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播剧《生万物》大结局,我看清了人性之中的七宗罪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21更新:2025-09-01 22:28:57

剧中,最为贪婪的角色当属地主宁学祥。他已拥有七百余亩田地,仍不满足,屡次设法侵占他人土地。为达到目的,他以宴请为名灌醉封四,怂恿对方低价将田地出售,最终以五元一亩的代价完成交易。封家因此失去根基,陷入绝境。宁学祥的贪婪不仅针对外人,甚至将触手伸向亲属——其弟宁学瑞因需救子,被迫出售三十亩田地。费家嫂子愿以十六元一亩的价格购入,宁学祥却在契约即将生效时现身,以家规威胁迫使弟弟妥协。在逼退费家嫂子后,他趁机压低至十元一亩,意图谋取暴利。幸亏子女及时劝阻,才避免了这场交易。如其所言:“欲望犹如烈火,需加以遏制,否则终将焚毁心灵。”不加节制的贪婪,不仅吞噬了他人的温情,更摧毁了自身的道德底线。最终,宁学祥的贪婪引发家族离心,封四为报私仇发动围村,酿成村民伤亡的惨剧。这警示世人:所有得失皆有代价,若放纵欲望,终将自食恶果。唯有知足守分,方能趋利避害,行稳致远。

哲学家黎鸣在《问人性》中提到,由于自私基因的影响,人类的自私天性是深植于心、难以轻易改变的。然而如果一个人只是盲目地追求个人利益,那么他便与动物没有区别。在剧中,铁头加入农会成为其领导者,表面上宣称要为农民争取权利,如减租和永佃。实际上,农会却成为了他谋取私利的工具。他借助农会的力量对费家施加压力,并在费家婶子的无奈下获得了永佃的资格后便不再过问。当费大肚子未能获得永佃,试图向铁头求助时,铁头却置之不理。直到宁学祥的造假行为被费家婶子发现,她以威胁收回铁头的永佃权为由,迫使铁头采取行动。在绣绣的指导下,他带着农会的信物去找宁学祥,最终宁家为费大肚子办理了永佃,铁头也因此如愿以偿。早期的铁头,表面上是农会的领袖,但实际却常常假公济私,从未真正关心过其他农户的利益,一心只为自己那十几亩地的永佃权着想。这种行为使他受到村民的批评,大家对他也缺乏信任。自私是人的本能,而无私则是一种修养。相较之下,费文典总是无私奉献,为百姓谋福利,因此赢得了大家的拥戴和追随。若一个人心中只想着自己,那么他终将如同冷血的动物;只有心怀他人,懂得为别人着想,才能超越动物的本质,展现出人的光辉。03懒惰

封四离世后,长子腻味选择离乡漂泊,次妇在困境中相继去世,幼子封没味则被迫寄居于封二伯门下。堂兄封大脚将他带入山林,教授砍柴耕作等生存技艺,然而少年却对这些嗤之以鼻,竟扬言:谁家柴垛不抽两根燃灶,我为何要亲自劈砍?不学农耕的庄稼汉最无出息。六七岁的封没味展现出令人咋舌的惰性,这正是其父封四十的遗传基因。封四终日游手好闲,荒废祖业致使家道中落。灾年里,其妻即便依靠他人接济仍难逃饿死命运。正因这种对土地的漠视,才酿成封四家族的衰败。《生万物》有言:土地从不欺瞒耕耘者,你付出多少辛劳,它便回馈多少收成。若背弃土地,天灾人祸皆为因果。相较之下,这番箴言恰是封二毕生恪守的信条。他对农事执着痴迷,每块田地必深耕三遍,将全部心血倾注其中。施肥、灌溉、翻耕、播种的规矩烂熟于心。即便分家时未得沃土,其生活仍属村中典范。大脚继承了父亲的勤勉本性,踏实肯干,方使封二家族渐入佳境。人生在勤,勤勉则无匮乏。世间所有丰裕与兴旺,皆源自脚踏实地的耕耘。唯有勤勉不懈,方能缔造安稳富足的家庭基业。

封四因土地纠纷激怒乡民,宁学祥为报私仇招揽土匪意图屠杀村庄。这场报复最终不仅断送了封四的性命,更让他的幼子封腻味陷入绝境。目睹父亲被绑缚于村口老槐树上、被抛落土墙、被乱枪射杀的惨状,封腻味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逃亡途中,他立誓要清算所有导致家破人亡的仇人。父亲曾因私怨引狼入室,而他成年后却以更极端的方式引来日军祸害乡里。杀戮与背叛交织,最终使家族彻底崩塌。封四的恶行固然该受惩罚,但封腻味被仇恨蒙蔽双眼,执着于血亲复仇,最终也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世人常言"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仇恨实为人性深处的自我保护机制,它既能令加害者付出代价,也能遏制恶行蔓延。然而,当仇恨如毒液般在胸腔中蔓延,终将吞噬施害者与受害者的灵魂。仇恨是本能,原谅才是智慧。唯有学会包容与和解,方能真正抚平伤痕,抵达心灵的平静彼岸。

面对农会日益增长的压力,宁学祥选择采取减租与永佃的策略。然而,对于这位节俭到连一粒米都舍不得浪费的吝啬之徒而言,这无异于割肉之痛。他让人抬着桌子,带着文书,大摇大摆地跟随众人上街,刻意展现出愿意接受永佃的姿态。抵达指定地点后,他当众为携带地契的三名佃户办理了永佃手续。佃户们欣喜若狂,农会因他识时务而未再为难,费家也因他主动配合而放弃抵抗。谁料到了深夜,那些白天办理永佃的人又陆续返回,将地契悉数取走。原来,这一切不过是宁学祥精心策划的一场闹剧,那三名佃户不过是被他选中的演员。为确保秘密不外泄,他威胁若有人泄露此事,便让他们的土地永远无法佃种。幸而费家嫂子机敏异常,才得以察觉端倪,避免了悲剧的完全发生。在原著中,宁学祥因欺瞒村民最终被佃户乱棍打死,其女绣绣也未对父亲心存怜悯,终致凄惨下场。由此可见,无论与谁交往,真诚才是维系关系的根本。自古以来,虚伪从未是立身之本。信任的基石一旦崩塌,只会招致更深重的危机。信义不仅是对他人承诺,更是守护自身尊严的武器。在人际交往中,唯有光明磊落、坚守信义,才能筑牢立身处世的根基。人性是神性与兽性的交织体,兽性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但这绝非我们趋从或沉沦的借口。正如作家托马斯·卡莱尔所言:神赋予我们恶的同时,也赐予了我们征服恶的武器。人类拥有理性,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能够自主制定规范,选择生存的方式。我们毕生都在与自身的兽性搏斗,超越人性的阴影,努力让生命展现超越凡俗的光辉。唯有持续自我磨砺,拒绝堕落,摒弃无知与愚昧,才能真正洗尽铅华,实现精神的升华。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