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饭到年入60亿,中国水饺皇后:再难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51更新:2025-09-02 03:25:59

近日,一部以坚韧母爱为主题的电影《水饺皇后》正式上映,讲述了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影片中,马丽饰演的单亲母亲在生活陷入绝境时,带着两个女儿以摆摊售卖水饺维持生计,最终在逆境中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事业版图,荣登香港乃至国际美食榜单。这个关于底层生存与自我救赎的叙事,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一个关于坚持、家庭与尊严的动人篇章。

在电影背后,饰演女主的马丽所诠释的原型人物——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人生故事远比银幕呈现的更加传奇:年幼时父亲便离家出走,婚后因丈夫的背叛而陷入困境,独自抚养子女后被迫流落香港街头。命运接连给予打击——工伤导致失业,糖尿病又剥夺了她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能力。面对重重磨难,臧健和以惊人的韧性开启创业之路,从街头摆摊做起,最终凭借水饺这一传统美食,打造出年营收逾60亿元的商业帝国。

在最黑暗的时刻,臧健和曾坚定地说:“当人们习惯用死亡寻求解脱时,我选择活着。我不拥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她的故事诠释着生命的韧性:即便命运如同被抽到的烂牌,仍需以坚定的步伐向前迈进,用每一次努力书写希望。正如网友所言:“在九十年代香港斑驳的街巷中,这位北方女子用饺子打开了世界。这并非简单的创业传奇,而是无数打工母亲的壮丽史诗——她们在砧板上斩断困境,在蒸笼里孕育新生。”回望臧健和的一生,她的经历串联起独立、勇气、母爱与坚韧的主题。一、命运多舛,却无权放弃生命古语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而臧健和的人生,仿佛被标注了无数个不如意的注脚。她的前半生可概括为三重磨难:童年时期,父亲于1945年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留下母亲与她及妹妹相依为命。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家庭贫困成为常态。自五岁起,臧健和便与母亲一同耕作,承担起家务的重担。十四岁那年,故乡遭遇罕见旱灾,粮食绝收,母女三人被迫踏上沿街乞讨的艰辛旅程,最终抵达青岛。在那里,母亲靠替人缝补衣物维持生计,而臧健和为减轻家庭压力,毅然选择辍学,进入青岛县医院成为一名护工。她曾坦言:“我渴望知识,但如果继续求学,母亲或许难逃厄运。这样的学问,我宁愿放弃。”

恰逢其时,臧健和开启了人生第二次重大挑战。这段旅程始于22岁在医院工作的时期,彼时他邂逅了一位来自泰国的华侨医生,对方因支援中国医疗事业而来到山东。两人因志趣相投逐渐产生情愫,经过两年时光后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并育有两位女儿,组建起温馨的四口之家。

这份幸福如同春日的薄雾般转瞬即逝。1974年春日,丈夫收到来自泰国的家书,得知父亲病逝的消息,作为家中长子,他不得不返回料理后事。临行前,丈夫向臧健和承诺,待一切安顿妥当后便会将母女三人接到身边。然而,这场分别终究成为永恒的离别——三年光阴悄然流逝,臧健和始终未等到丈夫的音讯。1977年,心生忧虑的她毅然辞去工作,带着双胞胎女儿前往泰国寻觅踪影。历经重重波折,当她终于在异国他乡见到日思夜想的丈夫时,却惊觉他已另结新欢,并育有一个儿子。

婆家虽愿收留臧健和母女三人,却附加条件要求她接受丈夫的另一段婚姻。尽管仍深爱着丈夫,但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让她无法容忍一夫多妻的制度。更令她忧虑的是,泰国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与重男轻女的风气,使她担忧两个女儿将难以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我无法违背自己的尊严,也不能让孩子们承受这样的命运。"最终,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凭借丈夫为其母女办理的香港护照,三人虽能返回内地,却面临新的困境:泰国的"家"已失去温度,而青岛的故乡在那个特殊年代,孤苦无依的她们更无颜面对乡亲。为了谋生,她带着仅剩的500元积蓄,在香港铜锣湾罗素街租下四平米的合租房。那个夜晚,她将两个女儿紧紧拥入怀中,泪水中带着自责与承诺:"妈妈一定会给你们更好的生活。"狭小的出租屋成为她们新的起点,而语言障碍带来的生存压力更为严峻。她每日从事三份工作:清晨为病患注射护理,午后在酒楼从事洗碗、清洁等体力劳动,入夜后又在电厂兼职洗车,仅能保证三四个小时的睡眠。然而命运似乎总与她作对,一次在酒楼的工作中她意外跌倒,导致腰骨骨折,更令她陷入绝望的是,体检时竟发现长期劳累已引发糖尿病,彻底剥夺了她继续工作的能力。

得知工伤可获得相应赔偿后,臧建和试图与酒楼老板协商,却遭遇冷漠拒绝,更被对方恶意诽谤为"穷得想讹钱",甚至因此扣发工资并解雇。在热心律师介入后,老板最终同意支付3万元赔偿金及4500元工资。面对急需资金的处境,臧建和仅接受工资部分。她坚守尊严,坚定表态:"我只拿属于我的那份。"这种倔强并未止步于此。当香港社福机构提出可申请公援金时,她却毅然拒绝:"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领取救济会失去斗志,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杆。"

此刻或许正是他面临的至暗时刻,但臧健和始终未曾屈服。纵使命运如敌,却始终昂首不屈。真正的困境不在于绝望的降临,而在于失去与困境抗争的勇气与信念。当黑暗笼罩视野时,唯有不灭的求生意志才是穿透迷雾的灯塔。

只要你一直坚持,命运总会为坚持之人带来转机。很快,臧健和也迎来了这份契机。在朋友造访的日子里,因家中拮据难以准备丰盛餐食,她便亲手包制了一盘饺子以示感谢。朋友品尝后惊喜不已,直言“你做的饺子若在街头售卖定能盈利”,这番偶然之言成为臧健和心中燃起的希望火种——确诊糖尿病后无法过度劳累,摆摊既能兼顾健康需求,又可灵活应对身体状况。经过细致考察,她最终选定港仔码头作为创业起点。彼时香港尚未开通地铁,轮渡是连接岛与大陆的主要通道,而这座码头恰是人流如织的交通枢纽,各类流动摊贩在此聚集。面对资金不足的困境,臧健和仅凭500港币购置材料,历经周折打造了一辆木质推车。带着年仅8岁的大女儿和4岁的小女儿,她正式踏入了这支流动商贩的队伍,在码头旁开始售卖水饺。

首日营业时,因性格内向与心理压力,臧健和始终不敢主动招呼路人,只能专注于包制饺子。令她惊喜的是,首批顾客竟是几名学生模样青年,每人点了一碗。她紧张地完成制作后,忐忑地观察着客人的反应。当其中一位女孩咬下第一口便赞叹“太美味了”,臧健和悬着的心终于落地。这份来自陌生人的认可,不仅成为她继续坚持的动力,更标志着她跨越了创业初期的心理障碍。

然而摆摊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当时港仔码头的流动摊贩需时刻提防城管执法,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厉处罚。为了规避风险,臧健和让大女儿负责售卖,小女儿则担任警戒。每当察觉警察靠近,母女三人便立刻推车撤离。有次小女儿与流浪狗玩耍时忘记警戒,结果被警察当场查获。面对处罚,她含泪恳求道:“警察叔叔放过我妈妈吧,是我不守规矩,不是妈妈的错。”

目睹两个泪流满面的女儿,臧健和内心充满痛楚与自责,她将女儿紧紧拥入怀中,母女三人相拥恸哭。这一幕令在场的警察也动容不已,最终决定给予宽恕。尽管长期隐秘经营水饺摊,但凭借精湛的手艺,她的饺子逐渐赢得了食客的认可,生意也步入正轨。为提升口碑,臧健和确立了三大准则——品质至上、洁净如医、虚心纳谏。她坚持选用最新鲜的蔬菜与肉类,搭配筋道面粉,确保食材新鲜度;借鉴医院护工经验,每日用消毒水彻底清洁厨具与操作台;针对港人对北方水饺的不适应,如嫌饺子皮厚、不习惯馅料风味,她均认真采纳建议。为改良饺子皮,她曾连续三夜不眠不休;为寻合适的面粉,跑遍全港饺子馆反复试验。最终打造出薄如蝉翼却富有弹性的饺子皮,将原本北方的咸香油腻转化为港粤人喜爱的清淡鲜香。这份执着不仅让水饺品质实现质的飞跃,更打动了无数本地食客。而在这些顾客中,恰有一位记者,在品尝后撰写报道,将臧健和的故事传播开来。"街头水饺皇后"的名号由此响彻香港街头巷尾,吸引大批食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这道令人心动的美味。

随着销量攀升,有人提议为这款水饺打造专属品牌名。臧健和灵机一动,将其与经营码头的往事结合,"湾仔码头"水饺由此诞生。对她而言,这仅仅是事业的新起点,后续的突破远超预期。正如后来的发展所印证的:生活给予的磨难终将转化为相应的幸运。三、从街头小贩到年营收数十亿的龙头企业1982年,日本大丸百货的一位老板找到臧健和寻求合作。缘起是在一次派对上,她的表姐带来的湾仔码头水饺意外打动了这位日商的女儿——这位平日挑食的贵小姐一口气吃掉20多个水饺,由此引发连锁反应。大丸百货作为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在香港已深耕多年。女儿的异常偏好让老板意识到产品的市场潜力,准备将其引入超市体系。然而,当得知这款水饺源自街头小摊时,日商立即终止了合作。

本以为谈判就此终结,没想到数日后,臧健和再度收到对方邀约,条件是使用大丸公司的品牌名进行销售。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提议:"若将我的品牌交予他人,一旦技术外流,我将失去所有保障。"面对这位小摊贩的强硬态度,日方最终妥协,同意保留"湾仔码头"品牌但去除包装上的地址信息。臧健和再次婉拒:"电话是我与顾客唯一沟通的渠道,湾仔码头的成功源于顾客的建议与支持。"在协商供货价格时,她坚持在零售价基础上加价,此举引发日商质疑。她解释道:"我不懂经营之道,但必须考虑成本。现有包装简陋,费用低廉,若要进入商场销售,就必须提升包装品质,增加成本支出。"

多次坚持自身立场的行为,反而让日方开始敬佩这位小贩的担当与追求。最终在双方达成共识后签订合作协议,借助日方的资金与渠道优势,湾仔码头从街头小摊转型为生产型企业,产品线从现煮水饺拓展至冷冻食品。随着大丸百货集团旗下超市的全面铺货,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至1983年,湾仔码头水饺已坐稳香港冷冻食品市场头把交椅,占据100%的新鲜水饺市场份额和30%的冷冻饺子市场份额。尽管当时众人认为这是靠运气获得的成就,但臧健和始终坚信:"并非命运眷顾,而是我的水饺品质赢得了认可。"

1985年,臧健和抓住机遇,将积蓄中的200万元用于在香港创立首家湾仔码头水饺工厂。创业初期,她确立了三条核心原则:其一,坚守品质标准,1986年春,一名厨师因面粉短缺擅自掺水制作,且拒绝承认错误,声称"凭老板名气,随便做做也能卖",臧健和随即令其离职;其二,重视顾客反馈,1995年6月,收到顾客投诉五盒水饺中两盒全部破口,她立即召开会议排查问题,发现系新员工培训不足导致包装缺陷,并亲自登门致歉,赠送十盒产品,同时聘请该顾客担任独立质量检测师;其三,营造员工关怀文化,她坚持每年在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亲自下厨,将水饺送至一线员工手中,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推动平等理念,保障员工体面工作与生活。1997年,随着湾仔码头水饺在香港家喻户晓,《水饺皇后》电视剧的热播更使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多家企业纷纷寻求合作。其中,美国品食乐食品公司的邀约尤为特殊,尽管臧健和起初认为美国人不了解饺子,但被对方持续的诚意打动。在参观品食乐工厂时,她深刻认识到现代化管理、机械化生产及HACCP食品安全体系的优势,感叹自己曾是"井底之蛙"。当即决定合作,借助品食樂的资源加速扩张,在上海、广州建立现代化工厂,推出馄饨、汤圆、云吞等创新产品。1999年,湾仔码头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占据华东冷冻食品市场半壁江山,臧健和也因此成为香港首届"杰出专业女性及女企业家",次年更荣获第四届"世界杰出女企业家"称号,成为40位获奖者中唯一用中文发言的代表。2001年,随着美国通用磨坊收购品食乐,湾仔码头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通用磨坊对湾仔码头的影响深远且具有开创性。在彼时中国商超体系尚未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的背景下,通用磨坊通过向商超赠送冷柜的方式,助力湾仔码头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快速铺货。同时,依托其强大的产品研发与渠道拓展能力,携手湾仔码头推出契合美国消费者口味的炒面、炒饭系列预制食品,成功打开北美市场。截至2018年底,湾仔码头已构建起覆盖国内外的15家大型生产基地网络,产品远销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多个地区。在国内市场,其与思念、三全形成冷冻面点领域的三足鼎立格局。

尼尔森调查公司数据显示,湾仔码头在水饺细分市场占据44%的份额,而在广州、上海等核心城市更是突破56%-60%。凭借稳定的产品品质与精准的市场定位,企业年销售额持续攀升至60亿元人民币以上。2019年,73岁的创始人臧健和与世长辞,这位被业界尊称为"水饺皇后"的传奇人物谢世,但其奋斗历程与品牌影响力依旧通过一袋袋产品延续至今。

回顾臧健和的人生轨迹,这位命运轨迹最为坎坷的女性企业家堪称时代缩影。在幼年时期即失去父亲庇护,被迫辍学谋生,与母亲和妹妹相依为命;中年遭遇婚姻破裂与疾病困扰,却始终以坚韧意志支撑家庭,独自将两个女儿抚养成人。纵使历经磨难,她从未选择放弃,用顽强的生命力书写出属于中国食品工业的奋斗史诗。

作为中国食品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创业者之一,臧健和与老干妈陶华碧共同构成当代商界难以逾越的标杆。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再难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的生存哲学,其励志故事与品牌传奇将继续激励后人。在资本与技术的加持下,湾仔码头的崛起不仅改写了中式速冻食品的出口命运,更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经典范本。

臧健和之所以成为众多人的榜样,源于她坚信唯有付出行动,才能在困境中照亮希望之光。或许有人穷尽一生奋斗,仍难企及他人的起点;或许有人连安稳睡眠与家庭团聚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或许有人,仅求健康平安地度过每一天,已竭尽全力。明天与意外,终究难以预料哪一个会率先降临;而此刻的你,或许正深陷现实的困境,被生活的重压所困。但每个真正强大的人,都曾经历过无人扶持、无人理解的孤独时光。那些艰难时刻,既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亦是命运给予的考验。若能跨越,便是蜕变的见证;若止步于此,终将深陷泥沼。对于奋斗者而言,他人或许难以察觉你的努力轨迹,但请始终相信:命运或许未曾眷顾,却永远无法剥夺你追寻光明的权利。再难的处境,也终会迎来转机,正如黑夜终将被黎明驱散,人生之路纵有万般曲折,也挡不住希望的光芒。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