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70更新:2025-09-02 20:57:23
微短剧自2025年爆发以来,迅速成为影视行业最具讨论度的焦点领域。在每一场影视产业论坛中,"短剧"都成为必谈议题,折射出其作为新型娱乐形态对大众休闲消费习惯的深刻影响。然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一个根本性行业命题:当观众愈发沉浸于短视频带来的碎片化叙事和即时满足感时,是否仍有意愿投入时间观看长篇剧集?自微短剧走红以来,"长短之争"持续发酵,部分长剧创作者展现出开放姿态,主动进行创作转型;而另一些从业者则对短剧持质疑态度,认为其内容存在低质化倾向,难以满足高雅艺术的审美标准。这种分歧预示着短剧与传统长剧的较量将长期存在。面对短剧带来的市场冲击,第三期"电视剧导演高级研修班"的多位导师从产业趋势、内容创新到创作实践等维度展开深度探讨,试图在错综复杂的"长短之争"中寻求突破路径。
一、短剧的"流量密码"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创新产物,微短剧依托智能手机实现高效传播,精准对接用户日益增长的短视频消费习惯。《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10.4亿,意味着每10位网民中就有7人是短视频用户,日均观看时长超过2小时。对比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电视曾是家庭娱乐的核心载体。每晚七点半《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档时段,全家人围坐观剧的场景至今仍被津津乐道。而如今,即便电视机仍在运行,更多时候仅作为背景音存在,家庭成员各自沉浸在手机屏幕带来的碎片化内容中。
随着智能手机对用户注意力的持续吸引,契合移动端观看特需的微短剧逐渐成为热门内容形态。这种新兴形式以1至3分钟为单集时长,整体时长可媲美一部完整电影,精准匹配了中国观众日均刷屏的娱乐需求。据知名剧评人李星文指出,当前微短剧年产量已突破4万部,折合8万集传统长剧规模,相比之下中国电视剧在发展高峰期年产量仅为2万余集。更值得注意的是,平台"红果"每月新增剧目数量达1500至2000部,印证了微短剧领域持续增长的市场活力与广阔发展空间。
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已实现505亿元的市场规模,首度超越当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25.02亿元)。据《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预测,该领域将在2025年增长至634.3亿元,并于2027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展现出持续扩张的市场潜力。作为国内领先的微短剧平台,红果短剧自上线以来发展态势喜人,仅用两年时间便实现月活跃用户突破1.73亿的成就。2024年3月数据显示,其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38小时,这一指标已超越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及芒果TV等主流长视频平台,凸显出平台卓越的用户粘性。
“短剧出海”现象为微短剧拓展了新的市场机遇。据行业预测,至2027年海外短剧市场规模或将超越本土市场,目前中国多家影视企业已在欧美地区开展短剧制作,并取得多部现象级作品。相较之下,内地传统长剧在国际化传播方面仍面临显著挑战,其商业变现模式相较于短剧存在明显局限。
微短剧的核心特征体现为“短平快”——制作周期短、投入成本低、叙事节奏紧凑且情节反转频繁。当前主流短剧制作成本通常处于30万至100万元区间,部分项目可在十日之内完成拍摄。题材集中于“霸道总裁”“战神逆袭”“重生系统”“甜宠恋爱”等类型,为获取流量,部分作品出现内容低俗化倾向。在近期研修班上,郑晓龙导演指出部分微短剧已偏离文艺创作本质,他表示:“某些微短剧迎合的并非艺术规律,而是现代人浅层的低俗思维。在我看来,微短剧吸引观众的恰恰是其内容的庸俗性。”林楠导演则认为:“短剧不应与长剧混为一谈,形式并非关键,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内容层面的粗制滥造。”
电视剧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经过六十多年发展历程,已逐步形成独立且完整的创作体系。与电影相似,电视剧具有商业价值与艺术表达的双重特性。而微短剧作为新兴形态,其叙事结构与视听语言仍沿袭传统影视模式,尚未建立独立的艺术规范。值得注意的是,微短剧起源于短视频平台,精准匹配了当代观众对碎片化、即时性及移动化内容的需求。因此,其首要目标往往指向平台流量机制与算法推荐系统,被普遍视为商业产物而非艺术形式。当前微短剧行业呈现出与早期短视频、直播平台相似的乱象:部分作品存在逻辑荒诞的设定,如"一胎生九十九子"等夸张情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常见于渲染物质主义的豪门恩怨叙事;一些作品通过极端暴力、性暗示等敏感元素吸引眼球,更有甚者直接抄袭原著小说或影视剧,严重侵犯知识产权。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微短剧嵌入保健品广告,诱导中老年群体消费,甚至有观众为追剧连续订阅六十个小程序,充值金额突破万元。这些现象不仅冲击着内容市场秩序,更暴露出行业监管体系的明显滞后。
针对微短剧行业频现的各类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于2023年12月20日发布监管指引,着重规范微短剧片名中出现的低俗化倾向。2024年7月11日,相关部门再次印发警示通知,强调遏制微短剧过度娱乐化趋势,要求创作者严守艺术底线,杜绝极端“反智”“雷人”“离谱”的人物设定和剧情走向。在近期举办的行业研修班上,导演郑晓龙与阎建钢均指出当前微短剧监管存在“双标”现象。目前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机制,其中投资额低于30万元的短剧由网络视听平台直接负责内容审核,此类低成本作品的审查标准相较于长剧更为宽松,而这些短剧恰恰是行业乱象的高发区域。
在研修班课堂上,知名造型师陈敏坦言:“我并不排斥短剧,已经持续关注三年半了。”她表示:“我确实很喜欢观看,那种直击人心的爽感,能让从事长剧和电影创作的从业者获得满足。”面对行业存在的问题,陈敏持包容态度认为,作为新兴艺术形式,微短剧尚处于发展初期,各类问题难以完全避免。她主张:“我们不应排斥任何艺术形态,唯有深入理解其特点,才能借助自身优势推动短剧制作的提升与革新。”
事物的存在自有其道理,微短剧对传统长剧的影响力并非一时的波动,而是影视行业演变的必然结果。单纯抵制这一新兴形态,难以缓解当下内容创作面临的结构性矛盾。知名制片人敦淇指出,所有作品的本质都是争夺观众每日的碎片化时间。短剧以短小精悍、精准直击的方式,迅速传递情绪价值;而长视频则需要通过深度打磨和极致呈现,持续吸引观众沉浸式体验。在他看来,两者并非对立关系,核心在于明确市场细分、扬长避短,实现两种形式的优势互补。
笔者认为,“短准狠”是对微短剧的精准概括。传统电视剧常以30集、50集为常规篇幅,这一模式最初源于电视端的播出节奏需求,却逐渐被批评为存在内容冗余现象,甚至出现为延长集数、获取收益而牺牲剧情完整性的问题。随着移动端成为主流媒介,观众的碎片化观看习惯倒逼创作者革新叙事方式与节奏安排。微短剧的出现并非单纯迎合流量经济,而是通过内容精炼与节奏把控,实现了叙事效率与情感共鸣的双重突破。研修班导师普遍提及长剧需实现“精品化”转型,敦淇强调剧集应在首五集完成观众黏性建立,“高概念人设、密集情节推进、高浓度情感爆发需在前期集中释放”。他指出传统剧集延续自中国章回小说的叙事传统,强调时间跨度与人物成长的沉浸体验,而当代创作需打破套路化桎梏。敦淇以《豺狼的日子》《混沌少年时》《暗夜情报员》等美剧为例,提出长剧应对标电影标准,要求服化道具备高级审美、影像呈现具有独特风格。由此他将“精品化”提炼为五大核心要素:“精准的市场定位、精巧的剧本结构、精美的人物塑造、精美的镜头语言、精炼的叙事风格”,只有满足这些条件,长剧才能有效应对短剧带来的市场冲击。
然而,微短剧在中国大陆的迅速崛起并未改变长剧在全球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随着Netflix、Apple TV 等流媒体平台的崛起,其营收持续增长,甚至对电影行业形成冲击,迫使好莱坞传统制作公司调整战略,缩短院线窗口期。Netflix等平台采取"精品化"运营模式:由电影级导演执导、压缩集数、直接上线播出,强调高密度叙事与创新概念。这种创作模式为内地内容平台及创作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回顾影视发展史可见,长剧曾在特定时期以"颠覆者"姿态挑战电影领域。上世纪60年代,电视的普及对电影构成冲击,彼时的好莱坞如同今日面对微短剧挑战的长剧从业者,一度将电视视为威胁。在这一背景下,马丁·斯科塞斯、斯皮尔ber格、乔治·卢卡斯等导演推动了经典好莱坞模式革新,开启了"新好莱坞"时代。最终,电影不仅未被 television 取代,反而在80年代迎来黄金时期,确立了好莱坞作为全球娱乐工业核心的地位。
历史总是在重复其轨迹。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当前长视频与短视频的产业博弈,本质上是半个多世纪前电影与电视竞争的又一次回响。二者并非彼此消耗的零和博弈,而是相辅相成的协同创造价值关系。可以预见,随着行业生态的逐步成熟,无论是长剧、中剧还是微短剧行态,终将在差异化发展中形成共生共赢的良性格局。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