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新片:跪着,也没挣钱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23更新:2025-09-02 15:47:40

姜文在阔别影坛七年之后,携自导自演作品《你行!你上!》强势回归,却遭遇了票房与口碑双线溃败的窘境。该片以郎朗父子为创作蓝本,耗资高达2.9亿元,然而预售成绩仅为1209万元,上映八天后累计票房也仅突破8000万元大关。舆论场中,观众对该片的评价呈现剧烈两极分化,其争议程度甚至超过了姜文以往所有作品的讨论范畴。自2018年《邪不压正》上映以来,部分观众便将姜文的影片归入“普通观众难以企及”的行列,“姜郎才尽”的质疑声在影坛上持续发酵。

《你行!你上!》上映后,支持者视其为继《让子弹飞》之后再次展现浓厚中式隐喻风格的佳作,认为未能理解影片内涵者实为未窥门径;而批评者则指出剧情拖沓且过度说教,导致观影体验受损。姜文早年曾因“演而优,导而佳”的评价备受瞩目,而时至今日,他亦被纳入“老登电影”的讨论序列,与张艺谋、冯小刚等导演共同角逐这一称号。随着《你行!你上!》铺天盖地的差评涌现,谢晋2008年曾对姜文的评价再度被提及:“姜文自导自演的作品从未有过成功案例,皆为惨不忍睹之作,观众难以理解亦属正常。”这段评论与当前对姜文导演作品的负面评价形成了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姜文深耕电影创作领域逾三十年,其导演作品数量仅为七部。新作《你行!你上!》上映首周便创下其导演生涯豆瓣评分新低。影片灵感源自郎朗早年经历,讲述其父亲自三岁起坚持培养他学习钢琴,带着孩子从沈阳跨越重洋赴美求学,最终成就钢琴天才走向国际舞台的励志故事。姜文在片中饰演的郎爸以刻意的东北腔演绎角色,与儿子的互动始终呈现激烈争吵的戏剧形式,这种表演方式虽成功塑造了"狼爸"的典型形象,却使观众感到审美疲劳。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将现实中郎朗承受的父亲高压教育经历进行艺术加工,将父亲逼迫服药、威胁跳楼等极端行为转化为郎朗主动选择跳楼的情节设计,既弱化了东亚家庭教育模式的争议性,又强化了父爱的神圣化叙事。

姜文与郎朗的童年经历存在某种微妙的共性,他们都曾经历过以严厉体罚为教育方式的成长环境。据传其母亲与姜文的互动多发生在施以惩戒的时刻,甚至有记载称某次深夜十二点,母亲将熟睡中的姜文唤醒,只为实施一次体罚。在长期处于高压管教氛围中的人,往往会在成年后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或无意识继承父辈的暴力思维,或主动反叛以非暴力方式重塑家庭关系。姜文在电影创作中的立场,或许能揭示其选择。当妻子周韵提议拍摄郎朗父子的故事时,姜文明确表示反对,他直言:"郎朗的钢琴天赋与父亲的严厉管教看似构成戏剧冲突,但若仅聚焦于琴童受惩的表象,便失去了创作深度。我并不擅长钢琴,也难以接受这种父子关系的重复展演。"在与鲁豫的访谈中,他更强调创作的纯粹性:"影片中若未出现'姜文导演'的署名,那便不是我的作品。真正的创作者是周韵,她让我拍摄这部电影,我便全心投入。"

此时的姜文,面对观众对电影的负面评价,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理解与包容。2014年其执导的《一步之遥》上映后引发广泛争议,部分观众以“看不懂”“尿点多”等评价表达不满。姜文坦言自己对此感到遗憾,称“这些批评可以激烈,但尖酸刻薄的言辞毫无意义,就像那些毫无逻辑的攻击性言论一样”。他更将恶意评论者戏称为“王天王”,即影片中饰演丑角的戏子角色。

相较于早前因电影口碑低迷而备受质疑的时期,姜文如今展现出更为从容的心态。这种平静或许源于他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在周韵的框架下完成角色塑造,参与了一部以“老婆”为题材的特定创作任务。毕竟对于商业成功而言,这样的成果并不令人失望。

在成为导演之前,姜文曾深耕演艺圈长达八年。谢晋导演不仅在其职业生涯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更见证了他与艺术结缘的过程。1986年,谢晋将《芙蓉镇》剧本交予姜文,委以饰演秦书田的重任。而女主角胡玉音则由实力派演员刘晓庆担纲。彼时的姜文年仅23岁,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刘晓庆则已32岁,是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影视明星。为与前辈完美配合,姜文深入长沙、衡阳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将原著小说熟记于心,并撰写了一部比小说更厚的人物小传。尽管秦书田是姜文的第二个角色,但他对表演的投入近乎执着。每场戏份都融入个人创意,甚至对剧情编排、服装设计、动作细节和场景布置都进行了精心构思。为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他大胆提出"搂着扫把跳华尔兹"的表演构想,这一创意最终成为影片最具标志性的经典场景。谢晋对此颇为赞赏:"这小子想法不少,将来迟早要当导演。"《芙蓉镇》上映后,不仅吸引超过一亿观众,斩获1500万票房佳绩,更让刘晓庆与姜文分别摘得第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与最佳男主角桂冠。

姜文与刘晓庆在事业迅速崛起之际因戏结缘,即便刘晓庆已婚,姜文仍为爱投身第三者角色。《芙蓉镇》的爆红不仅让中国影坛升起一颗新星,更为两人的情感纠葛增添了话题。随后姜文参与了张艺谋首次执导的电影《红高粱》拍摄,在创作过程中每晚与张艺谋深入探讨剧情,其中"迎娶我奶奶"的癫轿戏份即源于姜文的创意构思。尽管在场景设计、服化道等细节上与张艺谋多次激烈争论,但正是这种艺术碰撞造就了震惊全球的经典之作。张艺谋虽认可姜文在拍摄期间耗费的大量时间,却更赞叹其表演为影片注入了自由奔放的生命力。1988年《红高粱》斩获金熊奖,让张艺谋一跃成为国际影坛的耀眼新秀,而姜文也由此萌生了自己导演电影的念头。

在电影事业的早期,陈凯歌曾建议姜文继续深耕演员领域,认为他不应浪费自身才华。而张艺谋则抱有不同的见解,认为姜文注定要成为引领者而非追随者,他的进取心与能力使他渴望超越他人。1992年,姜文与刘晓庆共同萌生了赴美深造导演的念头。彼时的姜文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计划学成归国后再展开创作,却遭到了刘晓庆的劝阻。她坚持认为,艺术成就应尽早展现,导演之路并非通过学习获得,而是实践磨炼的产物。在支持姜文追求导演梦想的同时,刘晓庆也开始筹措资金。她深知姜文对王朔小说《动物凶猛》的偏爱,于是积极为他铺路。在女友的支持下,姜文封闭于仅6平米的房间,历时一个半月完成剧本创作,将6万字的小说扩展为9万字的电影剧本,即后来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此时已成名的编剧王朔阅读剧本后感叹道:“原来剧本还能这么写,我竟半辈子都在骗人。”剧本完成后,刘晓庆成功为姜文筹得100万美元投资,至此,姜文终于踏上导演之路。

《芙蓉镇》是一部由中国导演谢晋执导的剧情片,于1986年上映。影片以中国湖南芙蓉镇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关于人性与命运的深刻故事。刘晓庆在片中饰演女主角,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了广泛好评,而姜文则饰演男主角,展现了其独特的表演风格。这部电影以其细腻的情感刻画和真实的历史背景,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探讨了个人在时代洪潮中挣扎求存的主题。

姜文在《一部电影的诞生》中谈及《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创作历程,坦言:“难以想象这部作品最终得以诞生,在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多少次资源枯竭,又遭遇了多少次绝地逢生……”他近乎苛求的打磨态度,不仅令自己陷入创作困境,也让整个团队承受巨大压力。例如,夏雨饰演的马小军与伙伴在澡堂洗澡的开场戏,剧本仅标注了5分钟时长,实际却耗时3天拍摄,演员们甚至因反复拍摄而皮肤磨损。而在马小军为父亲送行的场景中,仅有3行台词的剧本被反复拍摄15天,动用20辆坦克、十余架飞机以及数千群演,仅此一场就积累了近4小时的素材。为追求画面色彩的视觉冲击,姜文甚至亲自指挥重新喷涂飞机机身。对于女主米兰令马小军心动的经典镜头,他要求摄影机持续拍摄10万格底片,从1000多个镜头中筛选出最契合的瞬间。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拍摄过程中,姜文因投入大量资金导致剧组预算迅速耗尽。期间有家公司因认为项目难以为继而选择撤资,迫使全体成员不得不勒紧裤腰带,陪伴导演坚持拍摄。姜文本身已背负巨额债务,刘晓庆毅然决然地将私房钱投入其中,王朔也未例外,整个剧组一度陷入濒临解散的困境,影片进度因此大幅放缓。有媒体询问姜文的影片进展时,一位演员幽默地回应道:“不如将片名改为《大约在冬季》。”最终,凭借一笔堪比救命稻草的300万港元投资,剧组才得以完成拍摄并顺利杀青。为打造其处女作,姜文拍摄了长达7.62万米的胶片,创下了国产电影的历史纪录。1994年,这部历经重重磨难的影片正式上映。当时大陆为刺激市场引进了多部好莱坞分账大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与《狮子王》《阿甘正传》同期竞逐票房,引发媒体热议,北京报纸头版标题为:“阳光”击败“谎言”。在票价仅为5-10元的市场环境下,该片以5000万票房获得年度冠军,这一成绩直到8年后才被张艺谋的《英雄》超越。

姜文的首部电影《阳光照常升起》中,马小军和于北蓓的出色表现给予他极大信心。2000年拍摄《鬼子来了》时,为呈现结尾马大三被处决的逼真场景,他特制了能旋转拍摄的特种设备,单个镜头就消耗48万卷胶片与4000多个镜头,其复杂程度甚至超越了传统武侠片的拍摄规模。后期剪辑耗时9个月,姜文坚持逐帧精修,反复推敲关键画面,甚至让团队成员感到疲惫不堪。他对剪辑节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直言:"谁能多剪一秒,我给谁钱"。2005年《太阳照常升起》开拍之际,为实现火车场景,他斥资30万元从全国各地调运旧车厢至取景地。更不惜投入1000万元,历时一年跨越云南至甘肃,组织数百种动物进行实景拍摄,连羽毛的光泽度都要精确调整至理想状态。

在《太阳照常升起》的拍摄现场,姜文对所谓"铺张浪费"的拍摄方式持有独特见解。他曾特意赴海外考查相关制作流程,发现国外团队往往采用整条拍摄的创作模式,与国内先划分镜头再剪辑的流程截然不同。这种全片拍摄的创作方式让最终成片更具生命力,正因拍摄素材足够丰盈。姜文始终坚持'玉不琢不成器'的创作理念,认为电影必须投入大量精力打磨方能成功。然而,他最为看重的这部作品,最终却令其心碎不已。在影片杀青当日,姜文带领众人齐唱《国际歌》,久违的愉悦再次浮现于他眉间。此时,与他并肩而立的女子已非刘晓庆,而是比他年轻十五岁的周韵。

《太阳照常升起》的拍摄过程延续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创作模式。王朔曾引荐太合影视董事局主席作为投资人,初期注资三千万元。然而在拍摄进展不足三分之一时,剧组已消耗一千八百万资金,导致太合影视决定撤资。姜文未追索片酬,仅凭前期筹集的资金仍存在缺口,遂向弟弟姜武借款七百余万,并动员周韵出资四百余万。最终,制片人焦雄屏通过协调引入英皇集团的杨受成与利雅博资金,才保障了项目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姜文在获得英皇支持前已坦诚告知该片可能面临亏损,杨受成却表示:"无妨,我注重的是信誉,不计较得失。"英皇资金的注入成为关键转折点,使影片得以顺利拍摄。

2007年10月,《太阳照常升起》在全国影院大规模上映,却仍难逃命运的捉弄。该片耗资5500万人民币,最终仅收获1700万票房,导致资方血本无归。姜文精心打造的瑰丽画面与晦涩叙事引发争议,首次遭遇两极分化的评价:赞誉者为其艺术性喝彩,批评者则纷纷表示“看不懂”而退场。面对质疑,姜文曾直言不讳地表达不满,称该片是“上帝送给自己的礼物”,并嘲讽观众“看不懂就再看一遍”。而影评人的笔锋却毫不留情,有人尖锐指出:“难道没发现姜文是在撒臆症吗?这位自称穿了新衣的国王,你们居然没看出他其实是在裸奔?”姜文曾愤怒斥责评论界,称其“自己办不了事,净瞧皇上在那儿办事,回头到处散去,假装懂”。

《太阳照常升起》是欧内斯特·海明威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著称。该作品通过描绘一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茫的青年,展现了人类面对生命虚无时的挣扎与重构。小说中的人物在破碎的世界里寻找意义,却不断被现实的残酷所打击,最终在精神层面实现了某种救赎。海明威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关于存在、命运与人类精神韧性的寓言式故事。

在《太阳照常升起》之后,姜文面临着为资方挽回投资与证明自身创作实力的双重压力。拍摄《让子弹飞》时,他依旧秉持着一贯的创作理念,对细节追求近乎苛刻。该片改编自《夜谭十记之盗官记》,原剧本仅设定张牧之一人为主角,后因周润发的加盟,剧情被调整为“双雄会”格局。葛优饰演的“汤师爷”起初仅为配角,随着剧本的进一步拓展,最终形成了三位主角并重的叙事结构。全片编剧团队由6人组成,历经9次重大修改,衍生出30余个剧本版本,结尾设计多达十余种方案。曾参与编剧的朱苏进在采访中透露,《让子弹飞》是他职业生涯中参与讨论时间最长的剧本,甚至曾因压力过大产生跳楼念头。姜文始终坚持其“奢侈”的创作理念,为呈现圆桌边“三足鼎立”的场景效果,剧组果断拆除摄影棚,搭建环形轨道,三台运动摄影机需在动态中交替对焦三位演员。影片最终使用55万尺胶卷,其中仅这场戏就消耗了五分之一。

2010年,姜文携电影《让子弹飞》强势回归影坛,首映场便吸引近77万观众,刷新《阿凡达》的观影纪录,最终斩获7亿元票房佳绩。影片中"要站着把钱赚了"的台词,成为姜文对商业与艺术平衡的宣言。在庆功宴上,他向杨受成赠送800万元红包,后者感慨"没人给我过红包"。同年《让子弹飞》获奖时,姜文特意安排编剧危笑代为领奖,并在台上致辞:"感谢那些喜欢《太阳照常升起》的人们",展现了他对早期作品的珍视。

《霸王别姬》编剧芦苇曾用"我牛x"三字概括姜文的导演风格,同时直言其创作特点:"姜文确实牛x,但问题在于过度依赖牛x。"这一评价在2014年《一步之遥》和2018年《邪不压正》的创作中得到印证。《一步之遥》上映后遭遇冷场,观众离场率高达40%,姜文与主创团队接受数十家媒体采访,坚持阐释电影的创作意图。尽管首映场观众反响热烈,但最终该片票房仅为5.14亿元,远低于预期的20亿元目标。

面对《一步之遥》的票房失利,姜文在《邪不压正》宣传期投入大量精力。影片上映前后,他频繁参与媒体活动,试图通过宣传弥补前作的市场遗憾。这种创作状态与早期《让子弹飞》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导演在艺术追求与商业考量间的持续探索。

2018年6月23日,《创造101》决赛现场迎来特别嘉宾——姜文携《邪不压正》剧组现身舞台。彭于晏与廖凡两位男主角为宣传推广全力以赴,两人"入乡随俗"地以比爱心的方式互动。担任主持人的黄渤感叹道:"廖凡老师的这个举动,让我感到意外。"而姜文则以幽默口吻表示,自己在电影首映后也打算加入女团。

在舆论高度关注的背景下,《邪不压正》首日1.21亿的票房成绩使其以微弱优势超越《我不是药神》,但随后每日排片与票房持续下滑。观众对影片评价两极分化,认为其是"姜文作品中最直白、最平庸的一部"。此后姜文经历长时间沉寂,直至今年推出新作《你行!你上!》,该片引发的争议程度甚至超越了姜文过往所有作品。如今,姜文的创作被纳入"老登电影"的范畴。2024年,豆瓣启动"老登电影"评选,张艺谋的《满江红》、周星驰的《功夫》、冯小刚的《老炮儿》等影片入选。对此,争议持续发酵:一方视其为对经典作品的误读,认为是文明倒退;另一方则解读为女性创作对男性叙事视角的反叛,带有戏谑意味。舆论声浪不仅局限于电影界,更蔓延至文学与艺术领域。网友将豆瓣Top100影片按"小试牛登"至"登前绝后"划分为十二个层级。《你行!你上!》获得"登峰造极"的评级,尽管影片未完整呈现郎爸对郎朗的暴力教育场景,但其对成功学的狂热追捧,恰与现实中郎爸的教育理念形成呼应。无论是姜文还是郎爸本人,都忽视了暴力教育无法造就天才,除非当事人本身具备天赋。郎朗正是幸存者偏差下的特殊案例。姜文与朗朗同样经历了"棍棒底下出孝子"式的成长环境,他的成才轨迹亦与此相似。而今的姜文,与31年前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时的初出茅庐状态别无二致。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让宁静裸露上半身,到《邪不压正》聚焦许晴的臀部与大腿,再到《你行!你上!》对辛芷蕾身体的快速掠影,姜文对女性身材的凝视始终贯穿其创作生涯。尽管时代在进步,观众审美观念逐渐革新,但姜文的创作视角似乎始终停留在原地。

关于电影《邪不压正》中许晴角色的相关讨论,可参考以下资料:1. 《锵锵三人行》节目中的访谈内容,包括2007年8月28日、30日及31日三期节目;2. 《非常道》栏目对姜文的深度对话,其中提及姜文对许晴角色的创作思考;3. 焦雄屏对姜文电影《一步之遥》的评论,涉及许晴在姜文作品中的形象塑造;4. 《东方眼》2015年1月1日刊发的专题文章;5. 人物研究专著《姜文的宠与失》。相关影像资料来源于电影剧照、网络公开素材及采访记录。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