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万玛才旦的故事,还未完待续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7更新:2025-09-14 21:05:33

深耕电影领域近二十年,万玛才旦执导并创作了八部剧情长片,斩获包括金鸡奖、百花奖在内的多项国内外重要电影大奖。作为集作家、导演、监制、教授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艺术家,他以独特的民族视角推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却在事业巅峰期不幸离世,留下未竟的遗作《雪豹》。

电影《雪豹》由金巴、熊梓淇与才丁扎西联袂主演,于2023年9月6日在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该片随后在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第5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第16届亚太电影奖及第17届亚洲电影大奖等国际影视盛典中,荣获涵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在内的多项重要奖项。

随着万玛才旦的离世,他的创作精神仍需传承。本期《今日影评》特别邀请其子久美成列与演员金巴,共同延续父亲未竟的《雪豹》故事,以致敬这位藏地电影先驱。

万玛才旦导演曾在其创作阐述中提及:“一只雪豹闯入牧民的羊圈,叼走数只羊后蜷缩在角落沉睡。这个画面始终萦绕于我的思绪。”该剧本源自导演对一则现实新闻的深度思考,并历经三年精心打磨。影片以高原牧区为背景,通过雪豹与牧民家庭的遭遇,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张力,延续了其作品中对生命哲学与信仰本质的深层追问。作为执行导演的久美成列坦言,初读剧本及开拍初期对其内涵把握尚浅,直至《雪豹》在威尼斯电影节亮相,通过国际版海报的视觉表达,才真正领悟到作品传递的核心价值。

通过海报观察,雪豹的足迹似乎源自巍峨的古老雪山。这些象征着远古藏区时代的雪峰,承载着独特的生存法则,历经岁月沉淀依然保持着与高原环境相适应的生命智慧。

在海报中,雪豹的足迹已悄然踏入人类的牧场,隐喻着当下社会环境下,那些自古以来维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观念正遭遇现代文明的冲击。例如,当野生动物损害了牧民的牲畜,牧民虽无法获得赔偿,却仍坚持要求放生,这种矛盾折射出传统伦理与现代制度之间的张力。显然,对万玛才旦而言,最触动心灵的莫过于他生长于斯的土地、世代相传的藏族文化,以及在时代变迁中不断演变的生存图景。

通过观看《雪豹》的制作特辑,能够深刻感受到万玛才旦导演对电影创作的严谨态度。演员金巴作为其多部作品的主演,包括《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和《雪豹》,在谈及合作经历时坦言:"导演总是细致地询问我对剧本的见解。起初我性格内向,而他也不善言辞,我们更多通过文字沟通。后来我意识到应当主动表达创作想法,恰好导演也乐于倾听,这种默契让我们配合得非常顺利。"

导演的儿子久美成列感慨道:“父亲始终保持着对创作的严谨态度,从未对艺术追求有过丝毫松懈。即便在最微小的闲暇时光,他也会坚持伏案写作,执着于描绘藏族人在现实困境中真实的生活图景。”

业内普遍认为,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创作充满挑战。《撞死了一只羊》《雪豹》等作品的拍摄过程,往往伴随着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与文化适应难题。但万玛才旦导演始终坚持着对艺术细节的严苛要求,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他对镜头调度、演员表演的精准把控始终如一。在父亲的片场耳濡目染多年,久美成列对万玛才旦的执着精神有着最深切的理解,甚至能精准把握演员之间的对白节奏,以及站位与摄影机配合的微妙关系,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让每一帧画面都达到近乎完美的效果。

2002年,万玛才旦执导个人首部短片《静静的嘛呢石》。此后,他的创作始终围绕藏族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深入探讨藏族人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在《雪豹》的创作访谈中,执行导演久美成列以父亲的视角阐述了影片的核心理念:"以往父亲的电影更侧重现实主义,聚焦于当下困境的解决之道。而《雪豹》则将天、地、人、雪豹与灵性等元素交织融合,构建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影像世界。这里展现的是天地人之间彼此感应、传递爱意的奇妙联结,当这种力量与现实文明相互碰撞时,正是父亲想要留给我们的精神指引。"

尽管万玛才旦导演已离世,其艺术理念与精神追求仍需被世人铭记。在久美成列看来,《雪豹》不仅是一部作品,更是作为导演后人应肩负的使命,通过这部影片让更多观众走进他深邃的创作世界。未来,随着更多文学与影视作品的问世,相信以久美成列为代表的创作者将持续推广这些珍贵遗产,让万玛才旦的才华与思想在时代长河中熠熠生辉。

电影如同生命的镜像,而故事则在时光长河中永续未尽。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