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园弄》每个演员都有高光时刻,但整部电影有点拥挤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89更新:2025-09-03 11:53:11

《酱园弄·悬案》的内地定档预告以独特形式呈现,该短片几乎专为宣传目的而定制拍摄,凸显影片在推广上的用心。画面中,深夜时分的狭窄居民楼内,一位无脸女子提着皮质手包疾步下楼,包内物品显然引发不安——暗红血液正从缝隙渗出,滴落在台阶上。正片将揭晓,这位女子名为詹周氏,她已用锋利工具斩断与丈夫的羁绊,将尸体分割为十六块,手包中正是其中一块——丈夫的头颅。为彻底抹除证据,她执意将颅骨投入苏州河,试图终结两人纠缠的"前世孽缘"。这场极端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动机?一个女性为何要以如此残酷的方式终结婚姻?答案将由影片逐步揭开。

尽管影片中“扔头”情节带有戏剧加工成分,其核心故事却源自真实历史事件——即被称作“民国四大奇案”的“酱园弄杀夫案”。此案曾于1984年被改编为电影《杀夫》,由吴念真编剧,取材自李昂以该事件为灵感创作的同名小说,成为台湾电影史上的重要作品。而《酱园弄·悬案》则与新台湾电影的朴素现实主义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该片汇聚了内地电影巨星阵容,自立项至今历时八年,展现出宏大的制作规模与创作野心。预告片虽未直接使用正片镜头,但已显露出影片对造型美学的极致追求:通过高质感光影效果、蓝青调色彩、严谨而富有张力的构图,以及与配乐精准契合的剪辑节奏,构建出独特的视觉语言。陈可辛借此尝试以景观化与艺术化的手法重构民国时期的社会图景。在深夜抛尸的场景中,不只是女主人公拎着装有头颅的皮包独行,每转过一个街角,都有角色在暗处窥视。这一情节既承担人物介绍功能,又巧妙制造悬疑氛围,形成双线叙事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处理方式显然更侧重于让主演阵容亮相:赵丽颖、杨幂,以及饰演詹周氏的章子怡,三位女演员的表演水准已成为影片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客观而言,在正片中女演员们对各自角色的诠释总体表现尚可,相较于个人擅长的类型均展现出一定突破性:杨幂演绎的狱友王许梅角色兼具风尘女子的特质与精明体贴的大姐大气质;赵丽颖则挑战了作家西林这一身份,成功塑造了身处日伪政府高层却坚守良知的知识女性形象,其在报纸上发表的辩护文章成为扭转庭审局势的关键。作为全片核心的詹周氏角色,章子怡通过斑驳面容与伤疤的造型设计,配合淡色眉毛下锐利的眼神表现,将人物塑造得极具张力,其特写镜头始终是影片情感高潮的呈现载体。然而,电影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演员实力,造型设计的过度追求使演员表演更易沦为视觉符号的延伸,削弱了角色复杂内心世界的展现。这种倾向导致再精湛的演技也难免陷入刻意做作与故弄玄虚的困境,人物形象常被笼罩在过于强烈的视觉符号中,反而难以呈现真实的灵魂震颤。尽管影片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大量上海方言对白营造出独特的氛围质感,但过度沉溺于这种叙事腔调,最终使整部作品陷入叙事重心模糊、场景堆砌的困境。

赵丽颖在剧中饰演了西林这一角色,凭借细腻的演技将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为保持角色造型的张力,影片采用高度紧凑的叙事结构,通过频繁的闪回与非线性剪辑营造出持续的悬疑氛围。然而这种近乎预告片式的密集节奏缺乏必要的节奏起伏,配合不断回响的主题旋律与夸张的音效设计,令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未完待续的观影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该片在戛纳展映后经历重新剪辑,最终以双篇章形式发行,当前呈现的《酱园弄·悬案》仅是完整叙事的前半部分,后半段才将揭开故事的核心谜题。片尾处的"下集预告"片段与正片质感高度相似,进一步印证了其碎片化剪辑的创作特征。

若抽离形式上的刻意营造,影片核心叙事实则围绕詹周氏遭遇长期家暴后的反抗展开。这位被压迫的女性最终以极端方式实现自我救赎,其经历引发其他女性角色的共鸣与支持,形成多重视角下的女性命运交响。而男性角色,尤其是雷佳音饰演的警察薛至武,则作为对立面构建起叙事张力。通过这起轰动的谋杀案,影片试图展现动荡年代中众生的生存图景,这种史诗式的时代群像叙事本可更具深度。但陈可辛的叙事野心虽宏大,却在执行层面显得不够成熟,将众多角色与广阔历史背景收束至章子怡与雷佳音的对手戏,引发观众对于叙事重心的争议。

然而,若《酱园弄·悬案》能够借助这对对立关系揭示更深层的社会议题,或许仍可视为一种颇具价值的创作尝试。但影片中女性主义主题的呈现方式仍存在明显短板——尽管通过情感渲染与群像塑造试图增强感染力,其核心表达却流于口号化,过度依赖刻意雕琢的金句:如王许梅向不识字的詹周氏强调"要认识自己名字这三个字"(显然呼应英文名"She's Got No Name"),而詹周氏在法庭上的抗辩更如同背诵西林为其撰写的文字。这种创作手法在《芭比》与《好东西》掀起女性主义讨论热潮后,显得愈发不合时宜。当代观众已不再满足于单纯展现女性受压迫的苦难叙事,而是更期待看到积极的性别角色示范与平等社会的构建可能。因此,当一部作品反复强调过往女性困境却缺乏深入思考时,难免引发对其创作动机的质疑——究竟是试图突破传统叙事框架,还是陷入消费苦难的窠臼?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