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生99子”短剧下架,涉事公司无底线猎奇成“翻车常客”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4更新:2025-09-01 23:18:34

图源:嘉兴九州文化官网,从争议短剧《大佬》到夸张剧情“一胎生99子”,九州文化接连陷入内容风波。徐凡淋丨文

近日,一部名为《麒麟送子天降喜福》的短剧因女主角诞下99个儿子的离奇设定引发热议,剧中出现的“孩子摞成一堆”画面更是登上微博热搜。业内人士指出该剧情为追求戏剧性而忽视现实逻辑,背离短剧精品化的发展方向,目前该作品已在短视频平台被下架。

据公开信息显示,剧集出品方嘉兴九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涵盖短剧全流程的平台型企业,旗下已发行超千部剧作,在杭州、上海、北京、横店、广州设立分公司。但这家公司却连续两次因内容问题被官方处理,引发行业关注。

早在2024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已就网络微短剧《大佬,你女儿被婆婆家欺负惨了》对九州文化进行约谈,指出其存在低俗内容、恶意渲染家庭矛盾等问题。令人意外的是,一年后该公司再次推出类似争议作品,被指以无底线猎奇挑战公众接受底线。

业内人士质疑,九州文化在剧本审核机制上是否存在漏洞?面对舆论压力,山海新财经尝试联系该公司获取更多信息,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在微短剧市场,通过制造强烈反差剧情吸引观众已成普遍现象。但随着公众对低俗化内容的反感加剧,行业亟需建立清晰的价值评判标准。2024年6月23日,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杨铮在上海表示,微短剧正迈入价值引领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向上提质、向下扎根、向外拓展”的三重路径推动可持续发展。

据九州文化官网介绍,该企业自2021年成立以来已签约3家编剧公司、300余家制片公司,拥有30余家深度合作摄制单位。2023年曾获浙江省多项文化企业荣誉,包括文化领军企业、服务业领军企业等称号,同时担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短剧专委会副会长单位。

然而,身为行业头部企业,九州文化却因《大佬》《麒麟送子天降喜福》等作品频遭批评。针对《麒麟送子》的争议剧情,主演在直播中表示“围读剧本时才看到这个情节”,并称经纪人认为该设定能带来高热度。导演则在社交媒体坦言拍摄时已感觉“癫狂”,并表示会寻求编剧协助。

此类争议性内容的出现,引发对微短剧创作边界和行业监管机制的深入讨论。广电总局在约谈中明确要求对九州文化进行属地管理问责,责令暂停剧集平台更新功能并开展内容自查。

九州文化近日发布公告,承认其发行的微短剧《大佬》存在内容违规问题。根据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与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的指导要求,公司已迅速成立专项小组开展自查。调查显示,该剧由苏州鲲梦文化制作,因流程管控、内容审核及主编管理等环节存在疏漏,最终通过各大平台上线引发不良社会影响。为应对此次事件,九州文化宣布将采取四项措施:第一,全网下架《大佬》并永久封存;第二,将苏州鲲梦文化列入不良合作伙伴名单,终止所有业务合作;第三,对内容审核负责人进行辞退,并重组审核团队;第四,自2024年6月5日起暂停一周剧集上新,同步推进全面内容自查。

值得关注的是,九州文化近年来频繁陷入版权纠纷。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25日,公司涉及56起案件,其中41.07%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在10起作为被告的案件中,主要涉及著作权、改编权及网络传播权等争议。

面对接连出现的"一胎生99子"等争议性剧情及版权问题,九州文化创始人汪家城在年初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短剧市场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盗版问题严重,二是版权链路不清晰。他认为,版权是内容的根本,唯有平台与创作者逐步建立自律机制,行业才能规范发展。在题材选择方面,汪家城强调内容边界日益模糊,观众审美疲劳促使市场创新,但无法保证完全无误;同时平台应强化审核机制,明确规避内容红线的指导标准。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2226.49亿元,同比增长6.1%。全年上线的剧集、综艺、影视等作品总数达4363部,其中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4亿元,预计2025年将超过680亿元,2027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这种快速增长背后,微短剧凭借独特魅力吸引着多元受众。据观察,60多岁的上海阿姨群体因剧情紧凑、观赏便捷而形成稳定消费群体,而年轻观众则热衷于重生、校园、悬疑等题材,通过观看主角克服困难的剧情获得心理慰藉与短暂逃离现实压力的体验。

随着微短剧市场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涌入该领域,将其视为内容创作的新风口。当前,各大微短剧平台充斥着以“总裁”“夫人”“娇妻”等为主打题材的作品,部分剧名引人争议。然而,大量短剧情节趋于雷同,导致行业出现同质化现象,引发关于微短剧是否已陷入“未老先衰”困境的讨论。质量问题频发,包括情节重复、低俗低智等,引发广泛争议。一些作品存在色情擦边球、血腥暴力、刻意制造家庭矛盾等违规内容,严重背离社会公序良俗,已引起监管部门关注并启动专项整治。

2025年2月5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明确建立“分类分层审核”制度。根据投资规模,微短剧中分为三类:重点微短剧(涉及特殊题材或总投资额达100万元以上)、普通微短剧(投资30万至100万元之间)及其他微短剧(投资不足30万元且非重点推荐)。前两类需向省级以上广电主管部门提交备案和审查,其中重点微短剧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管理。而第三类则由网络视听平台承担内容审核与版权核验职责,定期向属地广电部门备案。

近期,国家广电总局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针对微短剧片名哗众取宠、低俗庸俗等问题提出规范要求:不得使用违背公序良俗的恶俗片名,禁止渲染极端对立、暴虐情绪或焦虑感;需规范片名与剧情的关联性,避免过度冗长或口语化表达;应提升作品审美内涵,增强艺术性,杜绝滥用夸张手法进行恶搞。提示指出,尽管平台自审的“其他微短剧”内容违规问题已显著减少,但片名问题仍严重拉低行业形象,亟需系统治理。期待未来微短剧中不再充斥负面评价,而是涌现出具有深度、内涵与温度的优质作品,实现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