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年》主创揭秘:用超高清镜头再现“纳土归宋”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70更新:2025-09-03 15:22:36

近年来,历史正剧逐渐成为荧屏上的稀缺类型,而《太平年》自立项之初便引发广泛关注。该剧由华策克顿出品,导演杨磊掌镜,编剧董哲执笔,白宇、周雨彤与朱亚文联袂主演。近日,导演杨磊、联合导演陆贝珂及制片人王燕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围绕创作理念、技术革新与选角考量,深入解读《太平年》如何将“纳土归宋”这一历史事件首次搬上荧幕。

《太平年》以五代十国至北宋初期为历史背景,聚焦吴越王钱弘俶(白宇饰)与宋太祖赵匡胤(朱亚文饰)促成"纳土归宋"的历史进程,展现山河统一的壮阔画卷。影片既细致描摹吴越国两代君王在保境安民、克己慎独中治理国家的智慧,又以宏阔视角回溯后晋、后汉、后周至北宋的风云变幻,涵盖战火焚毁宫殿、契丹铁骑围城、税制改革、黄河治理、赈济百姓等重大事件,通过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的坚韧品格与文明传承,深刻诠释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文脉,呈现战火与和平交织的史诗篇章。

不少观众对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了解有限,这正是导演杨磊在接手《太平年》剧本时的共同感受。他坦言,自身历史认知中存在唐末直跳宋朝的断层,对中间五十年的动荡岁月知之甚少。正因如此,主创团队更需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这段历史,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编剧董哲为此投入大量精力研读《旧五代史》《资治通鉴》等正史典籍,通过系统考证还原历史全貌。在掌握详实史料后,才逐步构建起故事主线与人物形象。《太平年》剧本中融入了逾十万字的文献资料,其严谨性体现在每个历史细节的精准把控——不同年代的书信格式、官职称谓均严格遵循史实规范。剧组在服化道方面的考据同样细致入微,为还原唐末至北宋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服饰特征,专门赴全国博物馆搜集文物资料,确保每件戏服的形制与纹样都经得起历史推敲。

《太平年》剧照中透露出制作一部严谨考究的历史剧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制片人王燕表示,团队不仅要精准还原历史细节,还需在史料缺失处进行严谨推理,确保每个情节发展既符合史实逻辑,又具备戏剧张力。这一过程充满挑战与艰辛,但正是对历史真实的执着追求,赋予了《太平年》独特的历史价值。

在技术层面,《太平年》开创性地采用华策前所未有的工业规格,追求极致的画面呈现。这对两位导演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创作挑战。据悉,该剧使用RED 8K摄影机搭配蔡司SP镜头组,生成了1.7PB原始素材,是常规剧集的五倍体量。拍摄期间配置了九组192TB存储阵列同步运转,为8K精度要求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联合导演陆贝珂透露,8K镜头对细节的捕捉近乎严苛,因此剧组坚持手工制作道具服饰。8000套服装复原唐代"草木染"工艺,道具精度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主演头套钩织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120针。在光影处理上,团队重点采用非现代感的柔光效果,特别是在调色环节应用特殊颜色格式,避免高光区域出现纯白硬高光。这种色彩风格将在最终成片中形成鲜明的辨识度。

在《太平年》的拍摄现场,超高分辨率镜头的运用使得以往在2K或常规高清标准下难以辨识的微小细节——如发套边缘、胡须纹理等——如今都清晰呈现。这不仅对化妆及服装设计提出了更严苛的精细度要求,也倒逼演员提升表演的精准度。据导演陆贝珂透露,过去只需在近景与特写镜头中提醒演员控制微表情,而如今在中景画面中同样需要关注,演员团队正逐步适应8K拍摄技术带来的全新挑战。剧组造型师王燕则指出,以往对群演妆容与发型的处理较为宽松,此次为应对超高清拍摄需求,造型组每日需从凌晨开始为上百名群演进行细致妆造准备。尽管这意味着更高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投入,但主创团队一致认为超高清拍摄的突破极具价值,并计划在后续项目中持续推广这一技术标准。

陆贝珂强调,超高清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中国构建更完善的经济内循环体系提供助力。这一技术革新不仅惠及广播电视制播领域,更对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生积极辐射效应,涵盖电子设备制造商、电视机厂商及通信传输服务商等环节。长远来看,超高清技术的全面普及不仅能够提升产业运作效率,还将推动观众审美标准的迭代升级。

《太平年》的演员阵容由白宇、周雨彤、朱亚文、俞灏明、董勇、倪大红、保剑锋等实力派演员构成。导演杨磊透露,在角色选拔过程中,表演实力始终是首要考量标准。剧中大量文白交织的台词设计与复杂人物心理变化,对演员的综合表演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既考验台词功底,也需具备细腻的情感表达力。

去年4月,杨磊首次在上海与白宇会面,双方就剧本进行了深度探讨。彼时白宇已对饰演的钱弘俶角色展开系统性研究,不仅完成大量角色准备工作,更与导演深入剖析故事内核。在正式开机前数月,白宇更是全身心投入角色塑造,几乎足不出户地研读剧本。其表演历程呈现出鲜明的成长轨迹:从青涩懵懂到逐渐体悟世事,最终蜕变为王者。

杨磊特别赞赏白宇对钱弘俶角色各阶段的精准把控,称赞其演绎中蕴含细致入微的层次设计。在某些戏份中,白宇需在同一场景内瞬间切换至50多岁角色状态,展现出非凡的角色驾驭能力。

白宇饰演的钱弘俶与朱亚文所诠释的赵匡胤,这一角色组合的成型离不开华策集团与杨磊导演的多方努力。朱亚文在确认出演后投入大量精力研读史料,其饰演的赵匡胤在剧情初期长期隐匿于历史暗流之中,作为幕后推手的王侯将相与前辈人物主导局势。随着故事推进,这位蛰伏已久的帝王逐渐崭露头角。杨磊导演透露,自剧本定稿后,朱亚文便主动与其深入探讨角色塑造,对人物弧光的解读展现出独特视角。今日仍在就尾声戏份进行深入探讨,相信最终呈现将令观众印象深刻。

在采访尾声,澎湃新闻记者就当下短视频盛行背景下观众对长历史剧的偏好变化提问。面对"吃力不讨好"的历史剧是否仍有存在必要这一问题,陆贝珂坦言:受短视频与微短剧冲击,近年不论是电视剧还是网剧,整体叙事节奏显著加快,镜头剪辑频率大幅提升。她特别指出,《太平年》相较传统历史剧已优化叙事结构,在保持历史厚重感的同时,更贴近当代观众的追剧习惯。

导演杨磊谈及《太平年》创作时透露,五代十国时期被视为"乱世"的特殊历史阶段,频繁的战争与杀戮令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的惨剧屡见不鲜。他强调,尽管当代社会相对和平稳定,但全球范围内仍有战火蔓延。因此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唤醒观众对历史的思考,让当代人在享受和平生活的同时,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

谈及历史剧的未来,杨磊表示:虽然期待《太平年》能带动历史题材剧作的复兴,但作为创作者无法掌控市场风向。他强调唯有坚守艺术初心,用真诚的创作引导观众审美、激发深层思考,才能在浮躁的创作环境中保持专业价值。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