讯视频与爱奇艺在网文改编剧领域的强势表现,优酷此前一直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直至今年才逐渐显现起色。根据云合数据统计,《藏海传》在开播期间便超越腾讯视频的S 剧集《折腰》,首日市占率突破40.1%,成为上半年当之无愧的剧集冠军。若《凡人修仙传》能持续走高,优酷在与腾讯、爱奇艺的竞争中或将迎来转机。

男频网文《凡人修仙传》开播首日,其宣传内容几乎覆盖了优酷App的全部页面,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号召力,其变现能力甚至超越了传统武侠IP少林寺。

在线下推广方面,采用户外大屏广告与主创团队扫楼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维度宣传矩阵。

显然并非单纯押注,而是精打细算的商业布局。以阅文集团为例,其去年全年营收达到81.21亿元,同比增长15.82%。其中版权运营板块表现突出,收入同比激增34.2%至39.91亿元,单卡牌业务就贡献了2亿元的销售额。相较于阅文集团系统化的IP开发,少林寺等传统文化IP虽也拓展至多个领域,但尚未达到规模化盈利的程度。视频平台对精品网文改编的投入同样成效显著,曾引发争议的《盗墓笔记》虽豆瓣评分仅5.6,却助力爱奇艺新增500万付费会员;而《择天记》更是在2017年云合数据年度榜单中位列第三,尽管其评分低至4.3。

即便口碑欠佳的剧集仍面临严峻挑战,口碑稍佳的作品则更令人担忧。《庆余年2》在上线首日便打破平台开播首日热度纪录,随后"庆余年剧王"相关话题强势登顶热搜,腾讯视频对此回应称"确实如此"。

与现象级热度相匹配的,《庆余年2》在招商层面同样表现亮眼。数据显示,其每集广告投放量仅次于《繁花》,但每集广告时长却显著高于所有竞品。为吸引多元品牌合作,该剧创新性地为广告商设立了分级排名制度。据业内人士透露,仅依靠广告招商收入,该剧已实现投资回报。同期对标的《大奉打更人》则以"双顶流"为核心卖点:一方面绑定人气艺人王鹤棣,另一方面凭借起点平台937万总推荐量,实现对《庆余年》IP热度的两倍超越。最终该剧成功斩获26个官方合作品牌,印证了"双顶流"战略的有效性。

如今,拥有国民影响力的网络文学IP被视为一笔巨大的财富。因此,许多人为《鬼吹灯》的原作者天下霸唱感到遗憾——当年他以10万元的价格将作品全部版权转让给起点中文网。然而要充分挖掘这一IP价值,需面对一个关键挑战:如何赢得女性观众的青睐。尽管这些作品本质上属于男性向爽文,但影视剧市场早已形成‘得女性观众者得天下’的共识。《庆余年》的爆红便印证了这一点,其女性用户占比已接近五成。即便《赘婿》的原作者曾公开表示作品无需女性读者,但在影视改编过程中,主创团队仍选择迎合女性审美需求,将原本带有性别特征的爽文转型为带有‘男德学院’等元素的轻松甜宠剧,甚至加入性别转换的幽默桥段。

视频平台普遍认识到,女性用户在实现商业利益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为何尚未有作品能接棒《庆余年》的辉煌?自该剧引爆口碑后,影视行业掀起了一股"庆余年"热潮,但至今仍难寻真正超越其高度的改编之作。即便《庆余年2》已启动拍摄,其改编难度依然显而易见。究其原因,网文改编剧集普遍面临质量瓶颈,尤其难以满足深度观影的女性观众群体。相较《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狂飙》《繁花》等兼具艺术性与市场号召力的佳作,网文剧虽自带原著粉丝基础,看似占据优势,实则在改编过程中遭遇多重困境,想要打造传世经典反而更具挑战。

为追求流量效益,部分网络作家长期保持高频更新节奏,导致作品中充斥大量冗余情节与逻辑漏洞。以《凡人修仙传》为例,该作虽被公认为修真题材的巅峰之作,但其核心叙事内容"人界篇"仅占据全书约半数篇幅,其余部分多被诟病为情节填充。更值得注意的是,影视改编版本则将这一角色的主线归纳为"青春、热血、成长"的叙事框架,导致大量原著读者与动漫爱好者集体表示失望。角色韩立在前期经历中频繁展现出遇事不决、转身就逃的倾向,被读者戏称为"小韩跑跑",引发广泛讨论。

将网络文学改编为符合逻辑且节奏紧凑的影视作品,往往需要导演和编剧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内容重构。选角问题同样成为改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挑战,多数网文篇幅集中在主角塑造上,而影视化成败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角色适配性。然而,部分剧集为追求流量,倾向于选用流量明星或年轻演员担任主角,这种选择可能与原著气质产生严重割裂。以《将夜》为例,首部选用陈飞宇饰演主角,其表演被质疑缺乏情感张力,台词表达僵硬,尤其在与胡军、郑少秋等资深演员的对比下显得尤为突兀。第二部换由王鹤棣接棒,但其表现同样引发观众不满。这种选角策略导致陈飞宇因首部作品评价不佳而遭受批评,又因未参与第二部制作被进一步归咎,形成了令人遗憾的连锁反应。

网文主角往往拥有错综复杂的成长经历与多面性人格,相较于依赖流量明星或小鲜肉的常规演绎,主创团队或许应更多考虑如何借助老戏骨的深厚功底。此外,部分改编作品仍存在明显短板,如《雪中悍刀行》中绿得发灰的色调处理,使画面仿佛开启了护目功能;而刻意堆砌的慢动作打戏则被观众戏称为"PPT打戏",缺乏真实感与观赏性。

本质而言,IP并非万能钥匙,真正的价值仍取决于内容本身。网文创作者需倾注心血打造优质故事,影视团队亦应以专业素养为基石,方能实现高效转化。唯有优质内容才能真正将IP转化为盈利实体,而公众的审美眼光始终是决定性力量。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