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园弄.悬案》,女观众为何不领情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57更新:2025-09-03 20:36:47

观看了《酱园弄》后,女友询问电影是否值得一看。对于这部作品,难以下定论。其视觉呈现、服化道细节及主角表演均属上乘,超越多数国产影片。然而内核存在明显短板,剪辑手法碎片化且缺乏逻辑性,如同宴请四方宾客却无法令每桌都尽兴。影片试图以女性主义、女性觉醒及社会结构性压迫作为核心议题,却在叙事上显得力不从心。导演与编剧在创作中展现出对女性的刻板认知,隐含着过时的男性傲慢。

故事基于民国三大奇案,其中涉及一位身高仅150厘米、体重40公斤的女子杀害身高185厘米、体重100公斤的丈夫。该女子身上留有两处刀痕,分别在右侧脖颈与背后。作案后,她未逃离现场,反而冷静分尸16块,分装于四个箱子,并将尸体头部丢弃。案件的特殊性在于,这个女人如何以弱胜强杀害丈夫,为何选择分尸,是否存在奸夫以及其身份的谜团。

在当代语境下,观众更关注的是:这个女人为何杀害丈夫,当时的社会制度、法律及舆论如何一边倒地压迫底层女性,如此微小的案件为何引发舆论风暴,那些与她不同阶层的女性知识分子为何为她发声。若陈可辛能忠实讲述故事,或许能清晰呈现这些问题。但导演有野心,既想迎合女性觉醒、成长的热门议题,又要展现民国大时代的氛围与小人物的宿命感,这种双重诉求导致叙事主线被忽视。

在电影上集,詹周氏的觉醒过程显得模糊,观众难以理解她如何实施谋杀,又如何与警察局长周旋。导演仅着重表现她在遭受殴打与野猪撕咬时显露的狠劲和倔强,却忽略了她内心可能孕育的自我意识与智慧。相较于詹周氏的刻画,其他两位女性角色亦显得单薄且缺乏逻辑连贯性。苏青这一原型,在电影中被脸谱化处理,其作为女性知识分子的挣扎与觉醒未被展现。

苏青在现实中的经历本可丰富电影的情节。她19岁考入中央大学,因怀孕中断学业结婚,婚礼当天即发现丈夫与表嫂的暧昧关系。婚后丈夫种种不检点行为,迫使她一连生下四个女儿,却无法改善处境。直到她以小说大卖获得稿费,才得以净身出户。她为詹周氏发声,更多源于自身遭遇的共鸣。然而电影中展现出的苏青形象却显得虚浮,其社交场合的夸张装扮与夜间的文学创作形成强烈反差。

影片中警察局长对苏青的质疑暗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你不就是仗着姿色和文章,靠男人上位吗?"赵丽颖饰演的西林则通过媚眼回应:"我不单靠男人,我还有本事让男人听我的话。"这种表现方式令人困惑,未能清晰展现西林为何会为詹周氏发声,其心理转变的逻辑链缺失。另有一位女性角色王许梅,她在狱中曾欺负詹周氏,后又突然转为帮助,时而作为狱霸大姐大,时而化身交际花,并提及她曾藏匿营救进步人士。导演显然未能理解女性之间的互助本质上源于对共同不公的愤慨。

八十年前,男性难以理解女性为何要结盟互助;八十年后,这种认知依然存在。影片中诸多女性为詹周氏发声,实则是为自身的处境辩护。正如苏青在《为杀夫者辩》中写道:"唯有常受委屈与难堪者,才会心怀毒狠,久而久之化为厉气,才做出惊天动地之事。做出来的结果,使万人流血,便是英雄;使一人流血,便是犯罪。"制度的压迫、历史的沉默与女性抗争的误读,于当时是社会课题,今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